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9)稍早,外媒《Block Journal》社交媒體平台 Twitter 上張貼一則影片後被瘋傳,內容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 10 月 28 日出席首屆外灘金融峰會時,「語出驚人」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很可能是全球首個推出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DC/EP)的央行」。然而,值得一提的是,《Block Journal》在貼文中卻省略了黃奇帆的前一句話,「中國人民銀行對於 DC/EP 的研究已經有五六年,我認為已趨於成熟。」
「中國人民銀行要推 DC/EP」不是新鮮聞
黃奇帆這番說法正好呼應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多次的公開講話。區塊客今年 8 月就曾報導,穆長春當時表示,中國人民銀行自 2014 年便開始投入研究數位貨幣 DC/EP ,歷經 5 年的籌備,「現在可以說是呼之欲出了」。那麼,剩下的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是 DC/EP?為何不是普遍的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顯然,CBDC 只是個統稱,因為全球任一央行所發行的數位貨幣均可以叫做 CBDC ,而穆長春口中的 DC/EP 實質上是「Digital Currency/Electronic Payment」的縮寫,即為「數位貨幣和電子支付工具」,再結合中國人民銀行對 DC/EP 的定義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位支付工具」,換言之,也就是「紙鈔的數位化形態」。
黃奇帆為何要「冷飯重炒」?
上文提及,「中國央行要發行數位貨幣」、「而這款數位貨幣叫做 DC/EP」這些都不是「新鮮聞」,但黃奇帆為何要「冷飯重炒」? 原因是中國國家主席上週表態,「中國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等於是為「這個籌劃 5 年,如今終於呼之欲出的 DC/EP」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號召全國「加速推進」這項計劃。
區塊客昨日就曾報導,習近平一席話所掀起的「漣漪效應」非同小可,短短數日內,中共黨媒《人民網》就推出一款號稱結合區塊鏈技術的線上產品「『鏈』上初心」;《人民日報》在官方微博上發表 9 張有關區塊鏈技術的科普圖;百度、微信台上「區塊鏈」一詞的搜索熱度均顯示「數十倍的增長」;中國多家頂尖大學一夜之間開設有關區塊鏈的課程;中國國家匯局表示,正在推進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慧在跨境貿易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場景應用;社交媒體平台疑似禁止網民批評區塊鏈;中國企業過去積極佈局區塊鏈的消息又在一一浮現。
對此,Primitive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萬卉(Dovey Wan)發表推特貼文稱,「若有仔細閱讀習近平對區塊鏈(而非比特幣)的指導意見詳細報告,你會發現,言外之意很明顯,就是為了實現以下目標而鋪平道路:一、 數位人民幣;二、社會和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數據連接」。
Libra 或是數位人民幣的催化劑?
然而,這個國家級計劃背後的意圖為何,至今仍眾說紛紜,當中最常見的說法是:「中國是為了應對全球加密貨幣的日益普及,尤其是 Facebook 還在搖籃中的穩定幣項目 Libra」。
回顧 Facebook 首次發表《Libra 白皮書》是在今年 6 月 18 日,數週後的 7 月 9 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發,已開始組織市場機構進行規劃」。此外,王信還提及,Libra 作為支付工具若得到廣泛使用,雖能发揮貨幣職能,還可能進行貨幣創造(通過 Libra 開展信貸),但這將冲擊法定貨幣并降低貨幣政策有效性。 相反,央行所發行的數位貨幣則有助于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
換言之, 王信認為,Libra 的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個「超主權貨幣」,挑戰主要經濟體國家的貨幣主權,威脅到央行對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的主導權,而中國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 DC/EP,首當其衝就是為了保護「中國的貨幣主權」,就算 Libra 如今仍舉步維艱,未雨綢繆亦是必要之行。
王信出面表態同時期,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也公開表示,Facebook 這次大動干戈推出加密貨幣,足以證明未來很可能會出現一種趨勢,即「強大的全球通用加密貨幣」將與法定貨幣產生互換關係。因此他建議,中國央行應加速推進國家數位貨幣的計畫。值得注意的是,「Libra 或是數位人民幣的催化劑」並不是單方面的說法,就連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也這麼認為。
10 月 24 日,Mark Zuckerberg 出席金融服務委員會召開的聽證會時被問及「推出 Libra 是為了和支付寶、微信等全球競爭者競爭嗎?何不直接推出 Facebook 版的支付寶?」,他回應道,跟全球競爭者角逐也只是部分原因,另一部分的原因是「美國的金融基礎設施過時了」。
Mark Zuckerberg 續稱,「我認為,支付寶、微信不僅僅在和我們競爭,而且是在和美國所有的公司競爭。他們的基礎設施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比美國的更加先進。我們在發表 Libra 白皮書之後,中國馬上就宣布跟很多大型企業合作研究數位人民幣,他們已經計劃好要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他還提到,「如果美國不進行創新,我們的金融領導地位也就無法得到保證」,「我們討論這些問題(Libra 監管)時,其他國家沒有坐著空等(中國即將發行數位人民幣)」。
這段時間以來,中國要推數位人民幣、積極擁戴區塊鏈等各方面動作頻頻,是否就應驗著 Mark Zuckerberg 的說法呢?
