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X 應該是用戶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的第一站
Ryan Selkis:你是如何克服幣安這四年以來的困難的?
CZ :我想我們在一開始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我們在 2017 年 12 月左右就已經在交易量上成為了世界第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當時的政策可能算是一個阻礙,不過這並沒有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依然保持著領先地位,直到現在。
應該說,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一直都沒有碰到什麼特別大的阻礙,我希望我們今後的發展道路也能如此順暢。
Ryan Selkis:你認為加密貨幣領域的中心化交易所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及你接下來會對幣安的發展採取哪些措施?
CZ:我認為對於中心化交易所來說,最大的問題是 KYC 。我們在 180 多個國家或地區提供服務,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律法規。有些國家的用戶甚至沒有街道的地址和可以用於付款的銀行卡,他們會留下某村莊的名字,怎麼去驗證地址的真實性成了大問題。我們努力嘗試本地化的 KYC 政策, 但其他很多交易所只是簡單的跳過這一步。
對於 DeFi 來說,今天絕大多數的去中心化錢包都不是為普通人設計的,大多普通人不能很好地理解私鑰的概念。我們正在嘗試解決這個問題。
Ryan Selkis:鑑於中心化交易所不能夠提供大部分的服務,例如質押,而 DEX 正在興起,你認為還需要多久, CEX 就會面對 DEX 的正面挑戰?
CZ:我認為這還需要好幾年。過個 10 年、 20 年,或許我們會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將會壓倒中心化交易所,但現在,大部分的玩家並不能真正地理解加密。
精通加密技術的開發人員有辦法自己生成錢包、保存私鑰,並留給後代。但這些事情很難做到。今天依然有超過 90% 的人口沒有任何種類的加密貨幣,他們更習慣使用電子郵件式的密碼,一旦丟失,他們可以致電客服以重新設置密碼。
但如果技術更加成熟,錢包和用於保存私鑰的工具更容易使用時,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轉向 DeFi ,但短期內,大多數人依然會選擇 CEX 來作為進入加密貨幣的第一站。
使用 BUSD 是為了用戶體驗,並非中心化
Ryan Selkis:你一邊強調 BNB Chain 應該去中心化,一邊又做出了將交易所上的所有穩定幣交換為 BUSD 的中心化決策,你可以談談這中間的過渡嗎?
CZ:我認為這裡面有幾個不同的概念,但人們經常把它們混淆起來。我想做一個區分,讓我們聊聊我們如何讓用戶體驗最簡易便捷和最具保護性。
每個代幣都有自己的流動性,如果你把它們結合起來,讓聯合訂單的流動性更深,從而保持更低的滑點,這其實是對用戶的最佳保護。
我們只是把穩定幣的流動性合二為一,但很多人對我們的公告有誤解,認為我們停止支持 USDC ,這是錯誤的。你依然可以在幣安上提領它們,進行 1 對 1 轉換。同時,你還可以在一個綜合性流動池中交易,接近零滑點,當你完成交易後,你可以 1 比 1 轉換回 USDC ,這優化了我們的用戶體驗。
雖然它叫 BUSD,但實際上它不是由我們發行的,而是由 Paxos 發行,是受紐約金融服務部監管的實體,由法定貨幣支持。所以批評說「它是一項中心化的決策」這真的很糟糕,我並沒有這麼認為,中心化是一個更宏大的命題。
幣安沒有競爭對手,擴張才是未來
Ryan Selkis:現在加密貨幣領域有著不計其數的基礎協議和項目,還有著大量的側鏈、 Layer-2 ,還有各種非 EVM 公鏈,你如何看待這個環境?
