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新創公司 Spring Labs 正與 16 家貸款業者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測試一套系統,藉此消除徵信中心、信用報告公司等中介機構在貸款業者發放貸款給個人與公司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根據該公司在 17 日發布的新聞稿,這 16 家企業將加入 Spring Labs 的 Spring Protocol 。
在洛杉磯與芝加哥設有辦公室的 Spring Labs 在去年籌得 1,500 萬美元資金,目標是推出一套由區塊鏈所驅動、能在端對端之間私下進行資料分享的反欺詐技術。該公司還發起 Spring 資金產業合夥人計畫,要在 Spring Protocol 公開推出之前,透過合作夥伴共同進行研究,進一步減少資料欺詐並提高安全度。最新的發展是,有 16 家小企業與消費者金融科技貸款業者已簽署這個計畫。
消除徵信中心在放貸過程中扮演的中介角色
在美國,Equifax 與 Experian 這類徵信公司已成為銀行放貸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因為銀行在分享客戶信用資料方面面臨諸多問題。
Spring Labs 的執行長 Adam Jiwan 表示,第一個問題是競爭性問題,如果 A 銀行知道客戶正向 B 銀行尋求新貸款,A 銀行可能會試著說服客戶跟自家銀行貸款。這就是 Equifax 這類第三方機構存在、被運用的目的。第二,法規也限制銀行分享個資的能力。最後,在當前體制下,銀行必須免費把客戶資訊提供給徵信中心,接著必須買回客戶的信用報告,這是貸款業者所痛恨的制度。
Adam Jiwan 表示:「銀行不想與徵信中心分享資訊的原因在於,必須是免費分享。」他說,他所接觸到的貸款業者全都有興趣使用端對端 (P2P) 的系統,藉此消除中介機構的存在,藉此解決競爭性與法規問題。 Spring Labs 的顧問包括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主席 Shelia Bair 與高盛集團前總裁、川普政府的前首席經濟顧問 Gary Cohn 。
與合作夥伴進行測試
為了擺脫當前模式,Spring Labs 和包括 SoFi 、 OnDeck Capital 、 Avant 、 GreenSky 、 Funding Circle 等公司將開始測試 Spring Labs 開發的新技術。他們使用資訊共享的「三盲」(triple blind) 方式,也就是放貸機構與客戶不知道彼此身分,而 Spring Labs 也不知道在網絡上共享那些資訊。 Adam Jiwan 表示,該公司結合密碼學、區塊鏈和能落實隱私的技術等元素來落實上述想法。
Adam Jiwan 指出,這個計畫可讓整個網絡去中心化以改善安全,此外,區塊鏈的部分將可發行數位資產,讓貸款機構有誘因分享他們的客戶資料。 Jiwan 表示,由於目前面臨監管不確定因素,計畫仍處於發展階段,但目標是利用原生的數位資產付費給分享資訊的貸款業者。
Spring Labs 也希望透過這套新模式減少欺詐行為。 Jiwan 表示,這套系統更像是「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而非銀行和徵信機構之間的雙邊交換,因此可創造更詳細的身份檔案。他說,這可能有助於根除一種欺詐行為,也就是把假身份放入信用報告資料庫中,藉此取得合法並進一步取得貸款。
Adam Jiwan 說:「這是種新形式的欺詐,是有害的,而且正在快速成長。」他表示,Spring Labs 希望今年下半年能測試這套資訊分享與反欺詐產品,並且運用於真實世界中。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