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促使了加密貨幣系統誕生,掀起了近幾年的加密貨幣風潮,由於其價值交換特性,可作為全球性的交易媒介,許多投機族群紛紛尋求加密貨幣投資獲利的機會。這一群龐大的使用者出現,推動許多加密貨幣相關企業依據市場需求發展出加密錢包、交易所以及眾多代幣銷售玩法。
對應到現實生活中的技術應用則衍生成 JP Morgan 以及 Stellar 那類跨境匯款的交割記帳系統,如果要簡單分類,這一塊領域會被歸類為「價值交換」應用。
但區塊鏈技術還有另一個應用:藉由公開資料庫的交易紀錄,任何人都可以查閱每一筆紀錄,所以擁有「資訊透明」的應用,促使市場探索區塊鏈這項「分散式資料庫」技術還可以應用在何種領域。
iot 區塊鏈架構上是一項數個節點(伺服器)透過「共識演算法」綁定並進行「不斷同步」的資料庫系統,除非算力或是節點的控制力超過 51% ,否則無法更改資料庫舊有的數據,只能以更新的方式與舊有數據並存,而且過程中所有的交易紀錄都會被記錄在資料庫之中,而以太坊平台也提供了公開資料庫交易紀錄的「瀏覽器(Browser)」工具,方便使用者查閱。
上述的特性使得企業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物聯網(IoT)」的可行性,例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物流、車聯網等等的領域,由於物聯網同樣牽涉到多方的數據交換運作,許多人開始思考要如何將這些數據上鏈(載入分散式資料庫中),利用區塊鏈的算力防護提高物聯網的安全性,但執行效率往往不如人意。
區塊鏈雖然能提高安全性,但犧牲的效率使得在大部分的物聯網場景中效益明顯比採用中心化資料庫來得低,而且絕大多數的廠商都是封閉系統環境內運作,沒有要特別使用區塊鏈的理由。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仍需要大量的紙本作業
雖然剛剛提到很多了「物聯網(IoT)」的應用場景,但目前而言,真正能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只有兩個領域:「智慧物流」以及「供應鏈管理」,因為這兩個領域牽涉到不同公司間的複雜合作,比如說要將貨物從 A 地送到 B 地,中間需要經過許多公司合作才能完成這項任務,但一直欠缺統一的資訊平台,因此業者之間往往都是使用紙本作為憑證,以確保資訊不被造假。
物流或是供應鏈產業之中,絕大多數企業的 IT 系統都限於公司本身使用,如果是跟其他公司進行交易的話,由於每一間公司都採用獨立的系統,彼此並不相容,為了確保交易的正確性,彼此的作業流程仍是以紙本為主,包含送貨的單據、發票以及貨物明細,都需要人工開具、遞送以及簽收,最後還得歸檔保存以備日後查詢用,部分公司還會再將每一張單據掃描存入電腦,確保相關單據不會因為紙本損壞而丟失。
紙本作業耗時、高成本,而且保存也不易,最後還是要手動輸入資料並保存紙本掃描檔,由於長途運輸往往牽涉不同的貨運公司,當客戶需要查詢貨物時,還需要致電給貨物公司,並由相關人員比對訂單編號後,逐家打電話或是寄信詢問特定貨物的流向,往往需要耗時數天── 整個過程不但效率極低,還浪費許多時間,驗證成本十分高昂。
更糟糕的是,由於過程牽涉許多人工作業,人為疏失相當常見,大多時候還得仰賴運氣才能查到貨物的下落,那為什麼物流業或是供應鏈不採用一個「共有的資訊平台」呢? 因為信任問題。
信任問題是跨公司之間的合作難題
共有資訊平台這個方案過去並不是沒有人嘗試過,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最大的問題還是出於信任度。由於物流平台牽涉不同公司之間的合作,只要有一間公司企圖作弊獲利,比如說竄改資料或是作假資料,擅自偷換貨等等之類的問題,如果是由單一公司推出的資料庫系統並不能取信於大眾,因為他們有動機去竄改舊有資料以規避責任或是獲利。
舉例來說,食安履歷的應用場景中,常常發生經銷商偷換生產日期的事件,他們只需要更改假的資料上傳,便能隱蔽原有的生產日期,藉此銷售過期品獲利;另一個例子是物流公司貨物失蹤,內部人員竄改平台資料庫內的送貨資料來規避相關責任── 資料真實性問題讓物流產業難以形成一個「共有的資訊平台」。
如果交由第三方協會來營運,同樣也需要相信第三方協會的可靠度,在自己沒有控制權的情況下,要將公司機密資訊與作業流程交由少數人控制的協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於共有的資訊平台需要相信其他公司不會竄改資料庫內容,即使資訊科技已經普及,物流與供應鏈產業還維持在相對原始的狀況,仍須大量的紙本資料作為交易憑證。
區塊鏈技術成為潛在的解決方案
針對這項問題,區塊鏈技術或許能提供一個潛在解答:透過「第三方協會」建立一個「分散式資料庫」,藉由協會整合供應鏈內的企業,再將節點的控制權分配給產業內的重點企業,由他們協助保管資料庫,基於區塊鏈的分散式資料庫特性,如果要竄改「舊有資料」,視區塊鏈採用的共識演算法的不同,惡意的作弊者必須掌握超過 51% 的算力或是代幣才有辦法達成,參加平台內企業可以信任該資料庫的正確性。
在這樣的基礎上,將每一筆交易產生的 Hash 值改為貨物的活動紀錄,傳統用來記帳的區塊鏈系統就能轉為物流資訊平台,另一方面,區塊鏈原生具有公開透明的帳戶系統,像是以太坊的 Etherscan 平台,每筆交易紀錄都可以輕易透過公開的資訊平台查詢,只要利用每筆交易獨特的 Hash 值就能綁定外部的檔案,比如說對應的倉儲中心地點、契約文件、貨物憑證以及發票等等的資訊以減少區塊鏈的資料庫容量。
資訊平台上,參與者都可以透過瀏覽器追溯貨物的動向,只需要比照每一筆交易紀錄的編碼,以及對應的單據,便形成一個資訊平台,可以查詢每一個階段的貨物位置與文件,以 IBM 的 TradeLens 平台為例,使用者介面會像是下列的示意圖:
最重要的是,由於區塊鏈的資料庫架構單純,在應用層上可以相容多種程式語言,可作為外部擴充程式串接企業現有的 IT 系統,再根據物流與供應鏈產業的需求打造出獨立的資訊平台,如此一來,物流相關廠商不需要改變現有的 IT 系統與流程,只需要提供「非機密資訊」到平台上即可,比如說貨物的動向與四聯單據,以最少的改動將公開資訊平台導入供應鏈與物流產業之中。
此外也有許多開源的使用者介面也能供開發商使用,提供客戶友善的使用體驗,藉以降低學習門檻與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