CZ: 幣安現在是一個很龐大的生態系統,有一個巨大的中心化交易所,有 BNB Chain ,不同的錢包,不同的代幣,還有各種 DeFi 項目。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健康的環境。我個人會花很多時間關注交易所,因為這是我的主業,也是我所掌握的大部分知識。
關於各種共識機制,其實我並不是太了解,也許你可以去看看 V 神的推文,他對於各種共識機制有著很深刻的理解。但是從我的角度來看,一個生態系統需要有足夠多的競爭來保持增長。各種各樣的公鏈,各種各樣的代幣,對於幣安來說是很好的,因為我們可以有足夠多的代幣來拓展我們的業務。
從 BNB Chain 的角度來說,也許它會和以太坊有一些競爭,但加密貨幣產業還處於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所以我們也想要更多的交流,更多的 DeFi 項目,和更多的交易所合作。就好比 CoinMarketCap 也在會和各種新聞聚合媒體合作。我們目前的市場可能只發揮出了 3% 到 5% 的潛力,在這 3% 到 5% 中競爭很明顯沒什麼意思,我們更寧願花更多的時間去教育用戶,去拓展市場,所以我們不會認為其他人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監管配合加密貨幣,而非加密貨幣配合監管
Ryan Selkis:我讀過你在 2017 年所發表關於「幣安的願景」的文章,那是我讀過的最好的文章之一。你提到了代幣能夠改變我們的金融體系,但現在隨著監管步步逼近,我們似乎遇到了一些麻煩,你認為我們還可以實現原來的願景嗎?
CZ:首先感謝你的稱讚。在 2017 年的時候,我們說要建立一個交易所,要建立 DeFi 項目,要創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很幸運我們正在逐步接近這個目標。
關於監管,我實際上看到了積極的未來。當監管者接觸到一個新的行業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原有的知識,比如他們是怎樣監管銀行的,怎樣監管證券系統的,然後生搬硬套進來。但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會意識到,原來情況完全不同,在這裡,你不是以汽車的速度發展,而是以火箭的速度發展,所以他們必須改變他們的策略。
我認為,我們現在還處於第一階段,但是第二階段很快會到來。就像杜拜正在推出一個名為 Vera 的虛擬資產監管體系。他們意識到,把證券等傳統資產的監管方式套在加密資產上的效果並不好。
我想解釋的是,這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產業。就像別人過去會問「網路是什麼」,是收音機?是新聞媒體?還是電視機?都不是,這些都不是網路,網路是一種新的訊息傳遞方式。區塊鏈也一樣,區塊鏈是一種新的價值傳遞技術,我們可以快捷地進行跨境交易,可以改變我們的商業模式。
當前人們還認為區塊鏈就是加密貨幣,是一種商品,尤其是在美國。所以他們將加密貨幣作為商品進行監管,將其劃分為證券、商品、貨幣。但加密貨幣可能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就像比特幣同時兼具以上三種屬性。
在歐洲,就在不久之前,通過了加密貨幣的監管草案 MiCA ,允許加密貨幣在更寬鬆的條件下流通。在一個月前,歐洲意識到,現在有超過 80% 的穩定幣都是基於美元,如果他們再將自己剔除在加密貨幣之外,情況會更加糟糕,所以他們放鬆了限制,希望情況能夠好轉。
當然,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好轉,但是未來加密貨幣的監管一定會像歐洲或者杜拜那樣,有一套獨特的體系。
熊市生存建議
Ryan Selkis:很多人在牛市踏足加密貨幣產業,並賺了一大筆錢,但是當熊市來臨時,他們可能都虧光了。那麼,你對於他們有什麼建議,以及你對於熊市有什麼看法?
CZ:我想告訴人們的是,不要只關注幣價,還要看應用數量,關注用戶數量,關注有多少的開發人員,這才是長期指標。
2013 年,這個產業被稱為比特幣,也是我加入這個產業的第一個熊市。 2017 年 ICO 引起了熱潮,任何人都能以 ERC-20 的標準發行代幣,市場充滿了各種「企業家」和花哨的白皮書。 2020 年是 DeFi ,然後去年我們有了 NFT ,將來還會有第五波高潮,可能是元宇宙,還有其他很多的可能性。
這個產業的人數和應用一直都在增長,並且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從長遠來看,沒有一個產業是直線增長的。所以,盡可能地選擇你喜歡的項目,但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不要將你所有的錢都存進加密貨幣中。
每個週期中,下降都是十分迅速的,但是恢復通常需要好幾年,我無法預測未來,我能說的只有學會認識市場風險,並保護你自己。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SevenUpDAO 海歸公會)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