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蘋果日報》在政治打壓下被迫停刊,6 月 24 日出版最後一期實體報,印製 100 萬份正式告別香港民眾,不禁讓各界歎息「又一個時代的眼淚」、「言論自由的祭品」、「港媒最黑暗一天」。
隨著紙本停刊,香港《蘋果日報》官網、 APP 、推特、 Youtube 同步熄燈,網路新聞庫瞬間銷聲匿跡,所幸民間自發備份存檔,有人以數據庫方式儲存 40 萬篇文章,還有網友將最後一刊的實體報掃描後分享傳閱。當然,也少不了「上鏈永流傳」,除了可抵抗審查之外,還能防止篡改。
年僅 21 歲的何姓男網友心中有數「這一天遲早會來」,前幾天便開始將《蘋果日報》的文章,以純文字的方式上傳到去中心化儲存平台 ARWeave 進行備份。據消息人士透露,截至周四為止,ARWeave 上已有 4,000 多篇《蘋果日報》文章。
這位網友向《路透社》表示,
我會這麼做不是因為我愛《蘋果日報》,而是因為這件事情使命必達。我從沒料想到,《蘋果日報》會這麼快走入歷史。
區塊鏈項目 LikeCoin 長期致力於推動「內容去中心化」、「出版民主化」,發起人高重建眼看民間正各施其法,試圖以各種形式備份《蘋果日報》的內容,為了侵權風險,他日前就撰文建議《蘋果日報》將內容以共享創意(CC)授權,供全地球人使用,避免珍貴資料從人類歷史上消失。
LikeCoin 最核心的內在價值,在於把文章、照片、書本、短片等內容上傳到區塊鏈,接著產生獨一無二的「國際標準內容編號」(ISCN),再附帶包括作者、日期、授權方式、內容指紋等元資料(Metadata)。因為區塊鏈的特性,ISCN 和元資料不可篡改;至於內容本身則並非直接寫進 LikeCoin 區塊鏈,而是預設寫到 IPFS,透過群眾 P2P 的力量分發,對抗審查。
目前,香港的泛民主派網路媒體《眾新聞》已經使用 LikeCoin 對其圖片進行編目。
高重建本意是創建一個可以驗證任何類型內容的平台,但他萬萬沒想到,LikeCoin 平台後來會被民主維權人士熱烈採用,但他表示:
歷史不能由統治者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