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 CoinMarketCap 的數據,3 月市值排名 TOP 30 的數位貨幣(按照 4 月 2 日當天的排名)總市值環比下跌 30%,BTC 跌幅超 10% 居跌幅榜第六,幣價平均日間振幅超過 8 % 。不僅如此,二級市場的變動還觸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多種礦機已到關機價使礦業生存發展受挑戰,DeFi 平台觸發清算程序傳出關停危機。
危機相倚,在劇烈波動的市場中,有哪些新變化值得關注?
對此,PAData 進行了今年第一次加密貨幣 TOP 30 觀察,觀察期為 1 月 1 日至 3 月 31 日。此前,PAData 在去年進行了四次觀察,先後觀察到了平台幣在交易所「打新」運動中強勢崛起,MKR 在 Defi 概念未火之前已經異軍突起於熊市,BTC 在牛市中擁有除穩定幣以外的最低波動性,公鏈幣搭乘政策東風集體狂歡等變化。
PAData Insights:
- Q1 TOP 30 的數位貨幣總市值先升後降,3 月環比下跌了 29.84%,創下自 6 月以來月環比最大跌幅。
- 比特幣的市值佔比有所下降,從 1 月的 70.10% 降至 3 月的 67.91%,創下自去年 6 月以來的最低佔比。
- Q1 市場格局仍舊維持了公鏈代幣和支付結算幣為主的形態,但平台幣和穩定幣實現了進一步擴張。目前市值 TOP 30 中的平台幣包括排名第 9 的 BNB 、排名第 11 的 LEO 、排名第 17 的 HT 、排名第 29 的 OKB,還有排名 32 的 FTT 。
- Q1 數位貨幣市場的兩個板塊概念是「減半」和「平台幣」,BSV 、 DASH 和 OKB、 LEO 漲勢良好。
- 市值 TOP 30 的數位貨幣幣價平均每日波動率約為 8.66%,高於去年 6 月以來的平均水平,與去年 5 月的平均波動率相當,當時正處於小牛市上升期。
BTC 跌幅超 10% 居第六幣價波動率創半年新高
第一季度,除美元穩定幣外,市值 TOP 30 的數位貨幣幣價平均上漲 6.04%,其中 14 種數位貨幣的幣價上漲,13 種數位貨幣的幣價下跌。
幣價漲幅較高的數位貨幣有 BSV,其幣價在 Q1 上漲了 70.16%,其次是 OKB,其幣價在 Q1 上漲了 64.89%,另外,DASH 上漲了 55.60%,CRO 上漲了 43.95%,LEO 上漲了 26.84%,LINK 上漲了 25.41% 。
可以看到,在 6 個漲幅較高的數位貨幣中,BSV 和 DASH 有減半概念加持,OKB 和 LEO 則是平台幣,這也印證了 Q1 數位貨幣市場的兩個主題概念,「減半」和「平台幣」。從去年下半年進入震盪市開始,先後輪動的概念板塊包括平台幣和國產公鏈,再往前追溯,在普漲的單邊行情下,概念板塊的區分並不明顯。
受到外部複雜環境影響,Q1 數位貨幣市場也經歷了震盪。根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市值 TOP 30 的數位貨幣幣價平均每日波動率約為 8.66%,高於去年 6 月以來的平均水平,與去年 5 月的平均波動率相當,當時正處於小牛市攀升期。這可能展現了這樣一種關聯,即市場向上運行的動能較大時,頭部資產的幣價波動率也較大,而當市場進入相對平穩期或橫盤調整期時,頭部資產的幣價波動率會降低。
除穩定幣以外,Q1 幣價波動率最低的是 LEO,平均每日波動率僅 3.80%,其次是 BTC,平均每日波動率為 5.7%,這兩種數位貨幣也是去年底觀察時波動率最低的兩種。
其餘 25 種數位貨幣的波動率都超過 7% ,其中 BSV 的波動率最高,達到了 13.96% 。另外,平均每日波動率超過 10% 的還有 XEM 、 XTZ 、 MKR 、 LINK 、 DASH 、 ZEC 、 ETC 、 IOTA 、 HEDG 、 ATOM 。這意味著上述 11 種數位貨幣的幣價每天上下震蕩的空間都在 10 個點左右。數位貨幣的投資充滿風險,要知道 10% 的漲跌幅在 A 股中已經觸發漲/跌停了,而這種烈度的震盪在數位貨幣市場中是普遍的。
如果以 Q1 起始日期 1 月 1 日的開盤價買入後持幣,按照 Q1 達到過的最高價和最低價可以計算一個持幣收益區間,這個區間的平均大小是 148% 。收益區間越大,意味著幣價極端波動越大,投資風險越高。
除了穩定幣外,收益區間最小的是 LEO,而且即使賣在 Q1 最低點,其損失也僅有 0.52%,比較穩健,但另一方面,持有 LEO 獲利的「天花板」也比較低,最高只有 28.63% 。 Q1 持幣獲利「天花板」最高的是 BSV,如果賣在最高點可以獲利 354.47%,DASH 、 ETC 和 XTZ 的收益「天花板」也都超過了 190%,接近 2 倍。
第一季度持幣潛在損失最大的是 ATOM,如果賣在最低點,損失將達到 73.22%,其次,MKR 、 NEO 的最大潛在損失也超過了 50% 。 BTC 的最大潛在損失也很高,達到了 42.92%,就第一季度而言,BTC 的投資收益並不處於上游。
3 種數位貨幣新晉 XTZ 和 MKR 變動最大