美國金融地位欲墜卻又不自知?
中美貿易戰未平,但兩國之間的科技戰似乎已經拉開序幕,而區塊鏈作為科技創新近年來的關鍵領域,常被各界認為是雙方競爭的平台之一。但可惜的是,Libra 聽證會結束後,眾議院兩黨議員均認為「Mark Zuckerberg 出席聽證也並沒有看到有何進展」。北卡羅來納州共和黨人 Patrick McHenry 也坦言,「我不認為我們從中學到了任何新知識」。
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 Maxine Waters 則是表示,「我根本不支持這個計劃,不明白 Libra 的意圖為何,且項目也未得到充分解釋」,堅稱 Libra「是一個挑戰美元的數位貨幣」,句句入骨但隻字未提「 中美誰將搶佔區塊鏈的先機」。
區塊客今年 9 月報導,數位人民幣已進入「閉環測試」(Closed-loop Testing)階段,旨在模擬測試「涉及商業和非政府機構」的支付方案。這意味著,「數位人民幣呼之欲出」不是道聽途說,也不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但這為何跟美元息息相關?
試著想像以下場景:只要民眾手機上都有 DC/EP 的數位錢包,即使無法連接到網際網路,只要兩支手機碰一碰,就能將錢包裡的數位貨幣轉移給對方。也就是說,DC/EP 的功能已經超越微信支付、支付寶,除了出、入金以外,用戶之間相互轉帳甚至無需綁定任何銀行帳戶、銀行卡。
再以出國旅遊為例,只要對方手機裝上支援中國 DC/EP 錢包標準的應用程式,在別的國家旅遊買東西一樣可以按照當地貨幣和人民幣的兌換價,直接將手機裡面的數位人民幣轉到對方手機裡面,甚至雙方的手機都無需連接網路。對方收到數位人民幣後,也可以到淘寶、京東、天貓等中國電商平台進行花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整個數位人民幣的境外閉環流程中,技術上都無需當地銀行的介入(政策法規問題另當別論),也就是比照現在人民幣紙鈔在境外的流通方式,「無需當地銀行的介入,只要收錢方願意收就行」。
中國 DC/EP 的野心之大,直言即為:使用「世界人民幣」抗衡「美元霸權」。問題是,美國準備好迎戰了嗎?
聯準會主席 Jerome Powell 上個月表示,雖然聯準會有持續關注數位貨幣的發展,但央行並沒有「積極考慮」自己創建一個加密貨幣。他還補充說,數位貨幣存在一系列問題,包括網絡安全,這正是為什麼數位貨幣非常不適合作為主要支付選項。
然而,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 Robert Kaplan 本月中旬出席活動時卻又改變了說法,由於監管當局越發擔憂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受到動搖,美國中央銀行目前正在「積極研究並斟酌」是否將發行「數位美元」。
看來,美國聯準會近日公事繁忙,內部尚未有定案。
相關文章:美國狂印鈔卻否認 QE? 專家:投資比特幣最佳時機就在眼前
各國央行這步棋該如何下?
另外,根據埃森哲近期發布的《貨幣革命 II—全球央行數位貨幣最新進展》報告中顯示,大約 70% 受訪的中央銀行表示,目前或短期內將參與央行數位貨幣的研發。報告中還提到了部分央行正在開展的數位貨幣項目,例如:瑞典央行的 E-krona 數位貨幣項目、東加勒比央行的 ECCB 數位貨幣項目。
另外,加拿大央行近日也表示,目前正在考慮發行央行數位貨幣,以助其抵抗來自「加密貨幣的威脅」;就連過去曾反對央行發行數位貨幣的國際清算銀行(BIS)本月稍早也表示,將於瑞士國家銀行(SNB)合作研究將央行數位貨幣整合到分散式帳本技術基礎設施中。
至於台灣方面,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年 9 月曾表態,「央行的確有在研究與實驗數位貨幣,也對數位貨幣的議題非常關切,但目前沒有發行數位貨幣的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