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地處中亞,蘊藏了大量的天然資源;從氣候角度來看,也非常適合比特幣挖礦;政策層面上,作為資源國的哈薩克已把區塊鏈視為國家數位化的主要方向,並積極推動加密貨幣挖礦在當地合法化。
哈薩克正成為中國、北美之後,全球第三大的比特幣「淘金」聖地,中國礦工已經開始向西「大遷徙」。
據劍橋另類金融中心的數據顯示,哈薩克的比特幣挖礦算力佔比在今年 4 月份就已達到 8.2%,在全球算力市場上大幅躍升至第三位,相比 2019 年 9 月更是增長了 6 倍。美國則以 16.8% 位居第二,俄羅斯和伊朗分別以 6.8% 和 4.6% 位居第四、第五。
這一數據增長背後,中國眾多頭部礦企如比特礦業 Bit Mining 、嘉楠科技、比特大陸也紛紛前往哈薩克。哈薩克具有哪些優勢?為何會成為加密貨幣礦業的投資勝地?PANews 將通過這篇文章帶你了解其中的緣由。
中國頂級礦企相繼湧向哈薩克
近日,上市礦企比特礦業 Bit Mining 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彩票相關業務,接下來將專註於海外加密貨幣挖礦業務。並且幾天前,Bit Mining 又簽署了一項最終購買協議,以總價約 660 萬美元收購 2500 台比特幣礦機。部署後,這部分礦機的最大算力將增加約 165 PH/s 。
除了擴充比特幣礦機,Bit Mining 還在哈薩克持續推進海外擴展戰略。今年 5 月,Bit Mining 宣布與該國一公司簽署了一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投資條款,雙方將計劃總共投入 6000 萬人民幣,在哈薩克共同建設和運營負荷為 10 萬千瓦的礦場。礦場建成後,Bit Mining 將持有哈薩克礦場的 80% 股權。
據公開資訊顯示,Bit Mining 將在哈薩克數據中心部署 3819 台比特幣礦機,總算力為 172 PH/s;另有 4033 台總算力為 121 PH/s 的比特幣礦機也已運往哈薩克的數據中心,正在等待部署。 Bit Mining 將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提高總算力容量,以鞏固市場地位。
而作為中國首家上市礦企的嘉楠科技,也於今年 6 月在哈薩克開始自營挖礦業務,首批阿瓦隆礦機已上架運行。並且嘉楠科技早前就與多家企業在哈薩克的礦場達成了合作,包括 A1166Pro 、 A1246 等大批新機型運往哈薩克。同時,嘉楠科技還開闢了中哈幹線專線通道,為各地客戶帶來更優質的算力交付體驗。
隨着礦工湧向哈薩克,人們也開始擔心,該國缺乏礦機維護和專業的技術人員,目前哈薩克還沒有足夠的合格維修人員。嘉楠科技則表示,他們將在哈薩克開設首家售後服務中心,這也是其在中國以外的首家售後服務中心。

伴隨着礦業出海,曾經的對手也將在海外再次同台競技。 7 月 23 日,比特大陸的 Antminer S19 Pro 礦機,也將在 Enegix 於哈薩克的 18 萬千瓦數據中心中託管。 Enegix 是在該國最大的加密採礦公司之一,該數據中心於 2020 年底投入使用,隨着對其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Enegix 還在逐步擴大其規模。
「AIFC」中亞能源國哈薩克吸引外資的一張亮麗名片
哈薩克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國土面積達到 270 萬平方公里,人口約 1900 萬。 1936 年,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曾在此建立,並加入蘇聯。蘇聯解體後,哈薩克於 1991 年 12 月獨立,同時成立哈薩克共和國延續至今。
哈薩克地處中亞,蘊藏了大量的天然資源,其經濟因此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等為主。同時該國也是世界上煤炭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相比中國西北和內蒙地區更為豐富。隨着中國出於「碳中和」政策掃蕩加密貨幣挖礦產業,目前很大一部分礦工正遷移到海外,而作為中亞五國之首的哈薩克正迅速成為加密貨幣挖礦業的淘金聖地。
哈薩克數位發展部部長曾宣布,該國計劃投資 7.15 億美元來擴大境內的加密貨幣礦業,並在此之前就已投資了 1.9 億美元。同時,哈薩克電力富餘達到了 400 萬千瓦,而在哈薩克投入運營的 13 個大型加密貨幣礦場中,總消耗電力僅為 62 萬千瓦,仍有大量電力資源尚待開掘。
在電力成本上,哈薩克的礦場每度電在 0.03 美元(約合人民幣 0.2 元),約和四川豐水期的電力成本相當,相比中國西北地區 0.3-0.4 元的電價優勢顯著。而在哈薩克某些地區,電力成本甚至低至 0.1 元,即使低性能礦機也得以重新開機,這給了部分礦工戰略轉圜的餘地。並且,不少當地礦場的電力還是直接來源於哈薩克國家電網,相比直供電更加穩定,價格也更加透明,這也是該國電力極具吸引力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從氣候角度來看,哈薩克地理位置上其北部地區緯度較高,與俄羅斯、中國的大西北地區相近,天然的低溫氣候給礦場的運營節省了大量的成本。以哈薩克北部城市 Ekibastuz(埃基巴斯圖茲)為例,夏季最熱月份的溫度也很少超過 28°C,非常適合比特幣挖礦。
