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二屆區塊鏈愛好者大會昨(23)日假台北集思北科大會議中心舉行,吸引約 500 人到場,有超過 40 位專家學者將分別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與大家分享應用經驗。工研院產經中心蘇孟宗主任在開場致詞時表示,本屆活動以「From Blockchain to Unchained Opportunities」為題,區塊鏈技術其實是擔當一個引子,他希望大家能透過這項創新技術把產業相關的應用潛力釋放出來。另外,與去年的活動稍有不同,今年的活動主軸將放在產業的實地驗證。
實踐「數位國家、創新經濟」 改變硬體主導局面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蔡志宏執行秘書在貴賓致詞時提到,目前台灣最重要的政策方向是「數位國家、創新經濟」,這與台灣過去以硬體發展的方向截然不同。他表示近年來市值最高的公司都是從事數位產業,數位化已幫助許多產業轉型。現在,區塊鏈就是另一個可以讓產業轉型的轉捩點。
在數位化發展時,需先建立一個安心的環境,資訊系統要安全就要從核心技術跟系統設計著手。在這裡,區塊鏈技術就可作為架設資訊安全層面的考量,為應用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區塊鏈在金融、醫療乃至政府服務均有發展的空間,該技術可給產業帶來創意空間及成長機會。蔡執秘表示,台灣擁有許多的資料,但這些資料散佈在各個部門,未來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將這些資料進行整合,期望政府在往後能以單一窗口來處理各種事情。
發展去中心化智慧城市 推動更多應用場景
台中市政府數位治理局籌備處蕭景燈資訊長在活動上跟與會者談到目前台灣的區塊鏈數位應用場域及推動。他表示國發會正在規劃五期的電子化政府政策,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個困境:政府內部有許多部門、單位,導致資訊過份分散。所以他建議配合不同部門的業務目標及預算,將業務導向整合成資料導向,讓資料可以統一,再透過導入區塊鏈技術來確保資料的一致性,從而減少內部成本。
他還指出,整合資料涉及到安全與信任問題,使用舊技術雖然也可以做到,但是成本相對越來越高。這導致執行窒礙難行,反觀,在未來透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數位轉型的問題,並且有效降低執行成本。
他在結尾時表示以期盼代替結論,期盼發展一個去中心化的智慧城市,實現由下而上的開放透明政府,應用創新科技改善市政流程以滿足市民的期待。
BlockEX 分享英國監理沙盒經驗 政策鼓勵金融科技創新
BlockEX 聯合創辦人 Aleksander Nowak 在活動上跟大家介紹了 BlockEX 項目,並表示該項目已進了英國的監理沙盒,可以在政府既定的框架下進行創新技術測試,在保障客戶的同時也可以發展新領域,這對金融創新企業來說是一項具有意義的政策。
英國是全球第一個啟動監理沙盒的國家,透通降低法令規管門檻來讓更多項目發展創新、進行測試。團隊大致會經歷 4 個階段,提出申請計劃,在計劃通過後開始設計測試內容,然後進入實驗階段正式執行沙盒測試,如果在這裡發現問題,需確保能解決以保障消費者,最後是驗證階段,完成測試後,將可獲得相關許可,而團隊亦可向監管機構提供意見反饋。 BlockEX 項目的驗證階段將在 12 月進行。
此外,他表示在英國的金融科技相關項目已帶動了近 200 億英磅的經濟活動,在這個領域上,英國領先了很多其他歐洲國家,所以政府政策在鼓勵金融科技以至區塊鏈產業上,均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多元區塊鏈專案投入 思考業界如何共創
資策會副執行長楊仁達博士表示過去是網際網路的年代,功能是資訊分享及傳遞複製,但是區塊鏈具備價值轉移及信賴機制,將衝擊 12 大產業,例如交通運輸、能源管理、醫療保健、地產管理、工業物聯網等。而目前國際紛紛投入代幣領域議題,當中包括金融服務、監管審計、法律服務等。
他也分享了過去一年的觀察所得,區塊鏈的確是帶來了衝擊,但與此同時亦創造了產業發展機會。台灣現在對於區塊鏈已有不同層面的投入,但各領域尚在萌芽階段,近年觀察,約有 20 幾種創新事業或專案執行。區塊鏈目前雖已有初步的技術解決方案,但要落實應用時就涉及四大議題:法規協處、運算資源、技術規格、測試實證。 他強調,大家應該思考如何透過共創共識同好,讓整個區塊鏈產業可以持續往前發展起來。
區塊鏈可應用範圍廣泛 政府扮演角色成關鍵
上午時段的壓軸是一場綜合座談,由臺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暨商學研究所陳文華教授擔任主持,除了蕭景燈、 Aleksander Nowak 及楊仁達外,還邀請到金管會資訊服務處蔡福隆處長和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廖世偉教授一同參與討論。
陳教授在開始時請嘉賓們挑一個喜歡的區塊鏈應用,楊仁達博士認為 IoT 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應用,因為 IoT 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設備及資訊的所有權者是誰,因此每一個裝置如何可以被信任是很重要的挑戰。區塊鏈技術有高度可能性去達到這個目的,它很大可能去克服資訊要被信任這個問題。
廖世偉教授就以當下流行的 ICO 群眾募資為例,認為 ICO 可以讓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機會增加,因為他們不用被傳統創投剝削利益,也不用去找承銷商,或花費高額的律師顧問費,而這些正是扼殺了許多創新機會的因素。廖教授形容,發行代幣(token)猶如發行個人品牌,它能實現自我行銷而不用過份依賴政府和投資者。
蔡福隆處長則認為在供應鏈及跨境貿易上發揮的功能比較大。他還提到台灣在金融監理上是相對比較嚴格,金融沙盒對新創事業設定了很多具有好處的條例。至於 ICO 面對的除了技術,還有管理制度的問題要考量,法規的推動需要大家建立共識。他表示,ICO 是新的東西、是時代需要,因應社會不同而發展出來的機會,比照台灣目前的募資方式也有可以改善之處,但是台灣有太多的散戶投資人,其專業度非常有限,因應這個民情應該要有更多的規範與保護。
陳教授向嘉賓們提問到政府在區塊鏈政策上該扮演什麼角色,蕭景燈認為政府要扮演促成技術的發展者,提供一個直接的協調單位讓業者易於進行溝通。楊仁達亦認為,現在是最好的時間去真正解決問題,政府需要做些事情來促成它,不要浪費了這個機會。蔡處長表示,政府目前是積極進行協調,在創新技術跟法規上,他同意要持開放態度,面對新議題要用新想法。他認為政府的角色最好是不去妨礙進步創新。
大部份嘉賓都表示,在推動區塊鏈創新的議題上,政府應扮演幕後輔助的角色,在不妨礙進步創新的前題下,去設計適當的法規,但不要過度監管,避免新創因發展空間被壓縮而離開台灣。
Nowak 直言,政府很難去監控去中心化的技術,應該去想如何確保國內新創獲得創新發展空間的同時,不會因監管法規的限制而扼殺了創新。
最後,陳教授為這個座談做了結總,他表示,區塊鏈的基本精神在於它的去中心化,所以當業者希望政府對這種創新技術做些事情,又或不要做任何事情的話,這樣又違反了區塊鏈的基本精神,這當中產生了一個茅盾。因此他認為,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讓區塊鏈技術走得更遠。他建議及期許,政府在將來能更多地扮演一個「掃地僧」的角色,從旁輔助民間及產業的發展。
(本文由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及區塊客共同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