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外部買盤下,加密貨幣市場上週持續在 30,000 美元區間震盪,除了交易量縮之外,價格波動度也創下新低,另一方面美國股市卻出現暴漲暴跌的狀態,美股在上週四出現強勁的反彈,成長股都有 5% 以上的反彈幅度,市場或許沒有投資人當初想得那麼悲觀,但加密幣市場卻持續躺平,兩者的走勢已經不再像過去高度連動,出現罕見脫鉤的現象。
這意味著加密幣市場在 UST 事件之後的交易結構已經出現了顯著的改變,我們推測華爾街基金已經撤出了一大部分的加密幣持有部位,目前大家基於對升息緊縮的心理,加上 Luna 與 UST 事件加深外界對於幣圈高風險的印象,使得投資人對高風險的加密幣市場敬而遠之,這讓加密市場的外部買盤相當弱勢。
從交易面來看,目前就像是一灘死水,散戶也不再買入主流幣,都跑去玩波動度高的競爭幣產品,透過放空這些競爭幣來獲取利潤,期待他們會像 Luna 一樣歸零,再來還有另一批散戶遭底拉抬幣價,市場氣氛相當低落,沒有人想要持倉過夜,都是採取賺了就跑的短線策略。
此外,UST 事件還在對加密產業形成更多的監管壓力,韓國及美國等地的監管機關都計畫對穩定幣執行更徹底的監管,也增加了交易所更大的法遵負擔,特別是受害最深的韓國投資人,根據統計高達 28 萬人,這個事件讓韓國政府快速通過一系列加密幣監管措施,希望能保護投資人,但更大的負面影響是會降低當地的產業活力。
不只是韓國,更強的監管壓力會暫緩機構資金進入加密幣的速度,基金要審核投資方案時要花費更多時間審核之外,提案人員也需要提出更多的資料評估投資風險,最後是通過機率也會更低,現在正規基金公司要繼續持有加密幣就是一件困難度很高的事情,光是內部壓力就是一大問題,更別提要加碼抄底。
現在投資人能做的事情只有「等待」,等待監管風頭過去、升息循環與緊縮結束,以及那些缺乏耐心的投資人拋售之後,加密幣市場的黎明才會漸漸出現,過程將十分艱辛,我們推測今年第三季市場交易也不會太好,必須等到第四季看看有沒有反轉的契機出現。

A. 05月23日 Y Combinator 警告:新創公司要準備應對最壞情況
Y Combinator 是矽谷最知名的新創加速器,像是 Aribnb、Stripe 以及 Coinbase 都曾經是 YC 旗下的新創公司,前陣子 YC 對旗下成員寄了一封信件,警告創辦人們要為「最壞情況打算」,從他們來看,沒有人知道經濟情況會糟到什麼程度,但情況看起來不妙,創辦人應謹慎計畫未來 2 年都拿不到資金的可能性,建議評估目前的開支為公司留下 2 年的營運資金,以存活下來為最優先目標。
由於公開市場的表現不佳,他們表示創投資金的投入速度已經大幅放緩,創投之間的競爭程度也將下降,進而導致新創公司的估值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創投會優先保存資金以支應那些表現已經很優秀的公司,而不是繼續投資剛萌芽的新創公司,創辦人應該為此做好營運策略上的改變,影響不只是矽谷新創拿到資金的速度,其中也包含矽谷大量的加密貨幣相關新創公司。
創投圈的趨勢變動大概會晚公開股票市場約一季的時間,今年美股 Q1 表現糟糕的狀況也蔓延到創投圈,現在 YC 發出這封信可以說是正式敲響創投們的警鐘,他們的預測不一定正確,但十分具有指標性,很多創投與新創公司會跟著 YC 的說法做出調整,兩年內募資難度將可能大幅增加。
B. 05月25日 韓國加密交易所在 Litecoin 完成 MWEB 更新後,對其發出投資警告
Litecoin 近日完成其 MWEB(MimbleWimble Extension Blocks)擴充升級,對此韓國兩大加密交易所 Upbit 以及 Bithumb 已經向投資人發出警告,因為 Litecoin 升級後將可以透過另一個鏈隱藏其交易紀錄,藉此提升加密幣的隱匿性,但這也不符合中心化交易所得法遵規則,他們要能對客戶執行 KYC 且追蹤每一筆交易紀錄以呈報給監管機關,後續交易所很可能會下架 Litecoin 或是不支援 MWEB 發送的 LTC。
目前市場流動性還是以中心化交易所為主,由於隱匿幣會讓交易所的法遵成本大增,因此加密交易所通常都不願意上架隱私幣,要驗證用戶交易本身就是個大麻煩,另外加密產業經過 UST 崩盤事件也讓監管壓力更大,交易所可能會選擇不支援 MWEB 發送的 Litecoin 代幣。
