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加密貨幣投資日漸受歡迎,但在美國銀行分析師 Francisco Blanch 眼中,比特幣卻是一種「極易波動」、「不切實際」的資產,而且挖礦機制相當「耗電」,還會對環境造成「災難性」衝擊,壓根無法用作儲存價值或對沖通貨膨脹的工具。
Francisco Blanch 日前出具報告斷言,「加密貨幣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支付方式」,每個小時只能處理 1,400 筆交易,反觀 Visa 則可處理 2.36 億筆交易。區塊客昨(17)日報導,Visa 執行長 Alfred Kelly 表示,未來 5 年內,加密貨幣既有可能成為主流資產,也有可能灰飛煙滅,但更重要的是,他堅信,Visa 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布局是個明智之舉。
實際上,Francisco Blanch 的報告反映了傳統金融機構過去幾年對加密貨幣的強硬立場,跟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JPMorgan)等其他主要銀行形成鮮明對比,而後者目前已開始進軍加密貨幣市場。
比特幣去年再掀投資熱潮,對此,Francisco Blanch 否定比特幣可作為避險資產的同時,他還指「比特幣更像是風險資產」,不只跟通貨膨脹無關,而且極易波動,「使其無法用作儲存財富或支付機制」,他並重申,「這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人們在投資組合中持有比特幣,並不是為了資產多元化、穩定收益或對沖通脹,而是純粹希望比特幣能升值。
Francisco Blanch 認為,比特幣價格之所以會飆漲,完全是受「供需關係」所驅動,他斷言,由於比特幣供應量固定,因此需求波動是唯一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
他指出,比特幣的碳排放量已超越「任何人類的活動」,報告估計,過去兩年內,比特幣的耗電量暴增超過 200%,目前可與荷蘭、希臘和捷克共和國媲美。不過,根據比特幣礦工提供的數據表明,約有 39% 至 76% 的比特幣礦場是採用可再生能源供電。
Francisco Blanch 還表示,央行數位貨幣對比特幣構成了巨大、長期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