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周舟
「消息還沒有正式公開,華為至少有三個部門在研究和探索 Web3,鴻蒙團隊便是其一。」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向虎嗅透露。
華為,只是眾多探索 Web3 的手機廠商之一。在它之前,「老對手」三星和 HTC 早已布局,並成功將 Web3 與自己的手機硬體進行了結合。而後起之秀 Nothing 也緊追三巨頭的步伐。
想做 Web3 手機的,不止手機大廠。今年 6 月以來,Solana 、 Polygon 這兩大區塊鏈巨頭也展開了對 Web3 手機的探索。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Web3 目前大部分產品都展示在電腦網頁端,Web3 公司想要再度突圍,「佔領」手機端成為了一種必然選擇。
從定義上講,Web3 公司也屬於科技公司,不過與傳統網路公司相比,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他們不斷嘗試做去中心化的事,一步步將數據和金融的控制權從聯準會(央行和金融機構)、蘋果(大型科技公司)、騰訊(網路公司)等大平台手中奪回來歸還給大眾。在實現「金融民主化」與「數據民主化」的過程中,他們中的大部分為了獲取用戶,無可避免成為一個半中心化、半去中心化的機構。
目前一些優秀的 Web3 公司(包括加密貨幣、 Defi 、 NFT 等)已經擁有了百萬、千萬甚至過億的用戶。比如 StepN 擁有超過 300 萬的用戶,Metamask 擁有超過 3000 萬的用戶,幣安的用戶甚至超過了 1.2 億。雖然想和目前傳統網路公司的用戶數量比肩,Web3 公司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但是這些產品展現出了和網路公司一樣的爆發速度,一款爆火產品的用戶數短短幾個月就能破百萬甚至千萬。
而對於一眾手機廠商而言,3 兆美元市值、坐在全球科技公司「頭把交椅」上的的蘋果無論在硬體、操作系統還是 APP 生態上都「穩如泰山」,他們想要彎道超車,提前布局擁有超過百萬 DApp(去中心化 APP)的 Web3,似乎也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選擇。而 Web3 構建的從軟體到硬體的一整套試圖媲美蘋果的生態系統,也讓手機廠商們嗅到了新的機會。
圍城裡的人想出去,圍城外的人想進來,Web3 手機這道城門正在被牆裡牆外的人緩緩打開。
圍城外的人「想進來」
Web3 像一個剛挖出一座金礦的城池,引得城外的人十分覬覦。
這些城外人可以粗略劃分為諸多大的圈層,比如網路圈,包括 Meta 、 Google 、 Amazon 、 Twitter 等;銀行圈,包括摩根大通、 Unibanco(巴西最大私人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等;投資圈,包括紅杉資本、 SIG 、 A16Z 等;運動服裝圈,包括 NIKE 、 ADIDAS 、 PUMA 等;新聞圈,包括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香港第一大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等;奢侈品圈、汽車圈、體育圈、影視圈…… 這些城外人,都想通過 Web3 做一些創造營收和價值的事情。
而手機圈,作為最能影響 Web3 發展的圈層之一,因為近兩個月的消息不斷,引得許多行業內外人士關注。其中,華為、三星、 HTC 、 Nothing 這四家手機廠商便展開了對 Web3 的探索。
HTC 和 Nothing,相繼在今年下半年宣布推出新的 Web3 手機。
2022 年 6 月,HTC 發布了新一版本的 Web3 手機,這款手機便於管理加密貨幣和 NFT 。手機內置了一個加密硬體錢包,用戶可以在以太坊和 Polygon 上購買和儲存 NFT 資產。
與 2018 年推出的「加密手機」不同,這次 HTC 不僅有內置錢包,還嘗試了通過 NFT 為用戶提供一個虛擬空間,而且嘗試多種元素的結合:加密貨幣 + NFT + VR + 手機,打造出一款具有沉浸式體驗的元宇宙手機。一位業內人士指出:
NFT 是元宇宙的基石,NFT 的非同質化特徵,讓元宇宙中的道具、建築和人物等任何一件事物都獨一無二,讓虛擬世界擁有一套更加穩定的經濟系統,更好滿足人類對其沉浸式體驗的要求。
Nothing,則是手機圈的「新貴」。 2022 年 7 月,Nothing 與區塊鏈巨頭 Polygon 合作,正式展開了對 Web3 的探索。
「我們要塑造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幫助用戶重新掌握控制權。」 Polygon 增長副總裁 Arjun Kalsy 表示。「人們用的每一款蘋果和安卓手機,都需要登入 Google ID 或 Apple ID,某種程度上,蘋果和谷歌擁有客戶,而用戶沒有選擇數據的使用權利,人們習慣了被這兩家公司控制。」
Nothing 的想法或許更簡單,這家成立不久的公司,想要在蘋果、華為、三星等巨頭林立的手機行業裡突圍,需要更加積極擁抱最新的技術趨勢,以獲取細分領域的用戶。
