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擁堵、速度慢、費用貴」一直是以太坊為人詬病的原因,但是身為共同創辦人的 Vitalik Buterin 卻覺得,即便以太坊今年將迎來重大升級,從「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逐步轉移到「權益證明」(PoS),但出塊速度不太可能會因此顯著變快。
近日有 Reddit 網友詢問「為何以太坊從 PoW 切換到 PoS 並不會減少出塊時間」,對此,Vitalik Buterin 回應解釋稱,無論是 PoW 或 PoS,若要加速出塊時間,也就意味著可能必須以犧牲網絡安全作為代價,而去中心化程度也將受到影響。
Vitalik Buterin 認為,對於 PoW 而言,「核心問題」在於出塊時間的內置隨機性。以太坊的平均出塊時間可能為 13 秒,但這並不意味著每 13 秒就會有生成一個區塊,最快甚至在下一秒鐘就能驗證新的區塊。
他表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具備網絡優勢的節點更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傳播下一個區塊的人,而減少出塊時間只會讓這個問題更嚴重化。
Vitalik Buterin 續稱,雖然在切換到 PoS 共識機制之後,每 12 秒均勻完成一次出塊,因此不存在上述問題,但卻受制於另一個因素。關鍵在於,以太坊的 PoS 機制試圖在一個 slot 之後為區塊提供更高水平的確認,這需要每個 slot 有數千個簽名(目前約為 9100 個)才能包含在下一個 slot 中,而這個過程需要大量時間並會因此產生延遲。
他指出,由於延遲時間更像是對數性增長而不是線性增長,因此將 slot 時間減少一半(只需要大約 4,550 個簽名)是行不通的,因為即便 slot 時間變得更短,但在每個 slot 期間仍然需要幾乎一樣長的時間,減少區塊時間會導致許多簽名被排除在區塊鏈之外,讓「高度中心化的參與者」處於越來越有利的位置以獲得不成比例的回報。
Vitalik Buterin 最後總結成,預計未來的升級並不會顯著減少「每個 slot 的時間」,而若某個以太坊鏈上應用需要快速確認交易,那麼它們將不得不依賴通道或是 Rollup 。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