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路透社》報導,號稱能「自動屏蔽廣告」的區塊鏈瀏覽器 Brave 日前向其對手 Google 正式提出申訴,希望當局能就歐盟個資法 (GDPR) 的規定,針對 Google 和其他數位廣告公司的數據政策進行調查。
Brave 是由 JavaScript 之父及前 Mozilla CEO Brendan Eich 所創辦及開發,是一個極具安全性、快速和擁有微支付 (micropayment) 功能的區塊鏈瀏覽器。作為一家針對廣告屏蔽的瀏覽器,Brave 致力於重寫數位廣告的行業規則。
Brave 在請願書中聲稱,Google Ads 利用其「實時出價」功能,允許公司購買個性化廣告。然而,這種做法卻暴露多項用戶數據,包括:性取向、種族、政治觀點等敏感信息,涉及違反 GDPR 第 9 條「特種個資法」。Brave 首席政策官 Johnny Ryan 表示,
行為定向廣告產業的核心在於,大規模、系統性的數據洩露。儘管在 GDPR 正式實施之前還有 2 年的引入期,但許多廣告公司仍維順應該政策。
倘若 Brave 這次申訴成功,則有可能會顛覆網路廣告的數據模式。根據路透社的數據調查,這種廣告模式預計將在今年增長到 2,730 億美元。
再來,Google 也可能因此面臨巨額罰款。依照 GDPR 的規定,監管機構有權力向違規公司徵收其全球收入 4% 的罰款,而 Google 總公司 Alphabet 2017 全年總銷售額高達 1,100億美元。
不過,Google 事後回應稱,其隱私政策足以保護用戶數據,並已通過歐洲監管機構的審查。據報導,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說:
我們打從一開始就將隱私和安全機制建立在產品上,並致力於遵守歐盟 GDPR。我們為用戶提供有意義的數據透明度,並管制我們在歐盟範圍內所提供服務,其中包括「個性化廣告」。
同時外媒還發現,Brave 已放棄使用 Google 的搜索引擎為法國和德國的默認選項,並用注重「隱私」的 Qwant 取而代之。
Brave 多名高管表示,Qwant 既不追踪用戶行為,也從不保存搜索歷史。與 Google 相反,該工具無法為個人用戶定制搜索結果,這種做法不僅違反用戶隱私權,甚至會將用戶「限制在過濾器的泡沫中」。
最後,Ryan 提到,
對於許多廣告技術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商業激勵是跟「更多」的合作夥伴,分享「更多」的數據。這是一個「掃蕩科技領域」的時刻,而廣告科技正努力險中求存,就如同當初 Detrout 的「電動汽車之爭」一樣。如今是繼續前進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