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朝雲

這則總結原是上週的文章,本來剛好在 2021 年 12 月 31 日發表,卻因為《立場新聞》被逼停刊,臨時改為分享對於立場和 metaverse 的看法。然後沒幾天,又輪到《眾新聞》被逼停刊,還不只,較不受公眾關注的還有《香港獨媒新聞》、《IBHK 網絡媒體》、《癲狗日報》、《夠薑媒體》及《聚言時報》也於一週內相繼停辦。關注公民媒體的我明明好應該紀錄點甚麼,卻發現對此已經毫無能力書寫。

有說「一個人死是悲劇,一百萬人死是數據」,我經常提醒自己拒絕麻木,保持稜角,然而在一連串的事件發生後,卻只能以「至少八個媒體死亡」來概括,說不出半點意見,寫不下半句感觸,只好退守小我,梳理自己去年的寫作狀況


盤點一下,2021 年共寫成 50 篇文章,約 12 餘萬字。英文方面,只寫了一篇,另有 6 篇由別人協助翻譯刊出。

50 篇,換言之大概每週一篇的節奏,前半年是於《蘋果日報》隔週發表的專欄加上不定期的其他文章;下半年開始 #decentralizehk 自立門戶成為週報後,強逼自己規律,每週五發表,暫時總算力保不失。其實有時覺得挺累,或者是狀態欠佳,但我總是好怕一旦脫期一次就再也寫不出,只好死撐著無論如何按時交稿給編輯——暫時是自己,期望今年能有別人幫忙。

如大家所知,我的文章來來去去就寫三幅被:出版自由、財務自由、民主自由。當中,關於出版自由的去年有 18 篇,財務自由 18 篇,民主自由 9 篇,還有隨心不定期,並沒有於週報發表的 〈憨人日記〉5 篇。文末我分門別類,列出了所有文章,並把閱讀量最高的放在前面,方便大家查找。

毫不令人意外,財務自由類最受歡迎,此乃人之常情,我能做的是在談論之餘,超越「夠錢退休」的論述,擴闊自由的演繹。

令我安慰的是,出版自由類表現也不俗,希望今年這個議題的關注度不要隨著一眾公民媒體之死而流逝;就算失望,不能絕望。既然平台一個一個倒下,群眾更應該化整為零,透過無大台出版,人人都可以是媒體。

至於民主自由類,反應就明顯差一截,甚至有點票房毒藥的味道。不過,我雖然會看數據,卻不會被數據帶著走。缺乏關注度但對世界重要的議題,還是會繼續書寫,甚至,更加多寫。

最後,雖然我沒甚麼生活與工作的分野可言,還是刻意不納入到週報的碎碎念 〈憨人日記〉,卻反而一再有意見說喜歡看。我不確定是否就該順應八卦的民意多寫一點,或者納入到週報內,總怕給本應關注區塊鏈與自由的讀者發放生活動態有點自戀,浪費大家的頻寬。不過既然大家這樣說,姑且在此送上肉照,那是我平日寫作的常態,雖然眼尖的會知道,那是 2019 或以前的事了。

不得不提,衷心感激每月課金支持我的讀者。截止 2021 年底,直接支持我的讚賞公民共 91 位,付出 750 鎂。取諸社群,用諸社群,我直接支持的則有 43 個媒體或作者,每月 370 鎂。不過,剛剛已被逼砍掉對立場與眾的每月課金。

說起來,除了每週認真產出文字,一直沒有答謝過課金讀者,好不慚愧。我是不是好應該有所表示,比如發個 NFT 給默默支持我的讚賞公民?


出版自由

財務自由

民主自由

憨人日記


# doc root:ckxpress.com/2021-writing-report/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

高重建  

地球人,信仰自由多元,左而不膠,人文爲體,科技為用。長年創業者,讚賞公民基金會創辦人。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工程學士、副修社會學、政治及行政。文章見於明報、公民媒體及個人博客 ckxpres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