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梁文輝
11 月 20 日,三箭資本聯合創始人 Zhu Su 因不滿以太坊高昂的 GAS 費用,發推宣布棄用以太坊,他們認為以太坊高昂的手續費,已經不再適合新用戶加入了。
不過就在 12 月 7 日,三箭資本的錢包又從各大交易平台流入 91,477 枚 ETH (價值約 4 億美元),Zhu Su 表示之前自己的用詞太過激進、在未來還會買入更多以太坊。
一個月內的兩次極端發言令人疑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三箭資本團隊的確已經開始佈局其他公鏈,Zhu Su 認為有更多比以太坊性能更好的公鏈解決方案,比如 Solana、雪崩(AVAX)等。
一系列動作背後可以看出,不少人對以太坊的耐心正在減少,或許留給它的時間不多了……
以太坊 GAS 費用有多貴?
2020 年 8 月份,Uniswap 平台上的一筆成交大約消耗的 GAS 費用為 3 至 10 美元,而在前段時間,平均手續費高達到 90 美元,增幅已經接近 10 倍。
GAS 費用增加主要由於 GAS 單價的增加,以及以太坊價格的持續上揚。
今年,以太坊日均 Gas 單價持續增加,11 月 26 日的日均 Gas 價格激增至 600 Gwei,創下年內新高。(Gwei 是 Gas 費的計價單位,1 ETH = 10⁹ Gwei)
通常在以太坊單筆轉帳中,都需要消耗數量固定的 21000 枚 GAS,外加浮動的數量(取決於交易信息的長度)。也就是說,即使不包含浮動的 GAS 數量,面對如此高昂的 Gas 單價,以筆者觀察的時間來估算,一筆成交的交易額也能達到約 55 美元。
以太坊 Gas 費居高不下,除了大量的需求導致網絡擁堵的原因之外,還與以太坊價格的升高有關。
去年的 9 月初,以太坊日均 Gas 費達到了 514 Gwei,雖然也創下了 2017 年以來的最高點,但考慮到 ETH 當時的價格僅為 480 美元,Gas 費還沒有像如今這麼高昂。
難怪三箭資本的 Zhu Su 毅然決然地決定拋棄以太坊生態,因為太高昂的手續費很有可能會讓以太坊社區的成交和用戶流失到別的平台。
Layer2:效率問題和費率問題的短期最優解方
Layer2 是實現以太坊 2.0 的擴容方案,它相當於創建第二層以太坊網絡,以補充層的方式處理以太坊主網過剩的成交。
通過 Layer2,可以允許部分成交在 Layer2 層進行處理,一方面減輕主網壓力,間接讓處理速度變快,理想情況下從現在的每秒 15 筆到 45 筆的處理量,提升至每秒 1500 至 4000 筆。
另一方面自然是降低單筆成交的手續費,更低的續費率有望吸引更多成交從其他主網遷移到以太坊,從而保證升級後的全網收入高於現有水平。
在實現擴容目標的方案當中,實質上不止 Layer2 一種路線,還有多鏈和側鏈路線,但綜合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的考慮,Layer2 是更主流的實現路徑。
實現 Layer2 也有多種方案在競爭,目前看來,兼具安全性和隱私性的 ZK-rollup 似乎是更優的技術選擇。
V 神也在今年年初的一次 AMA 中表示 ZK-rollup 是長遠來說更合理的選擇,因為它在確保資產和應用安全的方面可靠性更高。
在短期內,Layer2 是解決高昂手續費的較優方案,但是長期來說還是需要結合分片(sharding)實現提高性能的目標。
PoW 轉 PoS 是否有具體時間表?
完全切換到 PoS 是 ETH 2.0 升級的重要里程碑,目前為時尚早。
現在,信標鏈(Beacon Chain)已經上線,也就是切換共識機制的第一步實質上已經實現,信標鏈是基於 PoS 的公鏈,完全獨立於以太坊主網,計劃在下一步通過合併(Merge)到主網的方式,將 PoS 徹底引入到以太坊。
當合併成功,目前主網的 ETH 將不再運行,取而代之的是信標鏈的 ETH2 。但是,由於以太網主網節點非常多,要協調全部節點從 PoW 過渡到 PoS 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
在完成了主網和 Beacon Chain 合併之後,最後一階段將是分片(Sharding),但前提是合併之後的穩定運行。
分片的目的是提高處理的速度,類似於將數據庫進行水平拆分,避免單點的網絡堵塞。
但目前關於分片仍然在研究階段,團隊預計實現時間可能在 2023 年,但具體時間完全取決於合併的效果是否理想。
業內人士怎麼看?
1 、 Kain Warwick ( Synthetix 創始人)
Synthetix 是以太坊鏈上的合成資產協議項目,Kain 堅定地看好 Layer2 能解決以太坊的短板,是適合以太坊繼續長期發展的解決方案。
因此,他在一篇 11 月 21 日的推文中暗諷了一些以太坊的早期投資人,認為他們已經淪為投機者,這讓他很失望。他說這些都是他以前很尊敬的業內人士,可是如今為了逐利,選擇成為短期主義者。
但他也認為這些人也會因為以太坊 Layer2 的成功,會在之後再次投奔以太坊生態圈。言語之間他可能批評的是三箭資本拋棄以太坊的做法無疑是投機主義者。
2 、 Hayden Adams( Uniswap 創始人)
Uniswap 之父 Adams 認為三箭資本侮辱了所有為以太坊 2.0 和 Layer2 努力的人,Adams 相信以太坊能夠通過 Layer2 升級解決性能問題,如果要讓以太坊良心發展必須要耐心。
3 、 Chris Burniske ( Placeholder VC 合夥人)
Chris 是最早提出關於加密資產估值的華爾街投資人,他表示看好以太坊,因為雖然以太坊的成交費用比其他 Layer1 要貴,但同樣的在用戶數量方面遠超其他 Layer1,有著成熟的生態和社區。
其他的 Layer1 雖然便宜,但是用戶數量也同樣很少,沒有像以太坊這樣成熟的發展藍圖。
小結
以太坊升級面臨的挑戰不少,有來自性能升級的挑戰,有來自共識機製過渡調整,還有費率必須要降低的挑戰,有來自經濟模型是否走得通的挑戰,正如 V 神自己預計的,完全實現升級可能需要大約 6 年。
目前進度雖慢,但通過社區的努力,切換 PoS 的第一階段已經成功實現。
擴容方面,從短期來說,通過 Layer2 擴容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是畢竟 ROLLUP 不能完全把所有成交放在 Layer2,還是需要在 Layer1 處理部分成交,整體性能還是不能滿足更大的並發量,因此站在更長遠的角度出發,分片(Sharding)是必須的。
而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切換 POS 是以太坊的戰略價值,其他模塊的實現都只是時間的問題。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白話區塊鏈)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