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聽到「通貨膨脹」(inflation)時,我們很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國家就是「辛巴威」(Zimbabwe)。
位於南部非洲的辛巴威,曾是非洲最肥的沃土,有著「非洲的麵包籃」美譽;卻因為現任總統羅伯·加布里埃爾·穆加比(Robert Gabriel Mugabe)執政後的土地搶奪政策(土地改革),也就是通過暴力將歐裔的土地沒收,造成境內白種農民的大量出走,導致「出口遽減」與「外資撤離」,使得辛巴威經濟頓時陷入混亂;非洲的麵包籃的美稱從此光芒不再,辛巴威也從糧食出口國變成進口國。
在穆加比的政權下,辛巴威成為全球通貨膨脈率最高的國家,於 2008 年中該國通膨率一度高達 200,000%,達到一個臨界點。比如幾年前可買一棟豪宅的錢,今年初只能買一罐可樂,而現在就只能買半罐不到的可樂。
國際上許多媒體先後報導過各國「惡性通貨膨脹」(hyperinflation)的新聞,許多公民因國家貨幣貶值的問題,導致民不聊生。
在貶值的貨幣環境中,其他形式或者穩定的貨幣必定受到熱烈歡迎。
在通貨膨脹情形還沒如此嚴重時,辛國的失業率已高達 80%,其中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更因此逃離辛巴威。時至今日,當前的辛巴威,似乎沒有比之前輕鬆,也正在與另一場惡性通貨膨脹搏鬥著。由於通膨問題,致使他們的公民轉向使用「南非蘭特」(South African Rand)或者美金進行交易,甚至除了法定貨幣之外,諸如比特幣的加密貨幣,也成為辛國人擺脫通貨膨脹的一個新選擇。
隨著辛國政府先前開始停止所有信用卡付款,以及嚴格限制無論是對內或對外的現金流通,在這樣的政策下,使得許多辛國人民被迫使用比特幣進行付款,例如買車子,而當地的車輛貸款人也很樂於接受比特幣支付。
在經濟情況混亂的當下,亦令比特幣在辛國當地的加密幣交易所價格較其他國家的交易所為高。以截稿日(29 日)的 BitcoinFundi 交易所資料顯示,當地高開 6 千多美元兌一枚比特幣 ,較其他國家的大型加密幣交易所高出約 2 千美元,唯其成交量偏低。
這種「溢價」可能可以理解為一種極度的渴望或企圖想要用比特幣來翻轉在穆加比政權下所帶來的惡性通貨膨脹。
最近,委內瑞拉(Venezuela)當地的媒體亦曾報導:「在惡性通貨膨脹越嚴重的地方,也就表示比特幣在當地被使用的機率越大。」若越來越多國家的民眾轉向以加密幣來進行商業行為,很有可能讓全球經濟體走向「比特幣化」(Bitcoi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