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金融交易所集團 ICE 旗下的「Bakkt」交易所將於 9 月 23 日推出, ICE 全名是洲際交易所集團(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集團內最知名的公司是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 Bakkt 的推出肯定是今年虛擬貨幣產業的重要事件,背後代表傳統金融界正式跨入虛擬貨幣產業。
不只如此, ICE 也與微軟(Microsoft)、星巴克(Starbucks)及波士頓諮詢公司(BCG Group)針對 Bakkt 交易所專案進行合作,而且也獲得 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 Eagle Seven 等風險資本投資, Bakkt 可說是截至目前為止傳統領域對虛擬貨幣最積極的嘗試。
Bakkt 交易所已經宣佈開放 Bakkt Wareshouse ,將用於第一個產品「實物交割的比特幣期貨」,未來交易比特幣期貨,賣方會需要存入實體比特幣用於到期日交割(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像現在大部分的比特幣期貨平台,例如芝商所 CME 是走無實體交割的路線,雙方單純計算對賭的價差損益,並不須交付完整的比特幣。
也就說,如果傳統金融機構要透過 Bakkt 進入虛擬貨幣市場交易,他們就必須購入比特幣,而不是像 CME 那樣用美金結算損益,因此他們需要囤積大量的比特幣—— 市場普遍認為 Bakkt 真正讓傳統金融機構進入虛擬貨幣市場,要交易就要先買入並囤積比特幣,照理說可以大幅提高比特幣的市場需求,但前提是機構資金願意積極進入這個市場。
目前 Bakkt 初步提供日結與月結兩種期貨合約,交易時間採營業時間制,分別在紐約、香港及新加坡進行交易,而非 24 小時,每一單位的合約價值為 1 BTC ,也提供大宗交易(Block Trade),單位為 10 lots ,意思是 1,000 個合約單位,也就是 1,000 個 BTC 。
Bakkt Warehouse:集中託管服務
採用比特幣實物交割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除了要處理複雜的法規問題之外,還得託管系統的建置、資訊安全及保管風險(Bakkt 甚至為此投保了 3.5 億美金),實在不是個好選擇,其實 Bakkt 也可以採用像 CME 的產品架構,直接用無實物交割的規則,不但簡單又快速,也不用耗費大量的時間跟主管機關溝通,但顯然 Bakkt 不想走以前的老路。
提到實體交割,關鍵是要有一個完善的託管系統 Bakkt Warehouse ,而這項產品才是 Bakkt 的業務發展重點,期貨交易只是附加的起始服務,如果有交易台灣的股市,對於集中保管制度一定不陌生,所有交易的證券數據都必須存放在集保中心,並由集保中心承擔保管責任。 Bakkt 也是如此,所有要交易比特幣期貨的投資人都必須託管比特幣給 Bakkt 。
由於 Bakkt 的背後是經營證券交易業務多年的 ICE 集團,以他們的品牌作為擔保,照理說有機會吸引傳統機構的資金進場比特幣,但我們認為 Bakkt 純粹是一個題材,無法吸引到足夠的機構資金來真正拉抬幣價。
過去真正有興趣的機構早已進場,現在 Bakkt 只是提供一個正式的管道給尚未加入的客戶,他們的數量與資金並不多, Bakkt 初期也曾經傳出找不到足夠客戶的困境,因為 Baktt 現有的交易產品也不吸引人,僅有日結與月結期貨,彈性遠不及現有的虛擬貨幣交易平台。
比特幣期貨交易沒賺頭,數位資產支付與交易將是關鍵業務
Bakkt 是一間比特幣期貨及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後者的數位資產交易才是重點。
事實上「比特幣期貨」早就是被玩到爛的題材,市面上滿滿的期貨交易平台,例如 BitMEX 、 Binance 、 Bitfinex 等等交易所都有提供類似的交易工具,市場競爭早已過於激烈,現在花大錢投入的風險實在太高,以商業決策來看並不划算。
Bakkt 的目標一直都不是主流加密貨幣產品,比特幣期貨只是打響知名度的第一個產品,他們的目標在於「數位資產」的交易平台,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 Bakkt 服務中也標榜「支付(Payment)」,用於未來的數位貨幣支付,另外也包含「期貨(Future)」,例如農產品、碳權、房地產等等可以資產代幣化的數位商品交易服務。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何微軟、星巴克要參與這項計畫,他們原本對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動作並不積極,卻願意跳進來投資 Bakkt ,背後關鍵在於他們對「數位資產交易平台」非常有興趣。
ICE 投資 Bakkt 還容易理解,協助他們從傳統商品交易轉型為數位交易商,但投資 Bakkt 對微軟及星巴克又有什麼好處?
