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暢銷書《黑天鵝效應》打響知名度的紐約大學教授 Nassim Nicholas Taleb 過去曾看好比特幣的發展潛力而進場投資,但他現在卻大幅轉態,認為比特幣的價值為零。
Nassim Nicholas Taleb 近日撰文指出, 比特幣未能滿足作為「無政府貨幣」的概念,更無法「對沖通膨」,也難以用作避險投資的工具。他寫道:
回顧金融發展史,很少有資產較比特幣更脆弱。
數年前,Nassim Nicholas Taleb 曾針對比特幣發表過積極評價,尤其看好比特幣在幫助人們規避資本管制方面的潛力。他在 2018 年《比特幣標準》一書的前言中,更形容比特幣是「第一款有機貨幣」,是反對政府控制貨幣的「保險單」。
然而,就在今年 2 月比特幣狂飆、眾人爭相搶進市場之際,Nassim Nicholas Taleb 卻表示,自己一直在賣出手中的比特幣,甚至直言「比特幣就是一場失敗」,他認為,比特幣作為貨幣不應該這麼容易波動,直言:「不可以用比特幣來衡量價錢」、「暴漲現象是被過度烘抬」。
時隔好幾個月,Nassim Nicholas Taleb 又在《比特幣、貨幣和脆弱性》一文中表示,比特幣的價值「完全是零」,部分原因是「比特幣的存在」基於投資者興趣、心態和喜好,他寫道,
由於比特幣缺乏明確的收益模式,假設未來礦工絕跡、技術過時、後代轉而投入其他類似的「資產」,比特幣終將失去吸引力,到時候,它的價值一定會是「零」。
他續稱,相較之下,黃金和其他貴金屬基本上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損,更無須任何維護、升級。
Nassim Nicholas Taleb 指出,比特幣去年 3 月的跌幅超過股市,並「在注入大量流動性後」隨之復甦。他說:「這足以證明它不能用作規避系統性風險的尾部對沖策略」,他並強調,比特幣傾向於對流動性做出反應,萬一部分地區的網路中斷,尤其是在金融崩潰期間,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他表示,比特幣「問世至今」,一直保持著 60% 到 100% 的極高波動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加密貨幣無法「取代法幣」,Nassim Nicholas Taleb 強調,若要成為一種貨幣,就必須具備一定程度的穩定性和實用性,他寫道:
人們會想擁有不受政府干預的貨幣,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新貨幣作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它必須以極小的誤差來錨定一攬子商品和服務才能更具吸引力。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