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幣在今年持續探底,距年初的幣價高潮近乎下至十分之一,2017 年的 ICO 投資狂潮退燒被視為罪魁禍首。
2017 年至 2018 年初,多如牛毛的加密貨幣新創多數透過以太幣募資,強大的投資需求帶動其以太幣價上漲,而非以太幣作為以太坊智能合約燃料的功能所促使。然而熊市來臨後,輿論普遍認為 ICO 項目方為求保本變現,正在變賣所募得的以太幣,以維持營運或是遠走高飛,因此造成幣價慘跌。
近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ICO 項目並非全然兌現以太幣:
項目平均在募資地址中仍保有最初 38% 的資金,其他 62% 已被出售或轉移。
該調查中還發現有項目所持有的 ETH 數量仍高於其加密貨幣市值,例如 Aragon 、 SingularDTV 、 Gnosis 等知名項目。
調查分析師評論:若未盈利 則仍會有多年賣壓
此份調查機構之分析師主管 Larry Cermak 警告,為數不少的加密貨幣項目並未實際產生獲利,繼續持有大量的以太幣表示在未來幾年仍會有持續賣壓。
Cermak 表示:顯然地,許多 ICO 項目持續出售以太幣支付營運費用。重要的是,要理解到這些項目大多都沒有產生任何收入,而且可能永遠不會。這將反過來造成 ETH 的拋售壓力,而且這壓力並不會太快消失。
7/ Obviously, a lot of the ICO companies will continue selling ETH to cover operating expenses and to fund their businesses. It’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se projects isn’t generating any revenue. And most likely never will.
— Larry Cermak (@lawmaster) September 10, 2018
其他評價
媒體評論儘管 62% 的資金轉移,但不代表這些以太幣已經被出售,其次為支付營運費用這些項目本應有固定支出,最後該評論解讀此結果為熊市中多數公司公司選擇繼續持有手中加密貨幣,而從帳戶中轉移的數量應為正常營運支出。
正在發生什麼事?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多次表明市場預期多於目前市值,近來更表示區塊鏈發展已達天花板,未來再難以暴漲。
Buterin 強調重點,下一步是讓那些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人更深入參與其中,讓他們進行實際經濟活動,才會實現具體應用。
現在,各公鏈擴容問題、交易效率與去中心化程度家家有難解問題,離實際應用場景仍有好一段路,投資市場退燒,進而影響挖礦產業。炒幣盛行做爛市場,最關心市場操弄與洗錢疑慮的監管機構更難有所進展。加上近來政策困境、國際經濟情勢與傳聞中的「絲路錢包拋售」等干擾,幣市一路受挫不難預期。
相關閱讀:《【暴跌原因在哪?】美元、期貨、市佔率 或是 絲路兌現》
人們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讓萌芽中、既快速又脆弱的加密貨幣投資市場找回生存之道,將是未來我們將面對的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