此外,哈薩克的阿斯塔納國際金融中心(AIFC),是一個對加密貨幣礦業更為友好的生態,這是整个中亞最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未來旨在成為涵蓋整个中亞、歐亞經濟聯盟、高加索、中國西部、蒙古國和東歐國家的區域性金融樞紐。礦工在 AIFC 註冊登記的企業將可獲得簽證、稅務、法律諮詢等完善的服務,可以滿足礦工們在哈薩克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在 AIFC 註冊的已有 Bitfury 、 Powerry 等大型企業。
並且,AIFC 投資部副主任 Arman 曾表示,哈薩克產出可再生能源的電力設施達到 116 家,容量為 168 萬千瓦,產出電力佔到總產電量的 3% 。由於沒有電力運輸和儲存方面的需求,大多數電力消耗都來自挖礦行業。有經驗的承包商可以幫助礦工在 3 、 4 周內建立託管礦場。
另一方面,AIFC 在努爾蘇丹市(由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市於 2019 年更名而來)有在建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礦企在當地需要融資還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幣,免去換匯的麻煩。
推動加密貨幣挖礦合法化,積極擁抱數位化轉型
從政策層面看,作為資源國的哈薩克已把區塊鏈視為國家數位化的主要方向,並積極推動加密貨幣挖礦在當地合法化。該國總統 Kassym-Jomart Tokayev 也曾將加密貨幣描述為「絕對的創新」,並進一步推動當地礦業的升級。
鑒於加密貨幣礦業在哈薩克的快速發展,該國總統於今年 6 月簽署了一項新稅法,將對加密貨幣挖礦這一能源密集型行業所使用的電力徵收附加費用,該法律將於 2022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 根據該文件,新法律對挖礦期間每消耗 1 度電收取 1 堅戈(哈薩克貨幣,約合 0.0024 美元)的額外費用。
該新稅法的納稅主體是從事加密貨幣挖礦的法人和自然人,納稅期限為每季度申報一次,納稅人直接將加密貨幣挖礦的結果向主管部門——哈薩克數位發展部資訊安全委員會申報。
此外,哈薩克數位發展部還在與 AIFC 以及區塊鏈協會起草加密貨幣產業和區塊鏈技術法規,以及哈薩克央行也在計劃試行央行數位貨幣,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參与進來。目前,針對比特幣挖礦活動,AIFC 建立了 IT 園區,在新稅法未實行之前,在這落戶的數據中心除了每年流水 1% 的「使用費」,無需再繳納其他稅款。
而在數位化轉型上,哈薩克官方同樣很支持比特幣投資和引進外部投資方。並且在 7 月 27 日,AIFC 宣布了該國開設加密貨幣銀行帳戶的試點項目。 隨着哈薩克將加密貨幣挖礦擴展到全球市場,當地為加密貨幣開立銀行帳戶將很快成為可能。該試點項目預計將持續一年,以便哈薩克政府能夠評估數位資產的風險和收益。
對此,哈薩克區塊鏈和數據中心行業協會報告稱,在 AIFC 的基礎上註冊的加密交易所將很快開始與當地銀行合作,允許其客戶有機會正式和公開地使用加密貨幣。屆時哈薩克公民將有機會投資比特幣,在交易所市場出售加密貨幣,並將收入轉為其他貨幣。
具體來說,要進入加密貨幣交易所,投資者必須是在 AIFC 註冊銀行之一的合法帳戶的所有者。從這個帳戶中,創業者將能夠轉帳、購買加密貨幣,並在交易所市場上進行各種操作。此外,礦工將有機會以普通貨幣的形式,把收到的挖礦收入轉回他們的帳戶。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將充當交易的中介。
哈薩克區塊鏈和數據中心行業協會政府關係協調員謝爾蓋·普特拉則表示,全球加密貨幣市場足夠大,即使哈薩克只佔有其中一小部分市場份額,即使只有 1%,那麼,這筆錢以投資的形式流入哈薩克之後,都將以稅收、就業和工資的形式留在哈薩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哈薩克無法忽視它。
隨着哈薩克對於加密貨幣挖礦的政策逐漸完善,加上豐沃的電力資源和日趨專業化的基礎設施建設,該國正吸引越來越多礦工、礦企的目光。不過目前,哈薩克斯坦的加密貨幣挖礦仍主要依賴煤炭化石燃料,考慮到該國致力於擴大其可再生能源使用,並在 2030 年轉向綠色經濟,以及預計在 2050 年實現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佔總消耗量的一半,加密貨幣挖礦未來在哈薩克仍可能面臨不少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