微軟:推廣 Azure 平台
微軟的 Microsoft Azure 雲端平台雖然資料中心數量比不上 AWS 及 GCP ,但他的特點是能夠針對企業商務需求提供多元的工具,特別是在平台即服務(PaaS)方面有完善的產品線(Azure 起家便是以 PaaS 的形式)。
未來 Bakkt 將以 Azure 作為平台營運,等於微軟投資了自己的客戶,然後客戶用自家平台的服務,未來持續發展成數位支付商後,還能貢獻微軟更多的營收,而微軟也能把這套解決方案賣給其他的零售客戶—— 對,星巴克(Starbucks)現在也是用 Azure 作為其雲端平台,提供會員集點、數位支付等服務。
顯然投資 Bakkt 對於微軟的價值在於找到更多 Azure 的潛在客戶,只要有更多的零售商選擇使用 Bakkt 的數位支付服務,像是會員代幣、點數支付等應用,就有很高的機率會採購微軟 Azure 的服務。
目前絕大多數的區塊鏈交易平台均是採用 AWS 或 GCP , Azure 將透過 Bakkt 一同搶食這塊市場。
星巴克:數位資產交易與支付
談到金融科技,星巴克恐怕是業界最為領先的咖啡零售企業,除了廣泛接受行動支付之外,率先導入顧客忠誠計畫,透過數位 APP 與會員制達到極高的會員回購率與品牌忠誠度,星巴克可說是最「科技」的咖啡零售商。
星巴克同樣對數位資產交易平台感到興奮,假設未來數位資產的交易與支付成為主流,它們便能推出更多元的顧客會員玩法,包含公平貿易咖啡、環境友善憑證、虛擬禮品卡以及接收數位貨幣支付。
這就是星巴克投資 Bakkt 的主要原因,現在的零售業需要結合更多的數位資產應用來創造更高的成長動能與獲利水準。
ICE 、 微軟跟星巴克各懷野心:數位資產交易平台
從 Bakkt 三位主要股東觀察,他們投資 Bakkt 的原因相當明顯:ICE 想要拓展業務到資產代幣交易,所以成立了 Bakkt ,並以比特幣期貨作為第一項產品,另一方面, Bakkt 也以數位貨幣支付為主打,吸引星巴克一同加入這項專案,將用於研究數位貨幣支付的可能性。
巧合的是,原先星巴克就是微軟 Azure 的客戶,他們利用 Azure 雲端平台建立數位支付、會員資料庫與應用程式,而 Bakkt 也計畫採用 Azure 作為營運平台,如此一來,微軟加入 Bakkt 成為股東也有了充分的理由,只要數位貨幣支付成為主流,微軟可以藉此找到更多零售相關的 Azure 客戶—— Bakkt 恰好符合上述三家大型企業的策略發展發向,成功吸引到他們的背書與資金。
整體而言, Bakkt 的推出動機在於建構一個數位資產平台,而非專屬加密貨幣的期貨市場,更偏向是傳統企業的數位資產交易平台,當然從性質上來看,畢竟要過監管就是件麻煩的事情,導致他們目前的產品實驗性質相當濃厚。
Bakkt 推出比特幣期貨是因為它是最具指標性的產品,就像是股市中 ETF 大盤的定位,最具指標性和話題,但對於實質比特幣價格拉抬作用不大,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 Bakkt 交易所推出後又會是虛擬貨幣市場的熱門討論題材,仍然可以期待題材面的利多。
相關新聞:3,900 美元起跳! Bakkt 公布比特幣期貨「原始保證金」門檻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