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編譯自擁有百萬訂閱的加密貨幣 YouTuber Coin Bureau 的影片《Reading Crypto White Papers: How To Find GEMS》,不過可惜和遺憾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項目連白皮書都沒有,但是這也讓許多非常認真撰寫白皮書的項目有了不一樣價值空間。
迄今,認識項目最重要的一步是閱讀它的白皮書。
在研究加密貨幣時,最重要的訊息來源之一是項目的白皮書。唯一的問題是白皮書可能很難理解,尤其是在你不知道自己在尋找什麼的情況下。這就是今天我要解釋「什麼是白皮書」的原因,我將告訴你,從白皮書中能尋找到什麼,以及這些訊息將如何幫助你從加密貨幣實現收益最大化。
白皮書解釋
首先,什麼是白皮書?簡而言之,白皮書是對加密貨幣項目的總結。它包括項目的宗旨、設計、背後的團隊、資金來源和路線圖等內容。
白皮書通常是加密貨幣項目在其建立官網、社群媒體帳號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正因為如此,許多人認為,白皮書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行銷,因為它們通常旨在吸引投資者。
白皮書有各種形狀和篇幅,有些白皮書有很多圖像,有些則沒有。同樣,有些白皮書非常長,這要歸結於項目的複雜性。顯然,更複雜的項目需要更長的白皮書。白皮書也可以有不同的顏色。
黃皮書提供了加密貨幣項目背後的技術細節,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由以太坊共同創始人和 Polkadot 創辦人 Gavin Wood 撰寫的以太坊黃皮書。還有米色的,它們本質上是黃皮書的簡化版本,目的是能讓普通人可以理解。另一個作用就是,讓你能快速閱讀,它是加密貨幣項目的摘要。
在我分析之前,你應該注意一點,白皮書不應該是分析項目的唯一方式。
誰寫的,什麼時候寫的?
在白皮書中尋找的第一件東西就是「它是什麼時候寫的」以及是「由誰寫的」。因為加密貨幣項目往往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變化,其中一些項目自成立以來就發布了多份白皮書。因此,必須確保你正在閱讀白皮書是否為最新版本。
白皮書通常會發表在加密貨幣項目的官網或其文檔中。如果在這些地方都在找不到項目的白皮書,可以去瀏覽 whitepaper.io 這個網站。
這個網站還有一個功能,就是你能瀏覽該項目所發布的所有白皮書。如果你想知道一個項目在隨著時間的發展,到底變化了什麼,這個功能就會非常好用。
像我個人就會去觀察,加密貨幣項目多年來是否使用相同的腳本,或者一直在改變腳本以跟上競爭對手的步伐。我還會關注前任作者和現任作者之間的差異,因為不同的團隊可能意味著項目的前景也會不同,這也可能意味著幕後團隊存在一些問題,這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壞消息,無論其性質如何。團隊的成員應該幾乎都是白皮書的作者,否則,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危險訊號。
雖然團隊的資歷往往會吸引很多關注,但核心成員之間的合作歷史稱得上比任何學位或工作經歷都更重要。 Gala Games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創辦人曾在以前任職的公司一起合作,這些企業非常成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Gala Games 並沒有白皮書。
項目所在地和合作夥伴
在白皮書中應該關心的第二件事是該項目的所在地以及其合作夥伴和支持者是誰。有幾個很重要的原因。就目前來看,許多位於美國等國家的加密貨幣項目比位於加密貨幣友善的司法管轄區的項目更難起步。正如我們在 Stacks 等加密貨幣項目中所見,即使團隊按照白皮書所規劃的方向發展,但若是位於一些不友好的司法管轄區,這通常會影響到該項目發幣和上架交易所的過程。
對 Stacks 來說,幸運的是,它背後有大量的機構支持,這意味著該項目有足夠的資金來滿足法律要求,因此 STX 可以在 Coinbase 上市。
在這方面,STX 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符合投資者的利益,這也是對投資者特別重要的另一個原因。
