二十年前,那些預測互聯網能徹底改變業務流程的人是對的,但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亦有人因投資了失敗的網絡企業而損失大量金錢。
來到二十年後的今天,企業及機構再次發現自己身處類似於當時的環境,不過這次是面對分布式帳本技術(DLT)的潛力問題。
分布式帳本是一個同步的共享資料庫,並被分散成一個網絡來處理,該網絡可以遍佈於不同國家和機構。日常聽到的「區塊鏈」其實就是分布式帳本技術,也是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技術。
據上月 25-26 日在美國愛荷華州舉行的全球保險研討會(Global Insurance Symposium)中的專家小組成員指,DLT 以符合隱私規定的加密格式來保存數據,同時亦實施權限存取,有了這類共享帳本就不需要使用多個資料庫,並能消除在維護和傳輸數據時所產生的錯誤。
美國區塊鏈初創公司 Symbiont 主席兼總裁 Caitlyn Long 說:
保險公司和其他機構現行使用的中心化資料庫模式會開始變得多餘。通過去中心化數據標準來進行(信息)報告,就不需要每個機構去維護各自的數據,而他們也再不用跟其他資料庫的記錄進行驗證。
根據 Long 的說法,DLT 正替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解決證券結算上的問題,DLT 可以幫助識別及解決證券擁有者權益上的衝突。
關於保險責任方面,Long 表示 DLT 有助於自動執行「parametric insurance」合約。一旦 DLT 帳本顯示已達成該保險合約上某個參數(比如說一定強度的颶風登陸),DLT 的智能合約將自動授權並執行所需的賠償支付。
「Parametric insurance」是一種不賠償純粹損失,但是在事先同意的某觸發事件發生時進行賠償的保險。觸發事件通常指災難性的自然事件,通常可能會造成損失或一系列損失。
Long 解釋說:
一旦數據進來(DLT 資料庫),它(智能合約)就會被觸發並立即付款。
而對於數據安全性方面,Long 表示,DLT 整體來說比目前的資料庫技術更安全,目前的資料庫已被證實在漏洞和防火牆問題上有顯著不足。她補充指,由於數據透過 DLT 來加密處理,當有人惡意進入到資料庫,其數據亦不能被盜取或破壞,而萬一真的不幸發生這種事情(數據被破壞),在帳本網絡上的各個節點仍各自保存著一份正確的數據記錄。
DLT 的另一個特點是它允許個人建立受加密保護的全球身份,並即時提供給被授權訪問信息的個人和組織。韋萊韜悅(Willis Towers Watson)的高級經濟學家 Magda Ramada Sarasola 說,DLT 的這種能力有助於推動發展中國家發展小額保險(microinsurance)。
非常貧窮的人通常沒有諸如房屋所有權、汽車所有權和財務賬戶等個人財產,而共享帳本可以從智能手機或其他設備收集數據,以幫助這些人建立一個既穩定又可被驗證的身份,讓他們用於就業,並幫助他們踏進金融系統。
Ramada Sarasola 引用了一家墨西哥人壽保險公司作為例子,該公司實行一些政策,當中包括:假若投保人在該國境外死亡,將自動向其在墨西哥的受益人支付該筆保險金。
Ramada Sarasola 補充說:
那些(關於區塊鏈和 DLT)炒作並沒有帶來幫助,因為人們試圖扭曲 DLT 並將該技術應用到意圖之外的地方。
另一位專家小組成員、安永區塊鏈戰略主管 Angus Champion de Crespigny 表示,DLT 已經足夠成熟,可以用於優化現有的操作,如獲取客戶、交易管理和流程重組工程等。他更指出,未來還會有創新應用的發展,以提供在 DLT 開發之前未曾設想過的價值和服務,而這當中必然涉及一些學習過程。
Angus Champion de Crespigny 最後表示:
我們現在聽得最多的擔憂跟我們在 1990 年代聽說關於互聯網的是一樣。那並不意味著互聯網是毫無價值的,同樣,它(DLT)只是還沒有為某些功能做好準備。真正的大爆炸還沒到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