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茉莉
比特幣的全網算力又一次出現了滑坡,半個月內下降了 19% 。毫無疑問,中國監管的出拳正在發揮作用。
5 月 21 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明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後,行動很快從中國的北方開始。接著到了 25 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了「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 “挖礦” 行為八項措施」的徵求意見稿。
依靠電力的比特幣挖礦形成產業化後,「中國礦工控制著比特幣算力」的說法流傳了很多年。上個月,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學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篇論文將這個說法數據化:中國的礦工佔比特幣網絡算力的 75% 以上。
論文指出,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預計將在 2024 年產生 1.305 億公噸碳排放,將超過捷克和卡塔爾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
這樣後果顯然與中國今年提出的「碳中和」「碳達峰」目標背道而馳。 5 月,政策干預快速降臨。中國的比特幣礦工們將面臨抉擇:關停還是遷移?
決策當口,前段時間對比特幣「變臉」的馬斯克又來了,這位特斯拉創始人在推特上號召全球礦工都使用清潔能源挖礦,幫助比特幣永續發展。
中國掃蕩比特幣挖礦產業之際,北美一些企業和資本開始蠢蠢欲動。
中國「碳中和」目標明確,劍斬比特幣挖礦
5 月 26 日 OKLink 數據,比特幣全網算力降至 145 EH/S,半個月時間從今年的峰值 180EH/S 下降了 19% 。上一次算力大滑坡的起點是 4 月 16 日,一周左右從 168 EH/S 降至 136 EH/S ,成為年初至今的最低點。

《蜂巢財經》對比去年同期數據發現,去年的 5 月 26 日也是全年全網算力的最低點,僅為 90.35 EH/s 。而去年算力高峰在 10 月 17 日,達 146.47 EH/s,反而是今年全網算力的較低水平。可見,一年之間,隨著比特幣的價格高企,算力在不斷增加。
比特幣礦工李昂(化名)分析,按照往常,4 月、 5 月正處於一些礦場從北向南遷移的階段,火電挖礦轉向水電挖礦,為豐水期做準備,
今年算力下降與轉場有一定的關係,而且今年 4 月,比特幣飆到 64000 美元一枚,全網挖礦難度也在增加,一般,低效礦機會退出算力市場,也會帶來全網算力的下降。
而對於礦工來說,四川、雲南等西南地區的豐水期利好在今年變成了一個不確定的因素,監管收緊帶來的不安氛圍正籠罩在他們頭頂。
5 月 21 日,國務院金融委的會議明確要「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後,來自內蒙古的政策性消息開始在礦圈傳播。
5 月 25 日,《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 “挖礦” 行為八項措施(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見諸於公眾。
《徵求意見稿》專門提到了國務院金融委第 51 次會議關於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的要求,並寫明了征求意見的具體舉措,包括對「挖礦」提供場地的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存在「挖礦」行為的主體(大數據中心、雲端運算企業、通訊企業、網路公司、網咖等)的追責;對以虛擬貨幣形式進行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的移送相關部門;對存在「挖礦」企業、人員納入失信黑名單;對公職人員參與虛擬貨幣「挖礦」或為其提供方便與保護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處理。
早在今年 2 月,內蒙古發改委就曾發布過《關於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徵求意見稿)》,計劃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4 月底前全部退出。
「十四五」規劃中的能耗雙控目標是指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今年,中國政府部門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時間表正在變得越來越清晰。從 4 月起,廣西、遼寧等全國多個省市都在執行「雙控」任務,各地出台了各種舉措,依靠電力生產的比特幣撞在了槍口上。
4 月 6 日,一篇題為《中國比特幣區塊鏈運行的碳排放量與可持續性的政策評估》的論文發表在了《自然通訊》上,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學者的這篇論文,引發了中國甚至海外媒體的關注。
論文指出,在沒有任何政策干預的情況下,中國比特幣區塊鏈的年能耗預計將在 2024 年達到峰值 296.59 太瓦時,產生 1.305 億公噸碳排放,將超過捷克和卡塔爾的年度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這篇論文中的一個數據也將中國礦工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中國的礦工佔比特幣網絡算力的 75% 以上」。
論文采用了礦池算力數據。的確,從礦池企業所屬的團隊來看,算力比重較大的 F2P 魚池、 AntPool 蟻池、 Poolin 幣印礦池等背後有中國創業者的身影。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並不能說明具體礦工算力的地域分佈,此外,國內已經有一些礦場按所處地政策要求採用了清潔能源或消納電力來挖礦。
電力消納最典型的地區正是四川,從去年開始,四川阿壩、甘孜、雅安等地就開始建造消納示範園,將富餘電能經調度送到有電能需求的負荷點,一些園區內出現了很多大數據企業。業內透露,園內的一些大數據企業事實上就是礦場,但也都按照當地政策要求和園區規定進駐。
而在國家的「雙控」目標下,今年四川的消納園也開始了限電。在針對比特幣挖礦的監管要求下達前,5 月 16 日,當地有水電消納示範區執行了臨時全天限電的舉措。幾天後,比特幣全網算力暴跌了 20% 。
5 月 25 日,四川某消納園內礦場的礦工表示,「今天的消納電按時供電了。」儘管他對豐水期挖礦持樂觀態度,但語氣裡也不免透露出無奈,「走一步看一步吧。」
馬斯克「組局」海外資本向礦業招手
當中國對比特幣挖礦產業表露強硬態度後,礦工們不得不在具體的執行政策到來前做出抉擇:關停還是遷移?
