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ncy
你能想像嗎?虛擬世界中,一塊土地的售價竟然堪比一線城市。
在虛擬和現實加速互動的全新時代,虛擬土地成為重要的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Metaverse(元宇宙,亦稱虛擬空間)和 NFT(非同質化代幣)的到來正讓這一資源水漲船高。例如,今年 6 月,虛擬世界 Decentraland 的一塊虛擬土地 NFT 以高達逾 91.3 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同月,Axie Infinity 中 9 塊虛擬土地以 888.25 枚以太幣(約 150 萬美元)的高價售出;7 月,The Sandbox 上面積逾 530 萬平方(24*24)的虛擬土地被以近 88 萬美元的價格拍下。
那麼,跟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相比,看似「水中撈月」的虛擬土地真的值得一擲千金嗎?為此,PANews 採訪了部分虛擬土地的愛好者和資深參與者,希望可以從中探究一二。
爭做「地主」背後,虛擬土地更需開發和建設
從《第二人生》、《銀翼殺手》到《一級玩家》、《電馭叛客 2077》等諸多作品,人類對打破時空和空間界限的虛擬世界一直都充滿憧憬。如今,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且栩栩如生的虛擬世界正在被慢慢刻畫出來。
在經過較長時間的等待後,隨著聚光燈下的寵兒 NFT 和 Metaverse 應用場景的日漸豐富,Decentraland 、 The Sandbox 和 Cryptovoxels 等代表性項目開始初具規模,世界正在虛擬化。 Nonfungible.com 數據顯示,過去 30 天,Metaverse 領域的交易額近 458 萬美元,佔 NFT 市場總交易額的 17.6% 。其中,Decentraland 交易額超過 166 萬美元,The Sandbox 交易額已 261 萬美元,Cryptovoxels 交易額超過 31 萬美元。
伴隨著市場規模和代幣漲幅的飆升,虛擬土地的需求也出現了顯著的增長。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每天都在發生著大批量的土地買賣、轉讓和開發。例如灰度基金創始人 Barry Silbert 就是位實實在在的「大地主」,他於 2019 年就花費 8.1 萬美元購買了 Decentraland 上的 64 塊虛擬土地;知名 NFT 收藏家 WhaleShark 是 The Sandbox 上,繼幣安後的第二大的虛擬土地所有者;以太坊巨鯨和 NFT 收藏家 Metakovan 擁有 The Sandbox 、 Cryptovoxels 和 Somnium Space VR 等項目共計數百塊虛擬土地。
隨著越來越多的加密愛好者和投資者大手筆買、買、買,虛擬土地也迸發出開發和建設的更多可能性,包括時裝展、美術館、演唱會、博物館和電影院等商業化活動開始在虛擬世界出現。
世界頂級拍賣行蘇富比在 Decentraland 推出線上虛擬畫廊、魚池聯合創始人王純以 65 萬美元購買的 The Sandbox 虛擬土地將用於建設狗狗幣愛好者總部、區塊鏈協議 Boson 以超過 70 萬美元購入的 Decentraland 虛擬土地將用於創建虛擬商城、《小精靈》開發公司雅達利將在 Decentraland 建設鏈上拉斯維加斯、英國藝術家 Philip Colbert 將在 Decentraland 上推出 NFT 藝術展和音樂表演、 TO THE MOON 音樂節將舉辦虛擬現場音樂節等。