它在 2021 年推出的無線耳機,支持加密貨幣支付。而如今,它將 Web3 更進一步的融入手機基因中,希望通過在巨頭還沒有布局的市場中,搶占先機。
近兩年,Web3 獲得了長足進步,不論在基礎層,還是在應用層,都已經展現出了可以影響手機生態乃至行動網路的潛力。
在應用層方面,DApp(去中心化的 APP)已經遠遠超過 100 萬個,並誕生了 StepN 、 Metamask 等百萬甚至千萬級用戶的產品;在偏基礎層方面,Web3 錢包項目(相當於 App store)已經超過 95 個,公鏈項目(相當於蘋果 IOS 系統)高達 127 個。一位 Crypto fund 投資人向虎嗅表示:
以一個並不十分恰當的比喻,DApp 相當於人們現在用的 APP,錢包相當於 App Store,公鏈相當於蘋果的 IOS 系統……Web3 正在構建一整套體係來改變甚至顛覆目前的行動網路。
不過,現有的手機系統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 APP 形成了「舒適圈」,而 DApp 與現有的手機系統總是出現各種摩擦。「目前的手機系統對 DApp(Web3 產品)並不友好,手機並不支持加密貨幣框架,而且 DApp 的一些底層基礎設施並沒有確立好,每次更換都需要更多的成本。」一名 Web3 創業者向虎嗅表示。
Nothing 提前布局 Web3,也是希望通過提前適配 Web3 生態,成為加密友好型手機,成為 Web3 手機用戶的第一選擇。 Polygon 便表示:
通過此次合作,用戶將更容易訪問 GameFi 等 DApp,實現更輕鬆的支付和加密安全的識別功能等等。
而作為中國手機廠牌巨頭,華為不論是在海外團隊,還是海內團隊,也都展現了對 Web3 不小的興趣。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向虎嗅表示:
華為(中國)多個部門或者團隊在探索 Web3,其中便包括華為雲、鴻蒙、華為錢包等。
而在國外,華為也很「放得開」。今年 5 月,華為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個叫做 Caked Apes 的 NFT,導致該系列的底價飆升。此外,華為雲還為 Ankots of Misteria 、 Revoland 等 Web3 遊戲提供雲端服務。
華為、三星、 HTC 、 Nothing…… 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關注並探索 Web3 手機。然而 Web3 手機是否會成為未來趨勢,關鍵因素並不是他們,而是 Web3 的原住民們。
Web3 巨頭「想出去」
Web3 的發展史,就是一次次的突圍歷程。
從一開始的單一貨幣(比特幣),發展到獨立的金融體系(DeFi),再發展到與現實商業世界有更多交互的的經濟體系(NFT)……Web3 不斷突破圈層,觸達越來越多的群體。
然而,Web3 的破圈,一直局限於 Web 端,99% 的用戶則在行動端。佔領 Web3 行動端,做出一款有影響力的 Web3 手機,才是 Web3 真正突圍的「標誌性事件」。
2022 年 6 月,Solana 宣布了正式要做一款 Web3 高端安卓智能手機。這部手機上,將採用其精心設計的軟體—— Solana Mobile Stack(SMS)。它不僅順滑適配於 Web3 手機,讓每一筆交易都保存在鏈上,還單獨造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 APP Store 。
Solana 希望,每款手機裡不僅有 App Store,還有 DApp Store 。在前者的生態裡,用戶可以下載 Facebook 、 PayPal 等 APP;在後者生態中,用戶可以下載 StepN 、 Metamask 等 DApp 。
Solana 的這款手機,是一款真正的 Web3 手機。 Polygon 與 Nothing 合作,但手機仍叫 Nothing 手機,而不是 Polygon 手機。 Solana 與 OSOM Products 合作,但這款手機叫 Solana 手機。
這是一個關鍵的區別。「Web3 原住民」終於有了足夠的財力、技術和生態來影響圍城外的世界,他們也成為了巨頭,並且未來或許可以和華為、三星這些主流世界的巨頭「扳扳手腕」。 Glock Ventures 投資總監寧文濤向虎嗅表示:
和以太坊不一樣,以太坊更希望能成為一個更純粹的去中心化組織,它就是目前最成功的 DAO,而 Solana 和 Polygon 這兩個區塊鏈巨頭本質上是基於以太坊的改進,更傾向於向外擴張,他們更像一個半中心化、半去中心化的公司。
在做 Web3 手機這件事上,如果說華為、三星、 HTC 的重點仍是為手機等硬體服務,那麼,Solana 和 Polygon 則是圍繞著 Web3 這個核心去向外拓展。
Solana 的布局,從公鏈、錢包、 Dapp,再到 DApp Store 、手機軟體、手機,它正在一步步將自身塑造成一個 Web3 帝國。「為了建立一個全新的行動生態系統,Solana 基金已經啟動了 1000 萬美元的專項資金來鼓勵行動端 DApp 的發展。」Solana 在推特上表示。
Solana 的目標在於拓展更多的用戶,它希望軟體不僅是自己用,還可以被三星、谷歌等安卓手機應用。 Solana 共同創辦人 Anatoly Yakovenko 表示,如果這套軟體被各大安卓手機採用,未來或許人們將見證下一個 10 億 Web3 用戶時代的到來。
