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交易所 (ICE) 前兩週所推出「公開且經監管的全球數位資產生態系統」—— Bakkt 8 月 20 日發佈公告表明,該平台將不支持比特幣合約的保證金交易。同時,華爾街資深專家出面告誡,比特幣「金融化」可能會將部分儲備銀行系統的舊有風氣帶進加密貨幣市場。
本月稍早,ICE 宣佈籌組 數位資產平台 Bakkt,希望藉此推出比特幣期貨產品,允許讓消費者、商家與機構客戶能夠在「無縫接軌的全球網路」買賣、儲存以及支出數位資產。 ICE 當時表示,
做為 Bakkt 產品的初期內容,ICE 位於美國的期貨交易所與清算所計劃在 2018 年 11 月推出一日實物交割比特幣合約與實體倉儲,呈交給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審核與批准。
然而,Bakkt 的首席執行長 Kelly Loeffle 於美國時間 8 月 20 日發布部落格文章,主要概述了該項目的 3 大基石。她表示將致力於建立「與現行法規內外一致的監管結構」;提供機構級的「交易前後基礎設施」;為加密貨幣交易提供「透明,有效的價格顯示系統」。 Loeffler 還提到,實物交割是這當中的「關鍵因素」並補充,
具體而言,根據我們的解決方案,比特幣交易只能「完全抵押」或「預先融資」。因此,我們「一日實物交割比特幣合約」將不會以保證金或槓桿來交易,更不會用於創建不動產追索單。
Loeffler 接著說明,該平台還提供安全和受管制的倉儲,通過打造「可信賴的價格」兌現數位貨幣的承諾,從而支持市場的完整性。
Bakkt 消息在過去兩週引起了相當多的關注和歡呼,而針對 Loeffler 這次出面釐清問題, 先前曾公開質疑該平台的資深華爾街專家 Caitlin Long 表示「還算滿意」。
Long 認為,Loeffler 雖已明確回答關於保證金和槓桿交易的問題,但卻對她曾質疑的「隱藏性槓桿交易」隻字未提。她當時表示,
金融機構多次借出客戶抵押品,形成抵押品循環長鏈,也就是說多方同時宣稱他們擁有同一個資產。這是證券市場採用「部分準備金制度」的方式之一,你無法通過清算所的財務報表看出端倪,因為會計允許多方宣稱他們擁有該資產,但實際上也只唯獨存在一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