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總裁 Christine Lagarde 表示,監管機構應該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遏止「隨著加密貨幣的前景而來的危險」。

本周二,Lagarde 在 IMF 的官方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頭說明了加密資產帶來的危險性,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危險性

首先,由於加密貨幣建立在去中心化的基礎上,並且其發行不需要中央銀行,因此可以像現金交易一樣具有匿名性,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產生一種用於洗錢和恐怖主義融資的全新工具。對此,Lagarde 舉了一個例子:

2013 年,當時最大的黑市網站「絲路」(Silk Road) 遭當局關閉後,隔年「AlphaBay」上線填補了這個市場缺口,並逐步發展到絲路的 10 倍規模。全球用戶透過 AlphaBay 在各地進行非法毒品、駭客工具、武器和有毒化學品等商品交易。美國於 2017 年 7 月組織了一次國際行動,成功關閉 AlphaBay,而在該網站下線之前,通過加密資產進行的交易規模超過了 10 億美元。

其次,除了洗錢和恐怖融資之外,金融穩定則是加密貨幣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加密貨幣的快速成長、交易價格的極端波動性以及與傳統金融體系之間的關聯不明確,都很容易導致出現新的金融脆弱性。

應對辦法

因此 Lagarde 認為需要制定監管框架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挑戰,而這可以從確保金融穩定性和保護消費者的政策著手,正如 IMF 針對傳統金融制定的政策一樣。

「事實上,那些促進加密貨幣發展的創新技術也同樣有助於監管。換言之,我們可以以毒攻毒」Lagarde 寫道。

監管技術有助於將犯罪分子驅逐出加密世界,這些技術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進行完善並加以實施。她舉出兩個可以實踐的例子:

  • 分布式帳本技術 (DLT) ── 可用於加快市場參與者與監管機構之間的訊息共享,那些維持安全線上交易的機構彼此之間需要進行無縫溝通。此技術可用於創建經過驗證的、標準的客戶信息以及數位簽名。政府也可更好地利用數據,將有助於釋放資源以滿足其他重點需求,並減少逃稅現象,包括與跨境交易相關的逃稅。
  • 生物辨識、人工智能和密碼學 ── 可用於加強數位安全,並幾近即時地識別可疑交易。這將有助於執法機構迅速采取行動,遏制非法交易,這是幫助我們消除加密資產生態系統「汙染」的一種方式。

對加密貨幣的觀點

加密貨幣價格的波動性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即這到底是一場泡沫、一時流行的狂熱,還是一場相當於互聯網剛出現時那樣的革命,將破壞整個金融部門並最終取代法定貨幣。

Lagarde 認為事實應該介於這兩個極端中間,正如她過去經常說的,否定加密資產並不明智,而是必須歡迎其潛力,但同時也要承認其中的風險。

通過國際之間的的攜手合作,就可以利用好加密資產的潛力。同時也確保其永遠不會成為非法活動的避風港,或金融脆弱性的源頭。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