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以太坊域名服務商 ENS 的空投成為加密貨幣社群討論的熱點。
自 11 月 2 日,域名 ENS 宣布空投之後,近 7 日,僅僅 ENS 應用交互 GAS 費就燃燒了 2535 ETH,並在 11 月 9 日開放領取後,短時間內造成了以太坊鏈上擁堵,以太坊每筆交易 GAS 費用近幾天一直維持在 0.04 ETH 上下,約為 150 美元,可見域名 ENS 在近幾日的受歡迎程度。
ENS 空投被領取後,最早上線於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在二級市場迅速形成價格,一度衝至 30 美元。隨後,OKEx 、幣安等各大中心化交易平台跟進。 11 月 10 日,ENS 價格創下新高,最高衝至 86 美元,後在 65 美元附近震盪。
ENS 的價格瘋狂讓人們對它的想像力不斷放大,甚至有不少人認為 ENS 會衝至 100 美元,FOMO 情緒也就此產生。而空投和交易熱度過後,才是真正檢驗 ENS 應用的最好時機。
ENS 為何會讓用戶充滿遐想?以太坊域名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它在區塊鏈網絡領域中承擔什麼角色?本文將會概述 ENS 應用的相關情況。
ENS 是什麼?
ENS 全名「Ethereum Name Service」,是建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域名服務商,ENS 可以將以太坊地址轉換便於人類易於記憶和識別的字符,形成以「.eth」結尾的以太坊域名。
ENS 創立於 2017 年 5 月,它是以太坊基金會孵化的一個生態項目,最初的創建者和開發人員是 NickJohnson,目前由一個名為 True Names LTD 的非營利組織管理和開發。根據 ENS 官網顯示,目前,其註冊域名數量已達到 42 萬,用戶已超過 16 萬。
那麼 ENS 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
為了更好的了解 ENS 域名,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傳統網路域名的工作方式。
眾所周知,網路域名一般是以「.com」、「.org」、「.me」等後綴的網站名字,如 google.com 、 facebook.com 等等,這些網站以域名這種表達形式被網民識別和使用,而電腦事實上只識別由十進制數字構成的 IP 地址,但由於這種數字組合的 IP 地址比較難記憶,也不方便用戶使用,於是,把數字 IP 地址轉化為人類易讀的語言就是域名誕生的原因。
在現實世界中,最著名的域名服務器就是 DNS(Domain Name Server),它是域名和與之相對應的 IP 地址的轉換服務器。我們在網頁瀏覽器上輸入的「xx.com」、「xx.tw」等網址訪問網頁時,DNS 域名服務器像一個「翻譯官」一樣,自動把我們輸入的網站域名翻譯成了相應的 IP 地址,從而調出對應的網頁。
理解了傳統網路域名後再看 ENS 就更易懂了,它運行在區塊鏈網絡中,主要功能就是把以數字和字母隨機組成的以太坊地址翻譯成以「.eth」結尾的域名,每個以「.eth」結尾的域名也能解析對應的以太坊地址,可謂是鏈上地址的「翻譯官」。
以太坊地址是以 0X 開頭的、由大小寫字母及數字組成的一連串字符,一般的地址長度為 42 位,不但難於記憶,可讀性差,在使用過程中還容易出錯。在轉帳、充值及提現區塊鏈產生的資產時,往往一個不小心會就出現漏掉字符或輸錯字符的情況,導致交易失敗,或打到錯誤的帳戶上,造成資產損失,且理論上無法找回。
傳統的網路產品允許用戶使用簡單的用戶名、手機號碼或電郵註冊成帳戶,管理和使用產品。區塊鏈想要普及,鏈上地址也急需優化,變成易於用戶識別的語言形態,以提升使用體驗。
ENS 說白了就是在解決鏈上地址的可讀性問題,它將鏈上地址翻譯成普通人易於識別和使用的方式,把一連串無序的字符解析為網民已經習慣的域名語言「xx.eth」。
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的錢包地址就是一個 42 位的數字和字母表達,在 ENS 上,它可以直接轉化「vitalik.eth」。如果你想給 Vitalik 進行鏈上轉帳,無需再輸入那個 42 位的地址,只需輸入「vitalik.eth」即可,ENS 會自動幫你找到他的地址錢包。
ENS 域名將成為鏈上身份
鏈上地址「翻譯官」ENS 為以太坊用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地址管理工具,讓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字符命名專屬域名。那麼,如何才能獲得一個「.eth」呢?
