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普華永道 (PwC) 與瑞士加密谷協會 (Crypto Valley Association, CVA) 共同研究的報告指出,截至今年 5 月,全球 ICO 市場已經籌得 137 億美元的驚人數字,相比去年雖然有 552 個 ICO 項目,但只籌得 70 億美元。
該研究旨在全面概述全球 ICO 活動,並探索自去年以來該領域的主要變化。報告顯示,今年總計有 537 個 ICO 項目,其中僅 EOS 就籌得 41 億美元;Telegram 則籌得 17 億美元。
報告指出,僅在今年 1 月至 5 月期間,ICO 的數量已經是 2017 年全年的兩倍,其中有 65% 的 ICO 項目按時交件; 5% 宣告失敗;另有 10% 沒有產出;最後 20% 仍在尋找方向。
PwC 瑞士金融科技負責人 Daniel Diemers 表示,
經過 2017 年的大肆炒作,今年 ICO 行業變得更加成熟,更為注重商業模式、合規、投資者關係和募資方式。這份報告強調了今年全球 ICO 持續增長,今年前 5 個月就超過 537 個 ICO,總計 137 億美元 ,比歷年所有 ICO 的總額還要多。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的 ICO 項目數量與美國不相伯仲,籌劃中的 ICO 數量更超前美國。儘管新加坡的 ICO 數量比美國更多,但這可能是因為 ICO 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盯上的原因。
另外,瑞士的 ICO 籌資額幾乎與英國一樣多,均為 5 億美元左右;而愛沙尼亞和立陶宛則成為近期熱點,籌得超過 5 億美元的資金。
至於亞洲地區,新加坡顯然獨佔鰲頭,早在去年 6 月新加坡金管局通過以太坊網路推出「代幣化貨幣」之時,他們就抓住了加密貨幣的雷達。
最大的爭議點可屬歐洲,因其募得資金幾乎是美國的兩倍,而所有歐洲地區總共有 113 個 ICO 項目,法國和德國卻未入榜。雖說法國財政部長對這個產業非常友好,但由於這項技術仍在初始階段,因此結果尚未顯現。
最後與新加坡相比,香港似乎正在奮起直追,但中國先前發出 ICO 和加密貨幣禁令,儘管香港在技術上不受拘束,但監管轟動仍然未平。
關於監管架構,目前全球各地實施的方法有 3 種:
美國使用集中式系統,只要是 ICO 所發行代幣都將被視為證券。另一方面在歐洲,差異化監管則佔優勢。例如,瑞士 FINMA 將代幣分為 3 個類型:資產、支付和應用型代幣,雖不構成實際投資,但允許買方直接購買 ICO 產品和服務。最後在亞洲,監管方式非常不同,有的國家嚴格禁止 ICO,有些則積極推廣。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