有別於其他觀點,我認為,VC 的參與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從長遠來看,許多風險投資人都參與其中,尤其是那些在項目啟動後大量投資的人。不僅如此,一些大型的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公司是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子公司,例如 Coinbase Ventures 。如果你在加密貨幣白皮書中看到此類 VC,可以假設項目代幣未來可能會在這些交易所上市。
出於同樣原因,合作夥伴關係很重要,你可能會在白皮書中看到一些加密貨幣項目的合作夥伴。當然,這些夥伴關係的好壞取決於他們合作方的質量,這可能需要一些時間來評估。
如果你有時間,你也可以深入研究他們合作過項目的白皮書,或者你可以通過檢查其他項目的代幣是否仍在活躍,以及它們是否在信譽良好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例如 Binance 、 Coinbase 、 FTX 等交易所。
儘管加密貨幣白皮書中很少提及與傳統的機構合作夥伴關係,但有時可以通過查看團隊成員及其附屬機構的背景來預測未來的合作夥伴關係。
Theta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YouTube 創辦人 Steve Chen 是其早期顧問之一。 Theta 隨後繼續與 YouTube 母公司 Google 合作,Theta Labs 最近被任命為 Google Cloud 數位資產團隊的一員。因此,Theta 代幣在 2020 年至 2021 年之間上漲了 200 倍也就不足為奇了。
項目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白皮書中尋找的第三點是加密貨幣項目的宗旨以及它與競爭對手的不同之處。這些訊息通常在寫在白皮書的開頭,如果白皮書的開頭是一些關於 2009 年創建比特幣的長篇故事,這是一個不好的跡象。
有證據表明,這種白皮書是為了吸引沒有經驗的加密貨幣投資者,因此不是一個高質量的項目。
理想情況下,白皮書應該直截了當,有點類似於:我們正在創建像以太坊這樣的智能合約加密貨幣,但速度更快,這就是它的工作原理。 Terra 白皮書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它首先介紹了它試圖解決的問題,詳細介紹了解決問題所需的三件事,然後解釋了項目如何實現這三件事。
假設作者可以在不提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定義他們項目的宗旨,那就更好了。花太多時間談論同一賽道的其他加密貨幣項目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相反,如果你遇到一個聽起來像你以前從未聽說過的項目,你要麼找到了下一個好項目,要麼就是找到了下一個垃圾幣。我有一個簡單的經驗法則:檢查加密貨幣是不是從零開始構建,或者它是否屬於分叉幣。
從邏輯上來講,從頭開始構建的加密貨幣可能比老項目的分叉幣更有潛力。
項目是如何運作的?
在白皮書中必須了解的第四點與前述的項目特點有關,那就是加密貨幣的架構。加密貨幣架構的標準取決於它是將加密貨幣還是穩定幣。加密貨幣是區塊鏈的原生代幣。簡單的例子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幣。相比之下,穩定幣建立在區塊鏈之上,可以同時在多個區塊鏈上發行。簡單的例子包括像 USDT 和 USDC 。
加密貨幣貨幣的架構由三部分組成:
1 、 一種確保交易安全的共識機制。
2 、參與此共識機制的驗證者或礦工。
3 、任何附加技術,例如智能合約的虛擬機。
從共識機制開始探討,最常見的兩種是工作量證明(PoW)和權益證明(PoS),後者最近特別流行。一旦你釐清這個加密貨幣的區塊鏈使用哪一種共識機制,就可以嘗試推斷這個區塊鏈是否有在限制節點、驗證者的數量。
若區塊鏈限制驗證者數量,這意味著這款加密貨幣很可能是中心化的,特別是如果驗證者需要向創建加密貨幣的公司提交 KYC 。
中心化區塊鏈速度通常更快,這與額外的技術組件有關。
我在技術方面尋找的內容主要在於區塊鏈是否利用現有的虛擬機(如以太坊的 EVM)來實現智能合約,還是使用全新的虛擬機。這又是一種權衡,因為如果區塊鏈只是利用現有的 EVM,那麼它不僅會復制另一個加密貨幣項目,它的智能合約也可能會在每秒可以處理的交易量方面受到限制。
另一方面,如果區塊鏈正在利用一個新的虛擬機,那麼它的智能合約功能可能不如其他競爭對手,這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是一個非常大的風險。
其他附加技術包括分片等,其中涉及將區塊鏈分成多個稱為分片的部分以提高速度。這是通過將某些交易分配給某些驗證者組來完成。這種技術最近很流行,值得關注。