非常簡單,在 ENS 官網連接以太坊錢包,輸入字符註冊即可。首次註冊需要支付註冊年費,字符數不同,年費也不同,越少的字符,費用越貴,所有費用以 ETH 支付。如果域名到期,還想繼續擁有,和網路域名一樣,也需要續費。需要注意的是,由於 ENS 建立在以太坊鏈上,目前註冊 ENS 域名需要支付的鏈上 GAS 費十分昂貴,近幾日,每筆交易的 GAS 費均在 150 美元左右。
此外,ENS 域名是基於以太坊的 ERC-721 標準構建,因此也可以將每一個 ENS 域名視作一個 NFT 。這意味著,你可以像持有和使用 NFT 一樣管理 ENS 域名,它同樣允許交易和轉移。因此,很多人在註冊完 ENS 域名後,就將之在 NFT 交易市場 OpenSea 上掛售,期待有需要的買家。
註冊「.eth」域名成功後,用戶可以設置反向解析,將以太坊地址轉換為域名,方便今後記錄和轉帳。反向解析成功後,你在鏈上的 DApp 應用界面上連接錢包後,顯示的就是域名「xxx.eth」的表達了,而不再是以「0x」開頭的冗長地址。
「簡化鏈上的轉帳支付」是 ENS 域名更重要的用途之一,它除了適用於 ETH 地址,目前也支持 LTC 、 DOGE 、 BTC 等地址,如果你想轉帳這些資產給另一方,不需要輸入任何地址,只需輸入對方的「.eth」域名即可。
此外,你還可以把你的域名與你的社群軟體帳號和電郵等網路帳戶相綁定,你購買的 NFT 作品地址也可記錄在域名上,或設置為你的 ENS 域名頭像。這個 ENS 域名使用權歸你所有,你控制你的個人資料和數據,並可將其帶到你使用的每個以太坊的 DApp 應用和服務中。
除此之外,ENS 域名還可以是一個去中心化網絡或去中心化應用的名字。目前很多鏈上應用雖號稱是去中心化應用,但網站域名依舊是中心化域名。隨著去中心化應用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普及,去中心化應用的名字和網站可能都會以去中心化域名表達,供用戶識別和檢索。
10 月 9 日,一個未知錢包以 420ETH(約合 200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 ENS 域名 paradigm.eth,而 Paradigm 剛好是知名的加密貨幣領域風投機構。再比如交易量和知名度最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網站「Uniswap.org」目前還是一個中心化的域名,未來網站可能是「Uniswap.eth」。
可以預測,ENS 這種區塊鏈域名將會成為鏈上參與者的身份表達方式。
ENS 嚴格空投管理為業內稱道
儘管 ENS 域名是 2017 年創建的元老項目,但從 2020 年下半年就開啟的加密貨幣市場牛市中,並沒有那麼早冒頭,直到它開放原生代幣 ENS 的空投。
11 月 2 日,以太坊域名服務商 ENS 宣布創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和發布治理代幣 ENS,計劃將 ENS 的治理權轉交給社群。 DAO 治理的範圍包括投票任命或罷免 ENS 團隊成員、決策 ENS 社群金庫的控制權、未來收入資金的控制權以及「.eth」域名註冊機制及定價權等等。
此外,用戶可以申請成為 ENS 的 DAO 治理代表。據悉,11 月 6 日,全球流量最大的交易平台 Coinbase 申請成為 ENS 去中心化自治 DAO 的治理代表。
治理代幣 ENS 發行總量為 1 億個,其中的 25% 將會空投給註冊過 ENS 域名的地址;另外 25% 將空投給過去 5 年為 ENS 做出貢獻的社群,包括 Discard 社群的管理人員;剩餘的 50% 歸屬於 ENS 的 DAO 組織。此次空投的範疇是所有於 11 月 1 日前註冊過 ENS 域名的地址,11 月 9 日,持有這些地址的用戶可正式申請領取。
