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結算銀行(BIS)致力幫助各大央行振興貨幣及穩定金融體系,該機構在其年度報告中聲稱,無授權的加密貨幣不適用於貨幣體系的基礎,然而,該機構卻不得不承認其利基點,例如提高效率。
同時,該機構還意識到數家央行正試圖開發央行數位貨幣 (CBDC),並認為 CBDC 前途光明。
央行提供穩定性
該機構在年度報告中對加密貨幣和分佈式賬本技術進行了評估。
報告指出,一個成功促進交易的貨幣體係必須彈性化應對需求,並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擴大規模和確保支付系統高效運行,以及儲備供應能夠適應需求變化,而這些都是央行成功給予的,無論是過去或現在。
相比之下,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技術並不能取代傳統貨幣體系。
共識機制的風險
BIS 認為,通過去中心化共識的交易認證會削弱人們對系統的信任。一旦信任破裂,將會使個人支付的結果遭到懷疑,這意味著系統可能會停止運作,導致貨幣價值的損失。
除了信任問題外,加密貨幣低效且能源消耗過量。這種貨幣無法隨著交易量增加而擴大規模,使其受到壅塞和價值波動的影響。
若要將支付手段的供應與交易需求相互對應,必須由中央機構(如央行)擴大或收縮供應。縱使將吸收部份損失,中央機構也須在必要時與市場進行交易。反之,去中心化的網絡中,並沒有中央代理人可透過獎勵或命令,予以穩定貨幣的價格。
BIS 還指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加密貨幣會讓市場價格更為波動。
交易結果成問題
在主流支付系統中,一筆交易只要通過央行賬單,即被敲定,不能撤銷。
該報告認為,礙於可能會出現不同版本的帳本,無授權的加密貨幣將無法保證這種交易結果,從而導致交易回滾,就如同兩個礦工同時更新分佈式賬本時所發生的情況。兩者只能保其一,使得每個分佈式帳本的交易結果都基於概率。
同時,加密貨幣有可能會被掌握大量運算能力的礦工所操縱。
該報告指出,「分叉」是指一部分加密貨幣持有人想要使用新版帳本和協議,而另一些人則堅持原始版本,在兩者不能兼得的情況下,系統的可信度也可能會被破壞。
而在外界看來,更新帳本也有可能會被視為去中心化共識的弱勢。
報告補充說明,上述部分問題可以通過新的協議解決。然而,其中有些弊端卻與去中心化系統的擴容不足及脆弱有直接關聯。歸根究底,這一切皆因共識機制缺乏完善的制度規劃。
加密貨幣的利基應用
BIS 表示,雖然加密貨幣不能作為貨幣使用,但該技術對其他領域仍有幫助,例如跨境支付系統。因為分佈式賬本技術可以在訪問收益超過維護成本的特殊環境中高效運行。
在未來,可能會將加密支付與數據許可系統和自動代碼結合起來。該技術將可幫助簡化貿易融資等複雜的交易行政流程。
面臨監管挑戰
該報告指出,基於一些加密貨幣的匿名性,它們可以輕易被用於避稅或進行非法交易,因此加密貨幣也需要解決監管方面的挑戰,例如反洗錢和恐怖融資。
另外,ICO 詐騙案層出不窮,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成為加密貨幣的另一個挑戰。
至於長期挑戰,加密貨幣應該思考如何維持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報告指出,加密貨幣和自動 (self-executing) 金融產品的廣泛使用,是否會帶來系統性風險仍有待觀察。
由於現有的監管機制並不適用於這個新興產業,因此各國監管單位必須設立強而有效的法規。基於區塊鏈被多種經濟活動使用,所以應由不同監管機構規定相關的技術及活動。例如,ICO 應被用於募資與加密貨幣無關的項目。
未經授權的加密貨幣不屬於現有的法律框架,它們存在於現有制度以外的數位領域,而其合法定義是很難被確定的,這意味著它們只能接受間接監管。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