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可能把目標放在由區塊鏈技術所驅動的共享自動提款機(ATM)網絡。
美國專利與商標局(USPTO)本周所公布的這份申請文件顯示,美銀所描述的系統可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交易速度,同時/或是促進除了現金提款與存款等 ATM 交易以外的其他類型交易,像是贈予註冊交易」。
文件還指出,區塊鏈可協助這些 ATM 裝置「處理相對較大的交易額,並且減少實體現金移轉的需求」。
美銀在文件中指出,目前多數 ATM 都是專為各自的銀行與機構作業系統而運作,然而要支援多目的、多方使用戶(即共享單一軟體系統的不同參與者)的功能是有必要的,可藉此提供與品牌和行銷機會相關的各種微型服務。
美銀實際上正在追求落實「ATM 即服務」的目標,要讓消費者能在沒有與該 ATM 所屬金融機構有往來關係的情況下,可藉由同一 ATM 系統網絡進行轉帳,甚至利用其 ATM 使用端對端的視訊通訊服務。
如同這項專利所解釋,藉由這套方法,系統將執行具有「全面」加密和安全性的開放、穩健式資料傳輸層。文件指出:「支援 ATM 管理、傳訊號以及非金融機構和金融機構交易的資料傳輸可能會直接與一個雲端平台溝通,而且隨後的網絡主機和應用服務可進行安全和可擴容的操作。」
根據專精智慧財產權領域媒體機構 iPR Daily 所發布的研究報告,這是美銀最新提出的有關區塊鏈專利申請,而美銀在截至今年 8 月已申請逾 50 項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美銀上月才剛取得一項儲存加密貨幣新方法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