11 月 9 日,空投開始領取後,ENS 迅速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Uniswap 形成價格,最高衝至 30 美元,隨後 OKEx 、幣安等各大中心化交易平台也上線了 ENS,廣泛的交易市場讓這個代幣的價值最高衝至 86 美元。
如果按照此次人均空投數 100 ENS 計算,每個獲得空投的用戶收益在 5 萬元左右。一時間,通過 ENS 空投獲利的各種消息、截圖傳遍了加密貨幣社群。廣為流傳的是一位名叫鴨鴨的 ENS 志願者的「暴富故事」,該志願者是 ENS 社群的 Discard 成員,據說收到了 49296 ENS 空投,若每 ENS 以 80 美元計算,鴨鴨的這波空投收益在 394 萬美元。這條巨額空投的暴富傳奇在社群平台上流傳,也快速增加了 ENS 域名服務商的知名度。
除了 ENS 的造富效應外,該項目對空投的嚴格管理也被業內稱道。 11 月 4 日,有用戶在推特上稱,他發現在域名 ENS 發布空投消息之前,約有 700 個獨立地址以每個地址存入 0.1 ETH 的方式註冊了數量龐大的 ENS 域名,以此博取空投。顯然,這是想刷量薅羊毛。
然而,項目方並沒有放任這種行為。 ENS 的核心開發者 Nick Johnson 在推特上回應,已經將這些地址加入了黑名單。這意味著這些地址將無法收到 ENS 空投。
那麼,ENS 空投發放及管理有哪些值得項目方借鑒和學習的呢?
ENS 空投權重主要按帳戶而非域名數量計算,空投的 ENS 數量=0.27*持有 ENS 域名的天數+0.067*距離域名到期的天數(最多 8 年)。如果帳戶額外設置了反向解析,則會將上述空投的數量*2 。
這樣的空投規則致使空投帳戶權重以帳戶地址為準,而非以註冊的域名數量為主,從而避免了域名炒作的投機者;另外,持有 ENS 域名的天數則識別了為薅空投的羊毛黨,因為羊毛黨們往往具有短時刷多個域名的行為特徵,「天數」規則讓空投權重傾向了早期就註冊了 ENS 域名的真實用戶;「設置反向解析空則投數量翻倍」的規則,進一步減少了投機者的權重,也是識別真實用戶的方式,同時讓空投數量更加公平而科學,因為,反向解析對應地址到域名的轉化過程,不但需要 GAS 費支出,更重要的是 1 個 ENS 域名帳戶只能對應 1 個地址,往往那些使用域名的真實用戶才會設置反向解析,即使註冊多個域名,也往往只會有一個域名設置反向解析。
從這樣的空投計算方式上推測,ENS 域名服務商似乎更想將代幣 ENS 分發給域名的真實使用者和社群的貢獻者,而非炒域名的投機者和薅空投刷量的羊毛黨。
大規模的空投、公平的空投機制、代幣的價格狂歡讓 ENS 域名服務瞬間走紅,品牌效應隨關注度的提升而提升,當然也必然出現市場 Fomo 情緒。
作為一個帶有價值代幣的區塊鏈應用,熱度隨著時間逐漸降溫後,市場對 ENS 考驗才會開始。畢竟,因為空投帶來的財富效應而獲得的熱度往往也消失的很快,紅極一時的 NFT 項目 Loot 就曾因空投和治理代幣 AGLD 的發行躥紅於市場,但熱度過後,Loot 的生態發展並沒有續火。
ENS 目前是以太坊鏈上域名應用板塊的「花魁」,而鏈上域名賽道會不會像 DEX 、機槍池、借貸一樣出現百花齊放的狀態,依舊需要時間檢驗。可以預見,在多鏈格局下,各種仿 ENS 域名服務的項目將會出現,那時,每個鏈都將建立各自的域名服務體系,跨鏈的存在也讓域名的彼此識別成為技術挑戰,對於用戶來說,管理各種域名又會變成一件麻煩事。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鏈接 | 出處:蜂巢財經 News)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