C. 05月26日 JP Morgan 喊出比特幣目標價:38,000 美元
近期 JP Morgan 摩根大通銀行在發給投資者的信件中表示,雖然目前比特幣的市場價格僅有 29,500 美元,但他們認為比特幣當前的市場價值約在 38,000 美元左右,這個價格與他們去年二月發出來的市場價值相同,當時比特幣的交易價格約在 43,500 美元,這次的價值計算是基於 JP Morgan 對於市場的觀察,他們認為對銀行與避險基金,比特幣現在比房地產更具吸引力。
信內進一步解釋,目前風險資本(VC)沒有抽出的跡象,從今年以來約有 250 億美元的資金注入加密幣相關企業,其中 40 億美元投入 Terra,剩餘的資金還持續留在加密產業,他們推測創投不會將資金抽走,而是盡力避免加密市場上演 2018 及 2019 年的熊市。
當天 a16z 也宣布完成投入加密市場的第四輪融資,金額高達 45 億美元,另外一間創投 NGC Ventures 也成功募到了 1 億美元以投資加密產業,從情勢判斷,雖然 UST 事件重創加密市場,但創投還沒有抽出資金,著眼未來 Web3 發展,反而趁著市場低迷加碼有潛力的加密企業股權。
漲跌難測,空頭時期將考驗投資人耐心
隨著美股利空不確定消失,美國 Fed 聯準會揭露的會議紀錄確定今年六月及七月都將升息兩碼,後續將視經濟情況暫緩一碼、甚至是停止升息,這讓風險資產的壓力減少了許多,原先過高的通膨數據一直讓投資人認為美國 Fed 將會採取更鷹派的措施,例如年底將利率提升至 3.00 至 3.25%,投資人對此的預期已經大幅修正,預計中性利率只會是 2.25% 至 2.50%。
然而這不代表加密幣市場也隨著美國科技股反彈,許多人好奇為何美國科技股在上週四出現強勁反彈,但加密幣價格卻沒有聯動其漲幅,反而以太幣還向下修正了 5% 之多,打破原先投資人認為加密幣與納斯達克指數高度連動的認知,追逐風險的資金沒有選擇追價加密幣而是只出現在美國成長股,以下僅是我們的主觀意見,沒有任何市場證據可以證明其中的因果關係。
可能的脈絡是美股本次只是跌深反彈,許多大型科技成長股,像是 AMD、NVDA 等高本益比科技股,從高點下跌至低點已經達到 40% 至 50% 的幅度,符合美國熊市打底的標準,因此有一波資金選擇抄底 40% 跌幅的底部,使得美股在上週四出現強勁反彈,但上方仍然有龐大的套牢壓力存在。
另一方面,比特幣其實還在 30,000 美元的價格區間,相較於高點下跌約 60%,兩者的下跌幅度沒有差多少,但比特幣過去紀錄,熊市一口氣下跌 50% 出現許多次,不像科技股可能十年一次大循環才會暴跌 50%,以傳統投資人認知的風險程度來說,傳統基金對科技成長股的偏好程度較高,認為這些股票已經跌深且反彈機會較大,但比特幣很可能還沒見底,加上先前提到過的風險評估壓力,基金沒有出清加密幣就已經是力挺加密幣,要加碼投資更是困難。
目前加密市場大多數人都呈現虧損狀態,即使是機構大戶平均持有成本也在 30,000 美元之間,但停損的人應該不多,否則比特幣價格不會撐在 30,000 美元成本區,假設機構真的停損,比特幣就得見到 20,000 美元,在沒有買盤流入且大多數人虧損的情況下,關鍵將是加密投資者的耐心,等到市場進入到另一個循環的那一天。
那為何不直接抽走資金,等到牛市重新開始再投入呢?因為不會有人知道外部買盤什麼時候會進來,時機會非常難猜,而且這波看起來不像是經濟崩毀或是比特幣又再一次死亡,UST 事件的影響已經差不多結束,後續的跌幅更像是機構逐步抽走資金並對加密幣市場進行減倉而已,盛況雖然不再,但也不到恐懼程度。
不只是這樣,創投還在繼續投資加密新創企業,雖然估值跟件數都在降低,但市場不至於像那些散播恐懼的創投那麼糟,更純粹是市場將原先過度寬鬆的資金收回,逐步完成去槓桿化,但耐心是這兩年市場瘋狂下最欠缺的東西,短期我們認為許多投資人會停損手中的部位,將資金轉向其他用途,加密幣市場短期仍然有拋售壓力。
上週回顧👉🏻👉🏻👉🏻【MICA RESEARCH】熊市週期開始,加密幣市場交易氣氛低迷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MICA Research 的內容已同步於 Substack 發布,不想錯過第一手消息,請點擊這裡前往訂閱,周報以及每天的市場發現即會透過 Email 傳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