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 (WEF) 日前發佈最新調查報告,預計全球貿易收入將隨著區塊鏈廣泛的落地應用,而增長超過 1 萬億美元,顯見該機構對區塊鏈信心十足且寄予厚望。
這份白皮書主要探討供應鏈管理及區塊鏈在短期內所能發揮的作用,尤其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更深。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調查顯示,全球貿易融資缺口為 1.5 萬億美元,預計將在 2025 年增加到 2.4 萬億美元。該銀行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中小型企業所獲信貸有限,其中以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企業居多。
通常在貿易的過程中,供應商會要求進口商提前結算支付,而 1.5 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缺口是指,企業無法支付貿易資金所造成的赤字。該報告更指出,
分佈式賬本技術可以大量縮短這段差距,額外增加全球約 1.1 萬億美元 ( 1.1 兆美元) 的貿易量。貿易使各國能夠專注於工業;它有助於技術和思想的傳遞,並產生規模經濟。然而,當全球貿易試圖擴大發展,並使其更加有效、安全之際,卻面臨到棘手的障礙,亦即過度依賴「紙本作業、人工流程」。

國際貿易有越來越多交易是透過「記帳交易」進行的,貨物交付在貨款到帳前就開始進行,這增加了出口商的風險,他們現在需要更多的營運資金。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業者提高融資可信度與節省成本。
白皮書其中以《貿易:紙魔的迫害》為題的章節,針對此議題提及一個實驗:
Maersk 和 IBM 曾經在肯尼亞追踪一個貨櫃,但到了荷蘭才發現整個過程毫無效率。該貨櫃從農場被運到零售商共耗時 34 天,當中「文件處理」就花費了 10 天,若有關鍵文件丟失,只能被迫在紙堆裡面不斷翻找。
WEF 指出,
這些基於紙本的手工流程,有些是幾個世紀前創建的,除了增加複雜性,還會延遲整個過程,甚至導致錯漏和風險,並且阻礙了銀行融資評估所需的可靠、實時資訊收集和追踪。
倘若利用分佈式帳本技術取代紙本作業流程,將為整個生態系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走私案件會因為區塊鏈的透明度而減少。更重要的是,在省下「紙本手工流程」成本的同時,將為全球貿易帶來額外 1 萬億美元的收入。
利用區塊鏈不可被篡改的特性來追蹤供應鏈,摒棄易於被偽造的紙本文件。這意味著企業可以輕易追蹤及證實貨物來源,同時減少食安問題的增生。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