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於 1 月 4 日發布文章指出,「區塊鏈實際應用的證據不足」,作者解釋道,「很明顯,區塊鏈有潛力扭轉局面,但這當中也存在著疑慮。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所實現的內容卻很少。」
作者繼續補充,在許多用例中,絕大部分仍然處於發想階段,而其他正在開發中的用例也尚未有產出。更重要的是,儘管投入數十億美元,以佔據各版面的頭條新聞,但能證明「區塊鏈的確存在實際、可擴展應用」的證據仍然很薄弱。
區塊鏈正努力跨越開拓階段
此外,該文章還指出,「區塊鏈受阻的發展路徑並令人驚訝,因為它仍是一種相對不穩定、昂貴且複雜的新生技術」。
若以「生命週期假說」來探討這個議題,任何產品的演變可分為 4 個階段:開拓、成長、成熟和衰退。
開拓階段即為技術的起始點,到了第二階段,產品應該開始走紅,並看到成功的跡象。然而,根據文章作者的說法,「對於很多人來說,區塊鏈的第二階段尚未降臨」。
支付應用可能是錯誤的答案
文章最終引用「奧卡姆剃刀論(Occam’s razor)」暗喻,「區塊鏈支付應用可能是錯誤的答案」。作者提到,「阻礙進展的原因之一是出現競爭技術」。
例如支付方面,共享帳本雖可取代當前高度中介化的系統。然而,區塊鏈並不是這場遊戲唯一的參與者。考慮到支付擁有多種替代性解決方案,以及抑制現有企業投資的因素,問題其實不在於「區塊鏈技術能否提供替代方案,而是它是否有這個必要?」
(註:奧卡姆剃刀論指主張當兩個理論的解釋力相同時,較簡單的理論往往會勝出。)
新興疑慮和區塊鏈的未來
過去兩年間,麥肯錫與各大金融服務業領導者的合作已表明,站在區塊鏈第一線工作崗位的人們已經開始產生懷疑。
「事實是,數十億美元已經石沈大海,但幾乎還沒看到任何應用具備技術、商業和戰略上的意義,或者可以被廣泛實現。現在的關鍵問題在於,這些疑慮是否仍然合理,又或者區塊鏈發展的腳步是否比預期更慢。」
麥肯錫建議在 2019 年,區塊鏈的實用價值應分佈在 3 個主要領域:利基應用、現代化價值和聲譽價值。
目前,區塊鏈仍缺乏令人信服的大規模應用,在產業生命週期中的地位更看似平庸,因此其未來發展趨勢仍漂浮不定,也無法保證任何區塊鏈應用能否撐到產業生命週期的第二階段。麥肯錫認為,若要做到這一點,區塊鏈仍需要強大的基礎理論、雄厚的資本和更高的標準規格。
因此,麥肯錫提出了 3 大關鍵原則作為區塊鏈的最低進展條件:
- 公司組織必須從根本問題開始著手。若沒有根本的問題或痛點,區塊鏈可能算不上是一個實際的解決方案。這些公司必須誠然評估其風險/回報胃納程度、教育水平和潛在收益。他們還應該評估每個項目和業務案例的潛在影響。
- 必須有明確的商業案例和目標投資回報率。公司必須有明確的投資理由,且能合理反映其市場地位,並在董事會和員工之間得到支持,而確保公司競爭能力。區塊鏈的價值來自其網絡效應,大部分利益相關者的態度必須保持一致,因此應有一個治理協議,涵蓋參與、所有權、維護、合規性和數據標準。另外,也必須事先商定財務分配,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以發佈產品。
- 公司必須同意強制執行並致力於開發應用。一旦選擇了應用類型,就必須評估交付產品的能力,而其中最至關重要的是經濟資源和技術支援。
從概念上來講,麥肯錫認為,區塊鏈有可能徹底改變各種產業的業務流程,尤其是銀行、保險、運輸和醫療保健。儘管如此,該技術尚未被大規模採用,它仍面臨著結構性的挑戰,其中包括新創者所面臨的困境。因此,採用區塊鏈的公司必須調整其戰略方針,誠實地審查更優於傳統的解決方案,並採用更加強硬的商業策略。
麥肯錫最後總結,「如果他們能做到這一切,並且耐心等待,區塊鏈仍有可能成為奧卡姆(Occam’s razor)的正確解答。」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