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金融廳近日舉辦首次國際加密貨幣圓桌會議,主題為「關於加密貨幣監督的圓桌會議:近期發展與未來挑戰」,活動共超過 15 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參與。
該機構稱,相關金融監管機構和國際組織匯集一堂,為圓桌會議提供了分享經驗和討論加密資產問題的機會,這有助於加強國際間的合作關係。
日本金融廳在接受外媒 《news.Bitcoin.com》採訪時表示,
在未來,我們希望定期舉行圓桌會議…… 為了遏制「無國界」的加密貨幣孳生洗錢活動,金融廳認為與各國監管機構分享信息,同時建立監管合作關係,這是目前至關重要的一步棋。
根據該機構的說法,與會者均表示未來有意願參加類似的圓桌會議,並澄清,
此次圓桌會議的目的並非要就「任何新法律、法規達成協議」,而是分享有關各監管機構和監管框架所面臨的挑戰,及增進國際間的合作。
日本金融廳繼續說明,圓桌會議參與者共討論了 4 個主要問題。首先討論加密貨幣近期技術發展和所面臨的挑戰;其次各自分享對於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監管的看法;再來則是「可行的國際合作領域」;最後提到「投資者保護」和「市場誠信」。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 (SEBI) 最近在其年度報告中寫道,該機構有派遣人員到日本和其他國家討論加密貨幣和 ICO 的監管問題。韓國此前也曾表示,一直有跟日本監管機構就加密貨幣相關事宜進行長期合作。
另外,日本金融廳亦定期召開研究組會議,討論各種加密貨幣監管問題,尤其在加密貨幣交易方面。
10 月 19 日舉行的第七次研究組會議的主要討論議題則是以加密貨幣作為基礎資產的「衍生品交易」。根據自律組織「日本加密貨幣交換產業協會」(Jvcea)的說法,去年該國所有的加密貨幣交易中,保證金交易占約 80%。
會議上還提到,部分加密貨幣交易所提供 25 倍槓桿交易,但這可能會給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因此,該協會提出一種「將槓桿率限制在 4 倍」的自我監管措施。目前,該協會正等待日本金融的許可認證,以便實施自我監管規則,其成員包括日本共 16 家受監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亞洲監管近況:台灣與中國
昨日 (22) 台灣金管會對於加密貨幣監管也有新進展,據主委顧立雄表示將於明年六月前將涉及有價證券的 ICO 納入規管,對於交易所則納入洗錢防制管理,要求交易所與銀行實名制。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在 19 日發佈 《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內容包含要求區塊鏈訊息提供者,都必須向主管機關備案,監管單位有權進行指導調查,並勒令停業、罰款,提出刑事告訴等,並希望公眾對此提出反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