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政府機構已要求合約承包業者投標,希望找到方法可封鎖像是網狀網絡(mesh networks)這類能抵抗審查的網路技術。值得注意的是,通訊 App 業者 Telegram 尚未推出的區塊鏈也被列入封殺清單內。
俄羅斯負責控制無線頻譜的機構 General Radio Frequency Center 在 3 月 3 日發布招標公告指出,該機構正在尋找可用來接近「使用受限制內容技術」的研究,而合約承包業者必須找出方法封殺這類技術。
在這份文件中,被列入這類技術的清單包括 mesh networks、物聯網(IoT)協定、以及能匿名瀏覽網頁的協定,包含隱形網路計畫(Invisible Internet Project ,I2P)、Onion Router (TOR)、Freenet、 Zeronet、Net,以及另一個即將問世的區塊鏈 Telegram Open Network(TON)。
該機構指出,這類技術「被用於建立匿名的暗網網路」,但文件並未提及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目前尚不清楚這份清單是如何形成,但 TON 被納入的原因可能是 Telegram 區塊鏈網路的建立目的,是要支援端對端網絡(TON P2P Network)、TON DNS,以及匿名性(TON Proxy)的應用程式。
根據 TON 的白皮書,這種系統一旦完全啟動,將允許使用者的瀏覽行動能超越國家對網路服務提供業者進行的限制。白皮書上這麼寫道,
用戶可透過 TON Proxy 輕鬆保留網絡的匿名性,而且所有服務都將有效不受封鎖。
儘管美國證管會(SEC)正百般阻擾 TON 上線,但 Telegram 仍在努力推進相關計畫。此前,Telegram 曾有對抗俄羅斯當局的歷史紀錄,俄國當局曾試圖控管或關閉 Telegram 的 App。2017 年,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要求 Telegram 分享旗艦通訊 App 的加密密鑰,儘管 Telegram 在法庭上敗訴,但最終仍拒絕交出密鑰。
自此,俄國通訊監督局 Roscomnadzor 便一直試圖在境內封鎖 Telegram,但以失敗收場。那是因為 Telegram 使用一種名為網域前沿(domain fronting)的技術,把流量隱藏在其他伺服器的網域之後。可想而知,當局過去雖然成功封殺了多個其他網頁,但就是無法封殺 Telegram,也因此引發眾多網路使用者的怒罵和嘲笑。
至於 TON 網絡的未來,根據 TON 實驗室技術長 Mitja Goroshevsky 表示,該新創公司正致力於為 TON 開發人員發展工具,而未來要封殺 TON 將會是很艱鉅的任務。他說,
就算有個『鐵幕』,再加外界所有通訊管道都被封鎖,要封殺 TON 的機率也只有 5%。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