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說作者 | 談叔
本期編輯 | Colin Wu
7 月 23 日,著名的 DeFi 平台 Uniswap 發布了一則公告,稱將下架大量代幣,此舉在推特上引來巨大爭議,一些用戶指責 Uniswap 不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平台。對此,Uniswap 的創始人 Hayden Adams 發推文解釋稱,Uniswap 協議是基於以太坊、完全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app.uniswap.org」則是屬於 Uniswap Labs 公司擁有的網站,Uniswap 協議一直是去中心化的,但作為一家公司,Uniswap Labs 不可能允許用戶在它擁有的網站上恣意妄為。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由於中心化交易所 KYC 與監管加劇,絕大多數的駭客攻擊後,都在去中心化交易所進行洗錢。Uniswap 此舉可能意味著 DeFi 領域監管的開始。
Defi 領域此前確實為監管「盲區」
加密貨幣已經是新生事物,而 DeFi 又屬於這一領域中的新生事物,一直到一年之前,它才開始真正流行起來,而對於如此新鮮的事物,顯然監管的注意力一下子還集中不過來。
而早期的加密貨幣領域,同樣缺乏監管。以 2014 年創立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 Shapeshift 網站為例,這是一個中心化的加密貨幣自助交易網站,用戶無須註冊即可通過它交易加密貨幣,在創立之初的前幾年,一直可以匿名使用,直到 2018 年,經歷了加密貨幣的牛市之後,Shapeshift 被監管部門注意到,不得不開始要求用戶進行 KYC。而就在今年年初,它開始轉型為 DeFi 平台,並因此不再要求用戶進行 KYC,可見,DeFi 仍然位於監管的盲區。
監管者看來,「去中心化」不是藉口
在加密貨幣領域有過多筆投資的風險投資人,來自 Union Square Ventures 的 Fred Wilson 發表文章稱,區塊鏈、智能合約和去中心化平台都只是軟體,就算脫離了公司,它們也沒有運行,因而對於它們進行監管,等同於在監管軟體。
作為風險投資人,Fred Wilson 在加密貨幣領域有巨大的利益相關,因而他的說法只能代表一家之辭。而監管者們已經開始對於 DeFi 密切關注,在今年 5 月 26 日的一次發言中,美國證管會(SEC)主席 Gary Gensler 已經提到了 DeFi,他說,
加密貨幣借貸平台和所謂的 DeFi 平台為 SEC 保護投資者們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此外,由於大多數 DeFi 平台都發行治理代幣,參照以往經驗,按照 SEC 的標準,這些代幣同樣屬於未經註冊的證券。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委員丹•M•伯克維茨的言辭就更加犀利:
我不僅認為未經許可的 DeFi 衍生品市場是個「壞主意」,我甚至認為,它們在(商品交易法)下是非法的。
在中國,原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最新發言指出,在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的應用中,開放的網絡沒有准入限制,透明的資金流便於交易方跟踪,非中央控制的交易拒絕監管者的管控和審查。所以可以說去中心化金融的交易可匿名、可跨境,又難管制,它可能會成為資金非法流動和投機交易的工具。
在衍生品 DeFi 平台 dydx 的用戶條款裡,第一句寫的就是「我們的永續合約不向任何美國居民提供服務」,而這同樣與 DeFi 的去中心化精神相違背。與 Uniswap 同理,大多數 DeFi 平台其實都有運營實體,而這些運營實體必須符合監管的規則。
未來 DeFi 監管將走向何方?
說到監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組織,FATF,全稱為「Financial Action Task Force」,即國際反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這是個國際組織,可以視作反洗錢領域的國際刑警,一直以來,它都會制定反洗錢的指導性政策,並協調各國打擊洗錢的相關部門。
對於加密貨幣領域的反洗錢工作,FATF 幾年前就開始起草詳盡的工作草案,但由於這一領域發展實在太快,因而這份草案一直在更新,在 2019 年的版本中,對於 DeFi 尚未作明確的說明,但在今年發布的版本中,已經更新了關於 DeFi 的內容。草案中寫道:
判斷一個組織是否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需要從它產品的全生命週期去考慮,如果一項服務提供虛擬資產服務,那麼,即使此項服務未來可以脫離該組織獨立運行,該組織仍然屬於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需要接受監管。
意思是,哪怕一個組織僅僅創造了智能合約的代碼,那麼,也應當作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接受監管。具體到 DeFi 而言,需要對每個參與 DeFi 交易的用戶進行 KYC。
可以想像,FATF 的工作草案爭議很大,目前仍在徵集意見中,最終版本則將在今年 10 月發布。即使該草案正式發布,從技術層面來說,執行難度也很大,外加各國的步調難以協調,因此雖然 DeFi 方面的監管在收緊,但真正執行起來大概需要很多年的時間。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出處:吳說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