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 Project」項目在公佈當天瞬即受到全球關注,這個醞釀一年多的項目,在 18 日正式發表之後,遭多國政界人士「喊停」。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 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親自解畫稱,「我們知道這是一個很依重法律、需要嚴格監管的領域」,Sandberg 指出,Facebook 公司很清楚他們在這項目上仍有很多工作要處理,而當下只是想把有關「Libra Project」的發展藍圖公開,「這只是一個『消息的發表』」。
Facebook 本週 18 日發表 Libra Project 及 Calibra Wallet 等重磅消息,成功在各大主流媒體及區塊鏈媒體「洗版」,不論身處鏈圈幣圈或是傳統投資圈、臉書用戶,無不投以最大限度的關注。在該項目揭開神秘面紗之前,外界對 Libra 的看法是兩極。而在白皮書公佈之後,Libra 終面臨到加密貨幣社區的質疑,也引起了各國監管部門的擔憂,但同時,也有不少聲音提出 Facebook 進場將有助整個加密市場發展的推進。
遭多國政界人士「喊停」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 Maxine
美國共和黨眾議員 Patri
Sherrod
法國財長 Bruno Le Maire 亦表示無法接受 Libra「變成一種主權貨幣」,指出「它不能、也不應該發生」。據報導,Le
澳洲央行表示已密切關注「Libra」的進展。該國金融犯罪監管機構 AUSTRAC 和一家隱私機構也對 Facebook 的聲明表示了擔憂。
隨後在 19 日,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宣布敲定在 7 月 16 日針對「Lib
營運長:我們知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acebook 方面表示,與 Libra Project 有關的加密貨幣/數位代幣,至少要到明年才會推出。
Sheryl Sandberg 在訪問中直言,該公司計劃中的加密貨幣「距離正式推出還需一段很長的時間」。她承認,Facebook 方面是知道監管部門存在擔憂,「我們已陸續和他們接觸、見面。我們知道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實際上白皮書的發布只是想要給大家一個通知,讓大眾知道我們的發展路線圖是什麼樣的,好讓大家可以參與進來,幫助我們完成這個項目」。
Sandberg 在採訪中也提到了 Facebook 發起 Libra 的初衷:「我來解釋一下這(Libra)是什麼。很顯然,我們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同時我們是一家希望把大家聚在一起的科技公司。 Mark(Facebook 首席執行官)希望讓全世界的人都有發聲的機會,而這是前所未有的。」
Sandberg 進一步解釋說,世界上約有 40 億人無法使用互聯網,「經過我們的努力,其中 1 億人的生活已經發生了變化」。世界上有 10 億人被排除在現有金融體系之外,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如果你有 1 美元,你無法找到安全存放這筆資金的機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女性。世界上有 1 億女性有匯款需求,也就是說,她們遠離家鄉,生活和工作都在國外。她們需要把賺到的錢匯到自己家人手中,但在這個過程中,她們需要支付大量的費用(比男性高出 20%)。因此,我們希望用技術幫助每個人。」
而當被問到 Facebook 將如何應對 Libra 項目的監管問題時,Sandberg 回答道:「我們前天公佈的消息是成立一個全球協會—『Libra 協會』,位於日內瓦,我們已經有 27 個合作夥伴,例如 PayPal 、萬事達、 Visa 、 Spotify 、 Uber 等公司以及一些非營利性組織。我們希望讓加密貨幣更具包容性,但實際上我們尚未推出這個加密貨幣,監管者存在擔憂⋯但我們(Facebook)並不會負責營運這個項目,這是一個協會,並不會向 Facebook 匯報。」
她續指,Facebook 只是提前公佈了這個消息,目前只發布了白皮書,並且宣布成立協會。這是因為他們知道需要和很多人進行合作,知道這是一個會受到嚴格監管的領域,「我們需要跟各種人溝通、會面,這也是我們目前正在做的事。在此之後我們才會正式發表(這個加密貨幣)」。
除了 Sheryl Sandberg 外,Facebook 區塊鏈團隊負責人 David Marcus 也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表示,希望通過該項目實現去中心化的治理,「(Libra Project) 目前仍是在很早期的階段,現階段的合作方是 27 個,而在正式營運時我們會有 100 個組織參與其中,屆時,我當然希望可以看到銀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以至遍佈全球的組織在一起,我們需要一種去中心化的治理模式,因為互聯網上的價值協議網絡不應該由一家公司來控制。」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