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昨(25)日發布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對中國金融體系自 2018 年以來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近期,加密貨幣市場動蕩不安,先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10 月 24 日揚言 「力推區塊鏈技術發展」,比特幣隨後在 24 小時內飆漲近 40%,一度站上 1 萬美元大關。隔週,正當消息越傳越烈、區塊鏈投資熱情持續燃起之時,各家陸媒無論大小,開始出現 「勸世冷靜文」,強調「區塊鏈未來已來,但要保持理性」。
消息持續發酵約兩、三週後,中國央行上海總部 11 月 15 日發通知表示,「虛擬貨幣炒作有回溫跡象,籲請各區對轄內虛擬貨幣相關活動進行摸排整治」,深圳隔週跟進。至此,比特幣已帶動整體加密貨幣市場連連重挫,甚至在昨天一度暴跌至 6,514 美元,然而,就在幣圈陣陣哀嚎、唯恐「94 加密貨幣禁令」事件重演之際,中國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其中提到,「國內 173 家虛擬貨幣交易所及代幣發行融資平台已全部無風險退出」。消息出台後,比特幣從 6,700 美元重返 7,100 美元水平,截至截稿時間來到 7,192 美元。
報告認為,在這一年期間,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仍處於深度調整過程中,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明顯增多。儘管如此,中國金融體系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迎難而上、紮實工作,推動宏觀政策有效實施,致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強,金融秩序不斷好轉,金融改革開放取得進展,實現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良好開局,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做出了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還提到了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報告稱,傳統金融機構利用科技手段創新發展,比如:開發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展智能投顧業務;在支付清算、信用管理、資產託管等方面引入區塊鏈技術,借助智能合約,簡化風險管理,增加透明度。
報告同時在「大力整頓金融秩序」一節中指出,2018 年以來,金融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中央確定的思路和舉措,落實攻堅戰各項任務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具體而言:
在紮實推進網絡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方面,網絡借貸機構從 5,000 家減少到 1,490 家,國內 173 家虛擬貨幣交易及代幣發行融資平台已全部無風險退出。
然而,根據一名中國網友的說法,利用百度搜尋之後發現,有關「國內 173 家虛擬貨幣相關平台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的新聞最早可回溯到 2018 年 8 月 23 日,事實上,上海證券報當時就已引援知情人士報導過類似的新聞,當時的消息來源並非來自「官方公告」、「官方報告」。
對此,區塊鏈投資機構犇睿資本創始合夥人褚康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
這個報告是真實的,但是之前已經行文封稿,很早送到分管副行長那邊審批,整體都已經定稿,關於數字貨幣這一塊兒已無法根據現在局勢進行修改。所以,不要激動。
換言之,中國央行所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內所述「173 虛擬貨幣相關平台」可能也僅代表著中國當局一年前所進行的排查,而在那之後所發行的項目、交易所並未包含之內。
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前述中國央行上海總部下令排查的對象,不僅止於國內交易所以及 ICO 項目方,還包含今年興起的 IEO 、空氣幣以及各種資金盤項目,意味著,中國當局的監管行動仍在進行著,似乎不是因為報告中一句話就能停止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央行的指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授權之下,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1 月中旬在北京發布「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和區塊鏈三本藍皮書」提及,中國網絡犯罪、詐騙等「黑色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高達 1,100 億人民幣。北京區塊鏈技術應用協會會長朱燁東表示:
全國區塊鏈企業近 28,000 家,當中就有 25,000 家是發幣的,約 4,000 家是做應用的。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防範風險,不要把這些非法集資和這種金融詐騙這樣的一些企業,以為是一個區塊鏈應用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去重點扶持,或者是引進來區塊鏈技術它還不是那麼成熟,還是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高的這個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