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除了效能以外,最大的問題有兩個:「安全」與「隱私」,如果平台上共享一個資料庫,全部人都可以調閱上面內容的話,沒有企業會想要加入這個平台,因為商業機密一覽無遺,自然不會有人想要將資料上傳。

以區塊鏈為基礎的物流平台必須額外加入一項「多層次模組(Multi-Layer Module)」,來分類不同使用者所能看到的內容,也因為如此,物聯網領域的區塊鏈應用不會有公鏈,只會有私鏈平台,並由平台中較大型的參與者持有節點以確保算力分散。

以食安履歷為例,在資料庫運行的過程中,從上游的農場中將農場品貼上電子標籤,並登錄到資料庫之中,送往經銷商後再執行登錄,接著產品送往各地經銷商,最後到轉往零售通路商進行販售,過程都能透過電子標籤紀錄每一個里程,消費者只要透過掃描電子標籤便能查詢完整的生產履歷。

Sources: MICA RESEARCH

對於區塊鏈的錯誤認知:「上鏈資訊均為正確」

長期以來,由於大眾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不了解,以及媒體對於未知技術的盲目追捧,導致許多人以為「區塊鏈上面的資訊完全正確而且無法竄改,是一部萬能的資訊機器」,但這項概念是極為錯誤的認知,區塊鏈本身僅僅是一個分散式資料庫,它僅能做到「在算力足夠分散的前提之下,資料庫的內容難以竄改」。

全世界沒有任何人可以保證「輸入資料庫的數據是 100% 正確」,因為資料輸入的階段必定牽涉到許多人為操作,機器也無法判斷其真實性── 如果有,那麼臉書(Facebook)及全球頂尖的科技公司肯定搶著收購這項技術,不但可以用來打擊假新聞,還能確保自己的程式碼與預測結果完全正確,根本是科技界的聖杯。

Sources:MICA RESEARCH

區塊鏈只能做到「難以竄改」與「找錯誤」

如果有人聲稱區塊鏈技術可以確保上鏈資訊正確,那麼這個人肯定不懂區塊鏈技術。如同剛剛所述,區塊鏈這項分散式資料庫技術只是透過數個資料庫不斷同步相同一份資料,要竄改資料庫原有的內容只能掌握超過 51% 的算力才能達成,無法由單方面的資料庫管理者更改原先的數據內容進行「作假」。

也就是說,當問題發生時,由於採取分散式資料庫的機制,當事人不能透過修改資料庫來隱匿資料,只能透過「更新」方式更改數據,例如食品經銷商為了營利,擅自更新偽造的產品有效期限,當這個資訊成功上鏈後,平台上所有公司都可以看到經銷商更新了有效期限。

當發生食安問題或是被檢舉之後,只要調查資料庫的交易紀錄,便能輕易發現是特定經銷商偽造食品有效期限,由於資料庫的算力分散,單一經銷商並不能將原有的紀錄刪除,如此一來便可解決彼此的信任問題。

當解區塊鏈的運作原理後,會發現這項技術並不是一個聖杯,充其量只是個單一節點難以竄改舊有數據的資料庫技術,但它確實能解決跨公司合作的信任問題,鏈上的資訊不一定正確。

但當錯誤發生時,只要比對共有的交易紀錄便可發現問題點,而且不需要擔心該紀錄被竄改,這就是區塊鏈技術在智慧物流最大的價值。

未來應用領域:長途海運、物流、資產溯源、食品安全

基於上述的特性,市場普遍認為區塊鏈在智慧物流的領域有相當大的潛力,特別是長途海運產業,運作過程牽涉到數十家貨櫃、港口以及船隊公司,全程仍是採用紙本記錄,IBM 與全球最大的船運公司馬士基所推出的 TradeLens 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的問題,但目前也遇到了瓶頸:國際航運產業的利益關係複雜,企業眾多,雖然先前有多則消息傳出簽約遇到困難,最近也有不少成功的好消息傳出。

物流領域中,部分地區的物流公司由於規模夠大,不需要與其他公司進行協作,直接採用自家的資訊設備就能即時追蹤送貨的流程,但他們也會考慮選擇導入區塊鏈物流系統,只是節點改為各個倉儲中心,形成分散式的物流資訊系統,藉此提高平台的穩定性,例如 UPS 及 FEDEX;對於中小型物流業者,由於物流鏈範圍不夠大,存在整合共享的資訊平台的需求,也是大部分區塊鏈物流供應商的目標客戶。

沃爾瑪與家樂福兩家零售企業也委託 IBM 協助建置各自的食安履歷平台,透過建立溯源資訊平台共享,從農場到餐桌,供應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上鏈提供消費者查詢,只需要掃描農產品上的電子標籤便能取得所有登錄的歷程資訊,在未來兩年,沃爾瑪已經要求旗下的供應商都需要加入這個資訊平台,以提升食品安全的透明度。

Sources: Walmarts, MICA RESEARCH

挑戰困境:導入區塊鏈系統至傳統供應鏈與物流產業

既然區塊鏈技術在物流系統的應用潛力這麼大,為什麼現在還沒有普及到物流產業當中?事實上這項技術發展到現在不超過三年,除了流程設計還不成熟之外,更大的挑戰是要教育「物流公司」接受區塊鏈物流平台的安全性,以及後續漫長且艱困的導入期── 要一家企業接受新的資訊設備需要很長的時間磨合,從概念解釋、人員訓練、除錯到正常營運都必須花費很大的心力與時間。

另一方面,要一家企業將運作紀錄共享給上下游,甚至是潛在競爭對手,對於經營者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困難,因此第三方的區塊鏈物流平台供應者很難在短時間說服業者加入這項資訊平台,必須讓客戶完全了解加入平台的效益,而且讓客戶清楚明白加入區塊鏈資訊共享平台並不會影響現有的公司運作, IT 設備也不需要額外投資才可能說服客戶加入這項資訊平台。

因為如此,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領域均從較為簡單的資訊分享開始試行,而不會一開始就直接整合所有的物流資料,區塊鏈物流平台並不如報導上的進行順利,技術上的困難除了複雜的流程設計、平台串接到測試,另外必須負責系統導入、客戶溝通以及全面的教育訓練,還得承擔後續的除錯與支援服務──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

雖然要面對許多的困難,但區塊鏈技術對於智慧物流相關應用確實是一大突破,眾多大廠願意採用就是一項明顯的指標,相信隨著這項技術成熟,以區塊鏈為架構的物流資訊共享服務會越趨成熟,協助整個物流及供應鏈產業進行升級,而非停留在原始的紙本作業流程。

未來客戶不論在跨國物流或是海運上可以享受更便利的即時查詢服務,另外,智慧供應鏈的應用也能提升整體的透明度,總體而言,區塊鏈資訊平台在食品履歷,還是供應鏈管理領域中都有非常大的應用潛力。

Sources: IBM, MICA RESEARCH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MICA  

MICA為區塊鏈團隊和投資者提供一站式諮詢顧問服務,包括區塊鏈應用、技術架構和募資策略建議等,並同時提供市場狀況及行業趨勢等報告,讓客戶可以快速掌握最新產業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