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已逐步邁向「應用落地」階段,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 近日提出 2020 年企業必須了解的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裡面就包含了區塊鏈,而截至目前為止,全球百大企業已有 77% 投入區塊鏈研究,其中 10% 更已進入商轉。
台灣金管會則在 2020 年成立監理科技專案小組,編列預算規模達 1,000 多億,以協助國內金融科技創新,金融業者當然首當其衝投入區塊鏈領域。國內兩大龍頭金融業者:中國信託的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李約、國泰金控的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數位架構發展部楊俊書,昨(19)紛紛出席 2020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就分享了各自的區塊鏈佈局。
國泰金潛在合作者「車聯網、貿易共享、物流」
國泰金控的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數位架構發展部楊俊書表示,以國泰的角度來說,車廠、車商未來都會有合作的可能,當然「車主可能也是節點」,可是在車主的駕駛行為上,可能是駕駛行為上的保險。
以車聯網來說,雖有合作的可能,但楊俊書也補充道,很多定價方位的模式還要繼續研發。善用區塊鏈節點的「不可篡改性」,可以進行商品的分析與評估,甚至直接根據數據開發特定產品給這些車主使用,往後車廠、車商只要提供資料,就可以取得比較有效率、優惠的商品。
「車聯網、貿易共享、物流,都是我們鏈上的潛在夥伴」,楊俊書同時強調,區塊鏈就是信任、不可篡改,「我們是金融機構,資料要保護很確實」,所以設計機制還是會以個資保護為主。
中信金著墨「健康醫療、國貿、電商」
相較於國泰的潛在合作對象——車聯網、貿易共享、物流,中信金則更多著墨在健康醫療、國貿、電商領域。
中國信託的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李約在論壇中指出,「區塊鏈已經不單是代幣的事情了」,他表示,目前區塊鏈應用在企業中的站比,成長最快速的領域已不再是金融業,而是供應鏈,供應鏈的區塊鏈應用佔比已經從 4% 成長到了 21%,「代表供應鏈發現了區塊鏈的價值,而這重點在朔源、貿易、健康等。」
李約也表示,中信金在去年與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共同成立貿易融資平台「CONTOUR」,再將國外案例帶回國內,協助業者落地,並跟子公司台灣人壽、旗下醫療機構與醫院做串接,專注在跨產業的整合。
台灣兩大金融機構「不再為區塊鏈而區塊鏈」!
國內兩大金融龍頭,紛紛投入區塊鏈領域,雖著墨在不同的潛在合作者,但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都「不再為區塊鏈而區塊鏈」。
國泰金控數位數據暨科技發展中心數位架構發展部區塊鏈技術發展科楊俊書就指出,現在團隊在應用區塊鏈技術前,都會先在內部腦力激盪,如果有「找到超過 1 個以上的節點,才會用區塊鏈來解決問題」。所以內部現在都在思考的是,「有 2 個以上結點的對象是誰?成為節點的必要性是什麼?」
中國信托區塊鏈實驗室負責人李約也呼應楊俊書指出,中信在區塊鏈也已脫離 POC(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POC) 與做實驗的範圍,「不會再為做區塊鏈而做區塊鏈,會思考什麽情況有需要。」李約表示,中信 2016 年就投入區塊鏈,2019 年將區塊鏈就從 POC 進到商轉時代,「我們跟客戶很少做 POC 了。」譬如世界經濟論壇在第二季,在講區塊鏈如何幫助到供應鏈時,已經不再如以往是「說服」,而是「如何做」。
他更舉例,在 SAP 、 Oracle 的官網上,區塊鏈已經是產品了,我們去年在講你需要,現在都在講「我需要,你告訴我怎麼做。」所以,中信現在在做區塊鏈之前,內部都會問幾個問題:一、我們用區塊鏈想解決什麼問題?二、別的方法能解嗎?三、有人遇到一樣的問題嗎?
建鏈最大價值:同業資料交換
在與談的最後,楊俊書表示,他認為建鏈最大的價值,在於「同業資料交換」。譬如國泰與永豐銀行、上海商銀、新光銀行、陽信銀行合作做數位平台,雖然彼此信任,但不可能把資料丟給彼此,「但區塊鏈可以解決同業間區塊鏈交流瓶頸。」而解決這個問題後,就能建立客戶甚至產業同業間的區塊鏈,以突破現下的瓶頸。
李約則表示,「區塊鏈雖然是分散技術,但是有網路效益的」,中信發現,企業在選區塊鏈、雲端一事,未來也逐漸會變成企業間的聯盟與解方,因此值得大家關注。他呼籲,未來,選擇一個聯盟與夥伴合作將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