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 Back,一個比特幣社群熟悉的名字。他在 1997 年發明了雜湊現金(HashCash),後來被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引用,最終成為比特幣區塊鏈所運用的關鍵技術之一,直到 2014 年,Adam Back 創立比特幣基礎設施公司 Blockstream,至今仍是這間公司的執行長,外界評價倒是兩極分化,有人說,Blockstream 在比特幣產業呼風喚雨、掌握著比特幣的開發方向;與此同時,也有網友批評 Blockstream 將比特幣視為自家產品,只接受符合自我利益的改變。
區塊客今年 6 月報導,Adam Back 在 G20 金融創新高層研討會上, 針對「加密資產、區塊鏈跟當前金融基礎設施之間的差異」為與會者進行了一番解釋,除了為多國官員分析「在區塊鏈上發行法定貨幣」的重要性以外,還談及「證券代幣化」和「在匯款交易中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效益。
坐在荷蘭央行總裁身旁,當時的 Adam Back 表示,他相信區塊鏈將是開放網絡的又一舉措,並稱,「金融機構不再從技術中受益,因為這意味著,跨境匯款、支付再也不需要依賴信譽欠佳的中介銀行」。日本金融服務局後來更以「傳奇的密碼龐克(Cypherpunk)」形容 Adam Back,認為他將在「密碼學和區塊鏈未來可能扮演的角色」方面,促進更多有質量的對話。
然而,對於 Adam Back 而言,無論是穩定幣,亦或是央行數位貨幣(CBDC),這些都不如「抗審查的貨幣——比特幣」般重要,甚至無法相互比較、相提並論。他近日接受外媒採訪時就表示,
我認為,區塊鏈更多的是關於「不須認可、無法審查、流通於自由市場的貨幣」,利用類似於黃金、挖礦而得的數位貨幣,即比特幣來讓金錢從國家中脫離出來。我認為,儘管對於某些用例來說(例如:加密貨幣交易),持有穩定幣或固然有效益,但由於它們具有託管風險,跟比特幣相比自然也就黯然失色,而且,若當中有央行承保,操作中仍彰顯了傳統機構的利益優勢。這對用戶而言,似乎毫無吸引力。
至於 Facebook 擬議的穩定幣項目 Libra,Adam Back 則是指出,它跟加密貨幣並無關聯,不過是另一個「具有現代感的銀行應用程式」,他如是說,
實際上,正如 Libra 所述,它實際上並不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它更像是 Venmo 、 PayPal 和 QQ Pay 等商業聯盟競爭對手,只是,Libra 的用戶界面看起來像是一個加密錢包。在權限、註冊、帳戶凍結或運營商的財務利益方面,這只是另一個更具有現代感的網絡銀行 App 。
此外,Adam Back 對 CBDC 的看法跟他對 Libra 的態度大致相同,不過,他認為,CBDC 成功的機會更甚於 Facebook 的項目。他仍指出,這三者當中,也唯有比特幣具備「自我主權」的功能,獨佔「數位貨幣」的鰲頭。 Adam Back 表示,由於政策壟斷,政府更容易與市場競爭絕緣。所以,這要視乎各國發展的情況,今時的穩定機制仍缺乏比特幣的自我主權屬性,未來,中央政府運作的穩定機制也可能會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