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印度最高法院推翻印度央行「加密貨幣禁令」後隔天,韓國也同樣傳來政策利好消息。
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發表新聞稿指出,經過兩年漫長的審議後,國會全體會議終於通過《特別金融法》修訂案,韓國當局將正式引入「加密貨幣交易所牌照制度」、「銀行支持加密貨幣交易所帳號實名登記」,隨著加密貨幣合法化,交易所也被正式視為金融機構,而不再只是訊息供應商。
根據官方聲明,《特別金融法》修訂案預計將於 2021 年 3 月,即一年後生效,寬限期為 6 個月,意味著相關實體最晚必須在 2021 年 9 月前完成註冊 。截至去年 9 月為止,韓國當地大小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已達 70 多家業者,市場飽和程度已衍生出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例如:詐騙、交易刷量、公然操縱代幣價值,威脅到消費者財產安全。
現今,韓國《特別金融法》修訂案終極目的正是制定相當嚴苛的義務和標準,授權給韓國金融監管機構謹慎監督加密貨幣新興產業,同時針對「交易所業者」、「為其提供服務的金融公司」制定監管規章,確保交易所遵循更嚴格的反洗錢(AML)和打擊資恐(CFT)規定,予以提高加密貨幣交易的透明度。
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表示,剛通過的法案主要結合了國際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ATF)建議的監管指南,以及韓國金融情報機構(FIU)制定的《虛擬貨幣反洗錢準則》,法案執行的具體授權事項則包含:
-
-
- 加密貨幣交易經營者反洗錢義務的範圍;
- 加密貨幣交易經營者反必須向韓國資訊安全署(KISA)取得「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認證」;
- 與加密貨幣相關的企業必須向金融服務委員會(FSC)隸下金融情報部門(FIU)進行註冊,未申報經營企業將被處以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及 5 千萬韓元以下罰款;
- 金融公司為加密貨幣經營者提供服務須進行實名認證登記、檢查經營商的代表人及交易目的、檢查經營商是否提交申報及是否將資金分開管理等。
-
韓國當局為加密貨幣奠定法律基礎,本該是值得慶祝的時刻,但若換位思考,政策之下勢必迎來一波淘汰浪潮,恐怕會演變成大型交易所壟斷整個市場的局面。外媒《The News.Asia》就指出隨著韓國通過《特別金融法》,合規法遵等成本也將隨之增加,部分投資者擔憂他們常用的交易所可能會因此倒閉,即便交易所最後能僥倖生存,也難免會提高交易費用,自己將蒙受損失。
報導因此預估,直到 6 個月的寬限期結束為止,韓國僅剩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實際上可能不到 10 家,因為就目前而言,只有 Upbit、Bithumb、Coinone 和 Korbit 擁有實名銀行系統;資訊安全管理系統也只有 GoPax 和 Hanbitco 兩家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