就穩定幣而言,它們的架構就沒有那麼標準化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相同的組件被用於屬於同一類別的加密貨幣,這將有助於將技術元素保持在最低限度。
代幣經濟學
在加密貨幣白皮書中必須關注第五件事情是代幣經濟學、特定的供應來源和需求驅動因素。供應來源包括:
1 、加密貨幣的每年通膨率。
2 、它的初始分配。
3 、它的分發時間表。
通貨膨脹是不言自明的。如果通貨膨脹過多,那麼加密貨幣將很難保持其價值,就像美元一樣。有趣的是,美元的分配也是不平衡的。這可能是加密貨幣的一個問題,因為如果大部分的初始供應都分配給了團隊及其附屬機構,那麼,來自這些各方的拋壓可能會抑制加密貨幣的價格,特別是如果他們已經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這實際上取決於分配計劃的激進程度。如果加密貨幣的分發時間表漫長而順利,那麼拋售壓力理應不會影響幣價。或者,如果加密貨幣的分發時間表很短,那麼預計價格會很難看。
透過激進的分配計劃,你將能更輕易判斷未來幣價的何時崩跌,這意味著,如果這是你相信的加密貨幣項目,你將能夠抓准逢低買入的時間點。
在經濟等式的另一邊,我們有需求驅動因素,其中包括費用支付和質押獎勵等創收,以及其他讓普通人有理由購買和持有加密貨幣的好處,而不僅僅是價格投機。
據我所知,加密貨幣的需求驅動力最強,因為它們需要支付各自區塊鏈上的所有費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看好第 1 層區塊鏈。
如果加密貨幣項目背後的團隊可以通過構建新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和體驗等來推動用戶採用他們的區塊鏈,那麼,由於用戶需要與這些新的 dApp 和智能合約進行交互,因此其各自的代幣很有可能會上升。
但這並不意味著代幣的需求驅動是微不足道的。一些如 Decentraland 的 MANA 被用作元宇宙市場中的一種支付方式,在過去一年中使用量激增。從長遠來看,在谷底和峰值之間,MANA 自 2020 年以來增長了近 500 倍。
一些加密貨幣代幣(例如 MANA)也有來自機構投資者的額外需求驅動因素,儘管我們在他們的白皮書中可能不會注意到這些。無論如何,正如基本經濟學所指示,如果需求持續超過供應,價格將會上漲,儘管這在短期內並不是很明顯,但從長期來看情況顯然如此。
路線圖
在白皮書中需要注意的第六件事是路線圖。基本的路線圖應至少長達數年,並在可實現的時間點內註明可實現的目標。
可實現的目標示例包括測試網或主網上線、加密錢包發布、交易所列表、可擴展性或隱私升級,以及三年時間範圍內的特定合作夥伴關係。
請務必記下任何確切的日期,因為隨著里程碑的臨近,加密貨幣很可能會上漲。相反,像在一年內吸引 10 億用戶這樣的事情是不切實際的。
然而,並非所有的白皮書都寫明了路線圖。這可能是因為加密貨幣項目實際上沒有路線圖,也可能是因為路線圖已經直接發布在官網,甚至可能是因為加密貨幣項目出於監管原因無法發布路線圖。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加密貨幣項目背後的團隊或公司發布路線圖,它將向監管機構表明,他們是在為任何投資者創造利潤預期,這將引來監管部門的特別關注。
參考文獻、來源、腳註
在白皮書中應該留意的最後一樣東西,是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那就是參考資料、來源或腳註。這是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參考資料經常揭示白皮書的作者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參考維基百科等普通網站或其他加密貨幣白皮書並不是一個好兆頭,完全沒有來源也不是一個好兆頭。
優質的資源包括可公開訪問的科學論文,甚至是早期密碼龐克(如 David Chalm 和 Adam Back)的小眾加密著作。
除了為你提供有趣的閱讀體驗之外,高質量的參考資料還可以引導你了解其他加密貨幣項目,甚至激發你創建自己的項目。腳註也是如此,有時可能包含有關你正在閱讀的加密貨幣項目的關鍵訊息。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從頭到尾仔細閱讀加密貨幣白皮書的原因,即使你並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技術。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深潮 TechFlow)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