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在美國聽證會中竭力反對比特幣的國會議員Brad Sherman才遭爆,其政治獻金原來是由「受加密貨幣威脅的行業」所捐贈。7月22日,Coinbase的「政治獻金機構」已向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完成合法註冊,未來將可向對Coinbase有利的政治人物提供政治獻金或者募集資金。
據提交文件顯示,Coinbase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 後將可進行政治遊說,此舉可使其捐款給特定競選陣營或者候選人。
儘管捐款設有上限:
- 候選人- 5,000美元
- 政黨 – 15,000美元
不過,他們可以無限金額的花費在候選人或是政黨的造勢活動上。
回看「反比特幣議員」Brad Sherman,接受證券和投資相關產業達96,800 美元,這些商業主一般是對ICO採敵對態度的,另外也有直接與比特幣立場相左的支付處理公司提供贈款。輿論也開始猜測,Sherman的觀點其來有自。
加密貨幣商將觸手深入政壇後,是否能透過「法幣」的政治獻金,影響美國整體的監管體制,有必要繼續觀察下去。不過至少Coinbase也很清楚政治獻金對於「政治影響力」十分重要。
然而,區塊鏈帶來的不可竄改性,在未來會不會是一個更方便受到審視與監控的法定「政治獻金」機制呢?美國的公司要透過註冊成立政治行動委員會(PAC)得以透明化「法幣」政治獻金,Coinbase自己作為加密貨幣產業巨頭,是否也會支持政治獻金結合區塊鏈的想法呢?
連柯P都想要的「政治獻金+區塊鏈」
選舉文化十分狂熱的台灣,「政治獻金」議題往往是政黨與候選人又愛又恨的話題,政商關係既是選舉重點資金來源,又難不被冠上「利益綁架」的口舌。像是美國國會議員Brad Sherman當被審視公開政治獻金資訊時,就難以解釋他表述的立場是否公正。
去年,鏡週刊曾根據公開資料製作「數讀 政治獻金」專題,可以透過簡明圖表查閱比較2016年各候選人所得的政治獻金與捐贈單位,讓原本只能典藏在監察院的資料,讓人民有直觀的感受。
Medium專欄作者透過上述資料製作圖表發現:「當選者比較集中在政治獻金提報較多的前段班。」另一位Medium專欄作者研究結果也發現:「公開捐款的企業數量比、捐款金額比、以及個人公開的捐款比跟選舉日的得票率相關係數高達0.85。」
不過,這些資料僅是向監察院主動申報的紀錄結果,只是檯面上的紀錄。在區塊鏈的時代,政治圈大聲疾呼投入產業,在「誠實申報政治獻金」的議題上,能否也能身先士卒呢,提供更多透明化的資料供應檢視呢?
今年六月,台北市長柯文哲於科技論壇上嘆道:「我這次乾脆那個競選帳戶,用區塊鏈來登錄,這是最狠的一招,保證那一些名嘴再也不能罵我。我們要求說,候選人都用區塊鏈來處理,他們的那個競選經費,這樣大家都無所遁逃,太好了。」
在去年也有台灣團隊提出「政治獻金區塊鏈」提案,希望建立一個政治獻金區塊鏈平台,使每個政黨可方便上傳各自的政黨政治獻金的資料。不過目前未受到太大關注。
美國前白宮資深顧問Brian Forde除了接受加密貨幣的政治獻金以外,他聲稱將把民眾反映的政策偏好都用區塊鏈記錄下來,並表示:「我將會是第一個國會成員,運用區塊鏈來聽見選民的聲音,了解他們對於我正參與的政策決議有什麼感覺。」
事實上,有越來越多人持有加密貨幣,公部門為求公正已經有相應措施,美國政風處在今年六月已下令公務員回報加密貨幣持有狀況,顯示已有加密貨幣的金流流向公部門體系。
未來,區塊鏈應用在公眾事務,數位身份、選舉投票、政治獻金等,都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不想錯過區塊客即時新聞與精彩活動,請加Line: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