曹寅在採訪中向 PANews 如是表示:
相比單純購買,建設、開發和運營對當前的虛擬土地而言是一件更有意義的事情。
曹寅是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但他也是幣圈有名的 NFT 收藏家,他已經通過基金或其他集體方式進行購買,且暫不對外進行出售。他往往選擇與藝術家、工程師、投資人和開發商等有開發能力的朋友一起購買 Cryptovoxels 的土地,且進行相關開發。此外其還加入了 Republic Realm,這是個數位房地產 NFT 投資基金,該基金通過買地後進行大規模開發,並建造街區和進行招商。
在此之前,Republic Realm 曾以 91.3 萬美元的高價收購了 Decentraland 的虛擬土地,並正將其改造成一個以日本時尚聖地原宿為原型、名為「Metajuku」的虛擬購物區。
與這些資深玩家相比,不少人在買地後可能並沒有開發和裝修能力。 de.build 發起人 Mason 向 PANews 表示:
其實虛擬土地擁有者的裝修需求非常高,特別是加密藝術熱潮下的畫廊,但他們大多暫時都沒有開發能力。
Mason 是個虛擬土地的愛好者和堅定持有者,他在採訪中表示,「相比現實世界,虛擬土地的裝修可以為所欲為,不用考慮建築物理學等限制。雖然已有很多用戶都在諮詢裝修事宜,但從現階段來看,大部分用戶尚未完全建立起消費習慣,因此我和團隊選擇先免費給用戶搭建場景擴大規模,再根據工作量和設計感進行定價。」
不過,儘管虛擬土地的參與熱情較高,但由於價格高昂,其用戶增長仍非常有限。與其他區塊鏈遊戲項目相比,當前這些以虛擬土地為主的項目規模有著不小的差距。以用戶數為例,Dappradar 數據顯示,過去 30 天,The Sandbox 用戶數為 1150 人,Decentraland 僅為 771 人,而如區塊鏈遊戲 Axie Infinity 的用戶數則超過 9.1 萬、 Alien World 的用戶數更是高達 75 萬等。
看似炒作,虛擬土地為何還有追隨者?
虛擬土地並不是個新鮮詞彙。
早在 2004 年,名為「鐘安社」的用戶曾在風靡一時的 3D 虛擬社區遊戲《第二人生》中,用平台的原生貨幣林登幣購買了大量虛擬土地,並通過建造房屋出售賺取了超百萬美元的收入,被外界稱為「虛擬世界的 Rockefeller」,甚至還登上美國《商業周刊》的封面。儘管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第二人生》的虛擬土地給投資者帶來真金白銀的高額回報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當前的虛擬土地與《第二人生》有著實質性的不同。雖然在設計和操作方面有所類似,但《第二人生》遊戲中的土地的所有權,並非在真正意義上歸玩家所有,更存在著被駭客攻擊盜走、平台關停等風險。早在 2010 年,《第二人生》就因擅自更改遊戲的服務條款,且強迫玩家接納這些條款後造成許多玩家的虛擬財產、虛擬物品流失而遭到起訴。而基於鏈上的虛擬世界也以 NFT 形式將所有權真正交還給玩家,而不是傳統服務器,每塊土地或每個建築都是不可替代的標記,且所有交易都是公開、透明和可追溯的。
新概念加持以及需求激增下,虛擬土地價格大幅上漲。例如,Decentraland 中的一塊土地被轉售了 6 次,初始價格僅為 176.8 美元,目前的價格則高達 7300.1 美元,也就是說這塊地皮翻了逾 40 倍。

CryptoVoxels 上一塊名為「9 Robotis Route」的土地初始價格為 101.2 美元,目前售價為 9570.8 美元,該土地在 3 次轉售過程中翻了逾 93 倍。

再例如,The Sandbox 中名為「LAND #111058」的土地初始價格為 34.1 美元,當前的價格則為 1023.8 美元,近轉售 2 次就翻了超過 29 倍。

與傳統資產或者是加密貨幣的回報率相比,虛擬土地顯然成為更佳的投資方式,而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對於部分高價售出的土地,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在採訪中解釋稱:
土地的位置是影響其價格的因素之一,而這個位置與是否是集聚區有很大關係。另外,如 Cryptovoxels 的上蓋建築物等這類型土地也比較受歡迎。
從整個 NFT 市場來看,Nonfungible.com 數據顯示,當前 NFT 最貴的前 10 名中,Decentraland 、 The Sandbox 、 CryptoVoxels 中的虛擬土地分別以超 6600 萬美元、 3100 萬美元和 1180 萬美元位居前十。
雖然虛擬土地市場確實有不少這樣脫穎而出的大單,且部分早期以土地交易為主的持有者確實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但曹寅認為虛擬土地並未被熱炒,原因在於當前虛擬土地的交易量較少,其與 NFT 一樣缺乏流動性,並非掛牌就可賣出。同時,不少虛擬平台也採取了一定措施遏制了炒地現象,如 Cryptovoxels 會在發現土地被過度炒作後,通過增發土地的方式降低地價。
在曹寅看來,虛擬土地價格的飆升並反而會讓更多人重視其價值,並開始認真進行相關開發和運營,甚至他們為了盤活自己的資產,還是進行僱傭,邀請更多有能力的玩家加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虛擬土地頻繁出售,土地流轉率的降低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土地價格。
對於 Metaverse 而言,這樣健康的現象可使其成為一個有意義、有社交、有流量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