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當比特幣從 35,000 美元下跌至 29,000 美元,跌幅約 15%,散戶市場立刻從多頭樂觀轉為悲觀情緒,少數空軍開始跳出來說比特幣可能上演當年的崩盤潮,如果從數據觀察,市場上沒有人真的砸大錢作空,大多只是在旁邊觀望尚未入場的投資人。
目前我們並不擔心比特幣上演崩盤潮,原因很簡單,這一次的上漲的交易結構與當天高度槓桿的情況不同,這次把比特幣買上來的資金大多來自無槓桿的機構與散戶投資人,另外美國加密貨幣交易所早在先前因為法規限制便大幅降低可用的槓桿倍數,甚至關閉槓桿交易,多數投資人都是買入現貨,沒有過度槓桿導致強制清算的問題。
另一方面,加密貨幣已經成為現貨驅動的市場,期貨交易並不活躍,作空部位非常低,少到幾乎沒有人在作空,由此可以判斷下跌不是因為期貨刻意作空,而是早期入場的投資人獲利了結,目前場上早期投資人的比特幣成本約在 15,000 美元,已經獲利超過 100%,提早出場拋售也是合理的操作策略,進而構成比特幣急跌的狀況。
也因為上述的市場結構,比特幣目前仍然具有優秀的價格韌性,非常容易回彈,如果你在比特幣暴跌時強進市場建立空頭部位,也可能開出高槓桿放空,那麼後來的 10% 回漲將讓空頭損失慘重,像是 Bitfinex 即使期貨水位很低, 20% 空軍已經慘遭殲滅。
A. 1 月 18 日 交易所鬧 ETH 庫存荒,以太幣餘額創下近期新低
以太幣前兩天大量流出加密貨幣交易所,儲備餘額從 1,000 萬枚掉到只剩 800 萬枚,直接掉了 20%,這個數字是近年新低,在以太幣數量因為挖礦不斷增加的時候,這個 20% 減幅非常驚人 ,不久後以太幣餘額再又回復至 1,000 萬枚,推測是交易所從冷錢包中調貨以補足庫存。
這些流出的以太幣則是跑去了 DeFi 市場,帶動 DeFi 系列代幣漲幅,平均都有 10% 以上的報酬,我們可以推斷市場資金正式輪動到 DeFi 市場。
B. 1 月 20 日 ETH 突破 1,400 美元新高,重返歷史高點
ETH 漲勢驚人,短短一天內拉升 10%,可能與先前提到過的交易所 ETH 庫存短缺有關,不管是機構投資人還是主力戶在比特幣熱度稍退的時候,均把買入目標轉為尚未突破歷史新高的以太幣。
值得注意的是,DeFi 市場有部分小額資金回流至 ETH,使得 DeFi 代幣系列都出現小幅度的下跌,但市場資金依然在流入 DeFi 市場,抵押金額已經來到 248 億美元。比特幣漲勢休息的同時,資金持續轉買其他主流加密貨幣,逐步抬高大盤的價格,市場作多情緒仍然相當濃厚。
C. 1 月 22 日 獲利了結潮來臨,比特幣跌破 30,000 美元
這波下跌不是由期貨空單所造成,目前市場上沒有投資者大幅度加空,Bitfinex 交易所內的避險部位甚至比放空還多,但大戶拋售變現的時機總是讓人預想不到,短短一天內就讓比特幣下跌 15% 以上的幅度, 策略多為拋售現貨,沒有其他複雜的操作,但不論是多方還是空方這波都沒有賺到錢。
先前市場曾經在傳比特幣遭到雙花攻擊的謠言,或許這則有嚇到不少投資者,然而實際上那個是假消息,沒有真的雙花攻擊產生破壞比特幣資料庫,況且以目前全球節節高升的算力網,想要達成雙花攻擊必須花費巨額的代價,成功機率非常低,炒作性質居多。
加密貨幣產業化已經改變市場結構
隨著機構投資人對比特幣大感興趣,加密貨幣產業也因應這波商機產生變化,首先加密貨幣交易所積極招攬傳統投資機構,為其提供代買、 OTC 交易以及託管服務,再從中收取豐厚的手續費,另外許多私募基金公司也向高淨值投資人銷售加密貨幣基金,其中許多投資機構也只是購買這種代操基金來參與加密貨幣市場,沒有真的買入任何一種加密貨幣。
金融投資是一種產業,上述公司積極建立對機構投資人的銷售通路,讓越來越多企業可以方便且簡單地投資加密貨幣,他們將盡可能促成這些機構來購買加密貨幣,市場將能確保穩定的外部買盤。
另一方面業界也在研發加密貨幣衍生投資產品,像是今年道瓊將推出加密貨幣指數,預期到時會有很多追蹤加密貨幣指數的 ETF 產品誕生,商品期貨也會針對這些指數推出對應的產品,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會越來越複雜與精緻化。
此外低利率時代也給予機構投資人更高的風險忍受度,按照新聞稿的時程,今年第一季 MicroStrategy 即將透過公司債購入比特幣,也有許多企業考慮舉債購入加密貨幣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這些都會是接下來的市場流動性買盤。
不只如此,大環境也對比特幣有利,美國政府正在考慮通過 2 兆美元的疫情紓困案,美元購買力肯定會因為這些大灑幣政策而下降,而且歐洲也持續走向寬鬆政策,今年歐盟與各國政府會發布更多刺激方案,對此數量有限的比特幣價值將會相對上升,它仍然是目前最好的價值儲藏工具。
上週回顧👉🏻👉🏻👉🏻【MICA RESEARCH】比特幣從多頭走到盤整,機構投資人的信心還在嗎?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