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來,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快速發展,台灣也掌握機會積極投入。為支持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業者推動負責任的創新應用,引導產業正向發展,並防止投機份子藉機炒作斂財,導致惡幣驅逐良幣,影響創新產業發展,民間與官方積極推動自律組織的創生,在今年五月 22 日,逾百位與會者在成立大會上同聲宣讀自律宣言,共同促生區塊鏈暨加密貨幣自律組織。
在組織成立後,要如何凝聚共識、制定標準與規範,並透過產業的自律與合作讓台灣成為全球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的重要樞紐?由台灣金融科技協會舉辦 SRO 成立後的首次「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產業發展與自律規範論壇」,邀請金管會副主委鄭茂貞、台灣金融科技協會常務監事兼法規環境工作組召集人蔡玉玲、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以及相關業者一同探討產業未來。
全球創投對區塊鏈投資意願仍火熱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指出,至去年 (2017) 第三季,全球創投對區塊鏈的投資有 52 筆交易,金額共計 1.71 億美元,高於前二年 (2015) 的次高紀錄,近幾個月的投資熱潮也居於高峰不下,顯示全球創投對區塊鏈投資意願仍強烈。
台灣在這波風潮下遇上的是風險?還是機會?
區塊鏈是一個新興快速發展的行業,加密貨幣交易價格暴漲暴跌,投機份子與詐騙案件也開始層出不窮的產生,許多模式尚處於模糊地帶,不但沒有正式的規範可遵循,也沒有監理法規可規範。王可言表示,自律組織的籌備與發起主要是要找出交易所運作與加密貨幣發行營運銷售及 ICO 資訊透明化與保護消費者權益最佳典範,研擬具體可行自律機制,讓自律組織運作步上軌道。此外,ICO 快速獲利的誘因使得不少投資人踴躍投入,也使得投機份子看見「商機」,投資風險升高,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因此要改善 ICO 市場秩序、建立誠信品牌等,及提出要怎樣去培養本土的良幣,都需要有良好規範。
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在會中建議,應稱呼加密貨幣為加密資產 Crypto-assets 而非貨幣、代幣,比較不會被誤會,容易遭到迷失焦點。若是稱為貨幣,監管的單位將會是央行。
鄭貞茂並指出目前面臨最大的疑慮,就是合法性仍舊未明確,沒有確切的法規可遵照,仍有觸法的可能。呼籲有疑慮的業者,都可以向金管會提出,由主管機關來協助把關。在稅務的部份,需要慎重的評估並提出有力的說帖,金管會仍與財政部協商中。
此外,鄭貞茂也指出相比公部門,民間的進展看起來滿快,認為此自律組織成立將面臨很多實際問題,到時還需就各別議題來看,強調現階段要透過立法克服相關問題緩不濟急,舉例金融沙盒監理條例協調一年多才上路,如要特別為 ICO 立法,可能還要兩、三年,因此現階段建議利用現有法規以及民間自律去做。
在快速發展的區塊鏈產業中,不少活動仍處於監管模糊地帶,讓政府想介入監管,也不知從何下手。蔡玉玲表示台灣政府能管制的部分有限,建議政府不要採取「剛性管制」,可採低度管制,從立法院支持業者自律,創造友善環境。
蔡玉玲並指出 ICO 市場中最多的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等造成的詐騙問題,因此激發出 Global ICO Transparency Alliance 的產生,GITA 的目的就是為 ICO 業者建立自律框架和可持續性的生態系,提高透明度和問責機制,其他成員包含香港、日本、南韓以及其他歐洲業者,國際化的成員加入,能使 GITA 所揭露的不只是台灣的 ICO,而是全球的資訊。期盼平台能很快的上線,提供使用與查詢。
因故未到場的立委許毓仁也透過影片表示,區塊鏈是台灣的機會,無論在技術、實體對接等都是值得去努力的方向。未來透過產業自律與政府做對接,對此剛起飛的產業將有更健康的發展,未來也會與金管會、央行、財政部及國發會等定期舉辦座談會。
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在論壇中也透露,接下來將安排一連串大、小聚會、會議,讓自律組織運作步上軌道,讓台灣成全球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樞紐,從華人市場做到全世界。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