在 2020 年第一季度內,共有 3 種數位貨幣新晉市值 TOP 30,分別是應用代幣 HEDG 、平台幣 OKB 和穩定幣 PAX ,分別位列第 22 、 29 和 30 位。根據去年的觀察結果,在市場進入小牛行情以後,大約會有 3 個數位貨幣新晉入榜,也即每半年有 6 個代幣會新晉入榜,輪換率約為 20% 左右,而當市場處於市場震盪期時,長尾代幣的突圍空間非常小,TOP 30 榜單基本沒有新增。僅從 TOP 30 資產的輪動性上來看,今年 Q1 的市場活躍度與去年 Q2 和 Q3 相當。
除了新增以外,本季度還有 3 種數位貨幣市值排名不變,分別是 BTC 、 ETH 和 XRP,實際上,自去年以來,這三種數位貨幣的市值排名始終沒有發生過變化,這也透露出,市場頭部資產的絕對穩定性。
另外,本季度有 13 種數位貨幣市值排名較上一次觀察期(去年 11 月 19 日)有所下降,11 種數位貨幣市值排名較上一觀察期有所上升。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市值上升較多的 CRO 、 USDC 和 XTZ,都上升了 7 位。而在 Q1 跌出 TOP 30 的代幣為 ONT 、 DOGE 和 BAT 。
USDC 的市值增長主要得益於近期因市場流動性緊缺而進行的增發,而 CRO 和 XTZ 的市值增長很可能是受用戶基本面改善的影響。根據 Etherscan 的統計,CRO 自今年以來,每日獨立地址的數量有幾次明顯的攀升。
這種用戶基本面的改善在 Tezos 網絡上表現的更明顯,根據 Coin Metrics 的統計,Tezos 自今年一月以來,每日活躍地址數呈明顯的上升趨勢。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市值排名位次下降較多的數位貨幣,下降 5 位的 ATOM 、 IOTA 、 NEO 、 TRX 和下降 7 位的 MKR ,其中多數為公鏈代幣,公鏈代幣繼集體狂歡後又集體跳水,其背後的原因還需要更多觀察,但可能受均值回歸的影響。
而 MKR 此次排名大跌的主要原因是受到 3 月 12 日數位貨幣暴跌造成的連帶影響,從 MKR tool 上也可以直觀地看到,MKR 的價格在 12 日當天直線下跌,而 MKR 的數量在 20 日之後多次大幅提高。這主要是因為啟動了 Maker 協議的自我恢復設計,即生成新的 MKR,並在一系列的反向拍賣中將其出售換取 DAI,以償還所有債務,這也有助於穩定 MKR 的價格。
穩定幣和平台幣進一步擴張
從市值 TOP 30 的數位貨幣類型來看,市場格局仍舊維持了公鏈代幣和支付結算幣為主的形態,但是相較以往的排名,平台幣和穩定幣實現了進一步擴張。
與去年的觀察結果相對比可以發現,TOP 30 中的公鏈代幣、支付結算代幣分別較去年減少了 2 個和 1 個,而穩定幣、平台幣和匿名幣都各增加了 1 個。目前,平台幣和穩定幣是僅次於公鏈代幣和支付結算代幣的主要代幣類型,分別各有 4 個。
今年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平台幣,目前市值 TOP 30 中的平台幣包括排名第 9 的 BNB 、排名第 11 的 LEO 、排名第 17 的 HT 、排名第 29 的 OKB 。其中LEO 上升了四位,是平台幣中在榜位次上升最多的一個。根據 PAData 早前關於平台幣的估值分析,LEO 在 2 月底的幣價仍然低於去年銷毀代幣的價值,即其當時的估值亦低於 2019 年交易所的經營能力(收入),結合一季度的表現來看,市場可能正在修復這種低估。
另外,OKB 的暴漲主要受其一次性銷毀未流通代幣的提振影響。除此之外還有目前市值排名 32 的 FTT 在 TOP 30 門口「虎視眈眈」,要知道去年 11 月時,FTT 的市值還僅排名第 68 位。
3 月總市值環比跌幅 30%
今年第一季度,TOP 30 的數位貨幣總市值先升後降,1 月的平均市值約為 2174 億美元,2 月的平均市值約為 2634 億美元,3 月的平均市值約為 1848 億美元。 2020 年開年受減半概念影響,數位貨幣總市值快速上漲,接近去年 9 月的市值水平,但 3 月,新冠疫情蔓延引發資產拋售潮,數位貨幣 TOP 30 的總市值環比下跌了 29.84%,創下自 6 月以來月環比最大跌幅。
從各加密貨幣市值在 TOP30 總市值的佔比來看,第一季度以來,比特幣的市值佔比有所下降,從 1 月的 70.10% 降至 3 月的 67.91%,創下自去年 6 月以來的最低佔比。可以看到,BTC 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受到的衝擊較大,第一季度各數位貨幣的市值漲跌幅也可以印證這一點。
根據統計,第一季度 BTC 的市值下跌了 9.78%,跌幅第 6,即除了 EOS 、 TRX 、 NEO 、 ATOM 和 MKR 以外,BTC 市值下跌最多,這與去年的幾次觀察結果均不相同。這可能說明了當前作為當前溝通數位
貨幣市場與主流金融市場的橋樑,BTC 更容易受到全球外部因素的聯動影響,而其他數位貨幣主要受到 BTC 的影響,即受到全球外部因素的間接影響。
另一方面,第一季度內市值上漲較多的有 OKB 、 BSV 、 CRO 、 DASH 和 USDT,分別上漲超過 50%,其中,USDT 的市值上漲主要受益於高頻次增發,而其他主要受益於幣價上漲。從整體來看,第一季度市值 TOP 30 的數位貨幣的市值平均上漲了 12.60% 。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