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網今(6)日早間發佈消息指出,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已於今年 8 月 27 日在第 2 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自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與此同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 年本)(修正)》正式廢止。

區塊客早前報導,發改委最初在今年 4 月 8 日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徵求意見稿)》之時,曾在當時的修訂內容中,擬將加密貨幣「挖礦」活動歸類為「淘汰產業」,但並未標示淘汰期限或計劃細節,「為國家產業政策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然而,區塊客調閱今日最新發表的《指導目錄》後發現,原為「淘汰產業」的加密貨幣挖礦今已被刪除。

再回溯到 2017 年 8 月,中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互金整治辦)印發《關於進一步開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通知》,提出要將加密貨幣交易場所的清理整治納入互金整治辦。

去年 1 月 2 日,互金整治辦再下發文件表示,「有關部門反映,目前存在一些生產『虛擬貨幣』的所謂『挖礦』企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助長了『虛擬貨幣』投資炒作之風」,要求各地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挖礦業務,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

直到今年 9 月,網絡開始流傳一份由內蒙古自治區五個相關部門聯合發出的政府文件,題為《關於檢查清理整頓虛擬貨幣「挖礦」企業的通知》。文件顯示,內蒙古自治區還將集中針對雲端計算、大數據、區塊鏈、IDC 等相關企業進行檢查。對此,政府發言人向外媒證實,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確實正在進行檢查,目標在今年 10 月消除「非法」比特幣礦場

一位參與規劃過程的行業高管表示,「這次的檢查行動主要由中央政府指導,而非由當地政府發起的獨立計畫」。消息人士補充道,「此舉反映出政府打算在全國范圍內淘汰比特幣挖礦的計劃」。

外洩文件稱,如有發現數據中心為「比特幣礦工」或「未經註冊的比特幣礦場」提供設施,將予以關閉。該文件還指出,為了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自治區領導有關指示,加密貨幣「挖礦」產業屬於實體經濟無關的「偽金融創新」,應不予以支持的精神,自治區發改委、公安廳、工信廳、金融辦和大數據局決定在全區對這類企業開展「清理整頓有序退出」相關工作。

相關文章:中共勢要成就區塊鏈是必然? 探究習近平如何一語轟動全球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區塊妹 M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