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金融服務,許多人直覺「支付」會是第一個應用,但在 DeFi 的世界中,支付的功能反而不普及,因為沒有線上商店願意收取以太幣或是美元穩定幣,即使接收加密貨幣,大多商店只願意收取比特幣,但中間也透過第三方支付商「BitPay」將比特幣轉成美元才轉到商家,所以商家實際上還是收取法幣。
為什麼虛擬貨幣的支付如此不發達?全球低成本支付乍聽之下相當吸引人,但問題就出在競爭者太過於強大,線上信用卡支付已經相當普及且簡單,虛擬貨幣支付自然難以爭取到市場。
說來有些諷刺,DeFi 項目中,前景最明朗的項目屬於極度中心化的「穩定幣(StableCoin)」,像是 USDT 、 USDC 、 PAXOS 這些項目,發行商背後都有一定的法幣作為儲備,也提供持有人贖回穩定幣,換回法幣供現實中使用,運作方式是穩定幣發行商回收穩定幣,再將對應的金額以銀行轉帳方式匯進使用者的帳戶,目前穩定幣的規模還不大,尚未遭到相關監管機關的禁止。
如果要簡單劃分,穩定幣的發展可以分為「資金避險、場外交易、借貸以及投機」四大功用。
DeFi 廣泛用於資金避險及轉移
「資金避險」是穩定幣最廣泛的運用,從 2013 年 USDT 發布以來,最大的作用是提供比特幣避險的功能,如果持有人害怕比特幣的價格波動,就可以把錢轉進穩定幣,另一方面,對於通貨膨脹嚴重的國家,穩定幣也非常有吸引力,由於是綁定美元,持有人的幣值不會受到當地貨幣崩盤而遭受損失,能夠解決貨幣大幅貶值的問題。
隨著交易開始熱絡,銀行對於加密貨幣相關資金的轉移管制趨嚴, USDT 開始扮演資金轉移的功能,現在幾乎所有的 「場外交易」都是透過 USDT 完成,因為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轉移大額的資金,也不需要經過銀行限制,同時手續費還很低廉,特別是像中國這種資本管制國家,境內資金匯出匯入限制嚴苛的情況下,大眾對於穩定幣的需求一天比一天高。
從 USDT 從 Omni Layer 協議轉移到手續費較低、交易速度較快的 ERC-20 規範,藉由以太坊平台較完整的生態系來協助穩定幣的市場拓展,另外也分別在 Tron 、 Liquid 、 EOS 等等的公鏈上發行穩定幣,便可得知穩定幣的市場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舉例來說,先前中美貿易戰爆發,川普宣佈針對中國 3,000 億美元商品額外課徵 10% 的關稅,導致美元兌離岸人民幣破 7 ,中國人民銀行的中間價也調整到新高,導致 USDT 相關的穩定幣出現了顯著的資金湧入量,由於中國境內無法自由兌換大筆的美金,推動消費者擁抱綁定美元的穩定幣以規避匯率風險—— 目前中國是 USDT 最大的市場,也是 USDC 積極在亞洲布局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穩定幣大多綁定美元,原因在於美元全球通行,幾乎每個國家都收美元,當穩定幣成為資本管制國家搬運資金的通道,這些國家的有錢人都選擇持有虛擬美元而不是自己國家的貨幣,變相削弱該國的貨幣信用,肯定會讓美元霸權更加強大。
報酬導向:借貸與投機
談論完「資金避險」與「交易」,接下來的 「借貸」則是穩定幣正在蓬勃成長的應用,許多讀者應該聽過現在市面上推出許多 P2P 借貸平台,例如 Compound 、 Dharma 、 ETHLEND 、 NEXO ,也可以走交易所體系,像是 BItfinex 、 Poloniex 等等,都提供年化報酬 5% 至 20% 的高額報酬給使用者進行穩定幣放貸,使用者可以借出 USDT 讓借款人進行交易並從中收取利息,但實際上借款週期僅有幾天,平均賺取的利息大約在 2% 至 8% 左右。
「投機」則是接下來穩定幣積極應用的市場, 2019 年下半年眾多的期貨交易平台都跟著推出保證金交易服務,過去都是用比特幣作為唯一的保證金籌碼,但近期的期貨交易平台都改用 USDT 作為保證金,投資者可用穩定幣購買虛擬貨幣或是拿去期貨平台玩槓桿交易。
從市場面觀察,從 DeFi 衍生的穩定幣正朝向網路世界的「價值籌碼」演進,可用於網路上的一切金融活動,廣泛的金流服務也提供使用者贖回穩定幣的管道,它正悄悄地正在成為網路世界的「虛擬美元」,發展出自己獨特的體系與服務。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