而 Polygon 也發表了相似的言論,他們認為 Web3 手機可以讓用戶更輕鬆訪問 DApp,讓加密貨幣資產更加安全、加密貨幣支付更加便捷,這將成為未來數億用戶的入口。
三星、 HTC 等中心化巨頭,為了搶先布局未來用戶,而在一步步嘗試去中心化;Solana 和 Polygon 等去中心化的巨頭,為了觸達更多客戶,而選擇部分中心化。他們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中心化的世界是危險的、且壟斷的,去中心化給創新者帶來了更多機會,也給用戶提供了更多選擇。
兩個趨勢:Mobile first 和 APP-Chain
「Web3 世界,幾乎與現實世界是割裂的。」一位創業公司 CEO 感慨說。
這道出了人們對 Web3 的普遍印象,這個領域不僅有獨立的經濟系統和科技樹,甚至發展出了一套圈外人難以理解的語言體系。它也道出了目前 Web3 發展的窘境:圈內互稱兄弟 、熱火朝天;大眾一頭霧水、置若罔聞。
不過,這個現像在不斷改變。從貨幣圈,到金融圈,到網路圈,再到各個傳統行業…… 當人們每次覺得 Web3 將滅亡的時候,它總是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一位 風投機構投資人表示:
國外的加密貨幣對標中國的數位人民幣;國外的公鏈對標中國的聯盟鏈;國外的 NFT 對標中國的數字藏品,Web3 打動了人性中某種本質的東西,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或許在每個土壤中它的生長情況不同,但生命力一直都在。
而下一次大的破圈,會在哪裡?AnchorDAO 研究員謝光武認為:Mobile first 、 APP-Chain 。
此前絕大部分 Web3 公司的產品,都是以網頁 DAPP 的形式展現,而不是以 APP 的形式展現。這大大增加了用戶進入 Web3 的門檻。
「一方面,是受行業基礎設施和人才限制,無論是底層公鏈的迭代還是在應用層開發投入,都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用戶的 APP 跑在某個公鏈上,也沒有相對成熟的行動端開發團隊投入到 Web3 。另一方面,從 Web3 本身的網絡效應來看, 在面臨全球危機的當下,從業者也理應有這麼一個使命,將一個去中心化的自由金融網絡帶到更大規模的行動端用戶。對於那些相對封閉的發展中國家,這些用戶也主要是行動端用戶。 Mobile first 和 APP-Chain 的內核其實不再是只關注區塊鏈底層,而是將這麼一個網絡,以更普惠與便捷的方式,去影響更多用戶,讓區塊鏈觸手可及,這也將反過來進一步加強去中心化網絡的健壯性,」謝光武表示。
特別是隨著 StepN 的階段性成功,人們看到了 Web3 產品在 APP 端的巨大潛力,以及對公鏈的帶動作用。做一款獨立的 APP,不僅可以讓用戶體驗更佳,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生態的一個閉環。 StepN 不僅是一款遊戲,更是一個錢包產品,一個 NFT 平台。
StepN 的爆紅,讓更多的用戶成為了 Solana 的用戶。幣安發現了這一點,與 StepN 進行了合作,成功讓更多人使用幣安。這就是 APP 帶動用戶增長最好的案例。
Web3 手機的目標,是下一個數億用戶。而要實現這一步,少不了從 DApp 、軟體、操作系統到手機的一系列的改變。
寫在最後
Binance 1.2 億用戶、 Metamask 3000 萬用戶、 StepN 300 萬用戶、 CoinSwitch 1000 萬用戶…… 十年來,Web3 經歷了多次牛熊交替,人們對它的理解和定義也不斷被瓦解和重塑。
如今,它站在了又一個新的高度。它不僅在貨幣、金融領域產生影響,通過 NFT,它近兩年成功在現實世界、在網路行業、在上市公司、在傳統企業造成了更廣泛的影響。
如今,擋在 Web3 前面的一個重要事件便是大部分產品還沒能適應以 APP 的形式展現在用戶面前,這直接關係到了大眾是否能觸達 Web3 的產品。而手機巨頭和 Web3 巨頭紛紛試圖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的網路仍然是一個充滿缺陷的世界,所有我們所熟知的網路公司,都需要以 APP 的形式「適應」蘋果的生態而存活,即使騰訊等「大而難倒」的網路巨頭在面對蘋果的強硬條款時,也常低下高傲的頭顱。當蘋果「剝削」網路公司的時候,網路公司在「剝削」大眾對於數據的擁有權和使用權,這給 Web3 的出現帶來了理由和更多的機會。
Web3 開闢出了一個獨立於現實世界的科技體系和經濟體系,已經有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團隊在這個獨立的生態裡競爭,佼佼者「突圍」,最終展現在大眾眼前。
而下一次突圍,將有更多的 APP 展現在我們眼前。而 APP 的載體不再僅是電腦,更多的將是手機,甚至 VR 設備、 AR 設備等其他更豐富的硬體。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火星財經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虎嗅)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