觀望時刻,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又出現了。 5 月 25 日,馬斯克在推特上稱,他正和北美的礦商聯繫,為幫助比特幣可持續發展,號召全球礦工都使用清潔能源挖礦。
美股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 執行長 Michael Saylor 證實了馬斯克的舉動。他在社交媒體上稱,5 月 24 日他主持了這場會議,北美礦企已同意組建比特幣挖礦委員會(Bitcoin Mining Council),以提高能耗透明度和加快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性活動。
MicroStrategy 和特斯拉都是持有比特幣的上市公司。據媒體報導,出席該會議的還有八家機構,包括 Argo Blockchain 、 Blockcap 、 Core Scientific 、 Galaxy Digital 、 Hive Blockchain 、 Hut 8 Mining 、 Marathon Digital Holdings 等公司,這些機構決定成立一個組織,讓能源耗用的披露標準化,並尋求達到可再生能源挖礦的目標。
事實上,用清潔能源挖礦並不是新鮮事。 2021 年 4 月,比特幣礦企 Gryphon Digital Mining 就曾表示,其比特幣開採業務將 100% 使用清潔能源。當時,這家公司透露,採用清潔能源開採比特幣的全球企業至少有 3 家,其中就包括英國的 Argo Blockchain 和加拿大的 Neptune Digital Assets ,兩家都是上市公司。
今年,比特幣價格高漲,市場被稱為「機構牛」,大體量的機構資本來源正是美國的灰度基金、 MicroStrategy 和特斯拉這樣的企業。在外界都認為中國礦工掌握著大部分的比特幣生產源頭時,海外的資本和公司暴露出想從中分一杯羹的野心。中國監管的鐵拳製造了一個不錯的時機。
身在北美的 Foundry USA 早就將市場瞄向了中國的挖礦行業,該礦池在今年 4 月宣布,數字資產挖礦生態服務提供商比特小鹿與其達成了合作。比特小鹿此前曾因銷售雲算力在業內出名,而它背後的資方則是比特幣礦機生產巨頭比特大陸。
Foundry 的 CEO Mike Colyer 在致辭中表示,「歡迎全球雲挖礦領軍企業比特小鹿集團成為 Foundry USA 礦池的第一個亞洲機構客戶。」合作消息被 Foundry USA 放在官方部落格上,足見對亞洲客戶的重視程度。

Mike Colyer 一直希望 Foundry USA 礦池的算力佔比能衝進前五。此前,他就對外表態,北美的基礎設施健全且電力廉價,合規性好,預測北美會成為下一個挖礦首選的地方。 BTC.com 5 月 26 日數據顯示,目前該礦池的 24 小時算力佔比僅為 1%,排名第 13 。而前三名分別為魚池、幣印和蟻池,佔比分別為 25.7% 、 13.3% 和 12.4% 。
事實上,不光是歐美國家的資本和企業盯上了比特幣挖礦,中國隔壁的哈薩克斯坦也有比特幣礦業,名為 Enegix 的礦場曾在去年通過社交平台找到了中國的區塊鏈媒體,希望能向中國礦工介紹哈薩克斯坦的礦業狀況。據悉,當年來自該國礦場的比特幣哈希率佔全球的 6.17%,僅次於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已經有礦工在朋友圈裡發圖,一些礦機正在封裝待發,轉往哈薩克斯坦。而在中國監管收緊的態勢下,業內也有從業者開始收到來自俄羅斯挖礦企業拋來的橄欖枝。
從交易到挖礦,比特幣的「去中國化」逐漸變成了一種現實。唯一沒變的是,這條網絡在誕生的 10 年後仍然在運轉,創造它的中本聰消失了,它卻顯得越來越倔強。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出處:蜂巢 Tech | 原文標題:《「兩隻手」伸向比特幣源頭》)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