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名為「生產成本下限」(Production Cost Floor)的指標,17,000 美元應該會是比特幣的支撐價位。此外,歷史數據顯示,比特幣價格幾乎從來沒有跌破這個指標的價位。
《BeInCrypto》在最新分析中檢視了這個指標的歷史表現,並且把它與 2018 年、 2019 年熊市的底部相比擬。
加密貨幣市場分析師和 Capriole 投資基金創始人 Charles Edwards 以建立「哈希帶(Hash Ribbons)」指標聞名,這個指標會基於比特幣網絡的算力活動,產生比特幣價格長期底部的訊號,而且長期來效果顯著。
Charles Edwards 在推文中點出另一個挖礦活動的指標,也就是「比特幣生產成本下限」,他主張如果比特幣的價格接近或低於這個水準(紅線所示),代表比特幣被低估。
他指出,比特幣生產成本下限指標已達到接近 17,000 美元的水準。此外,他強調這項指標目前正在上升,也就是最低價格的水準上升,而礦工在低於這個最低價格(即 17,000 美元)所生產的比特幣會是無利可圖的。
回顧這項指標的過往表現,從 2017 年來,比特幣價格就幾乎從來沒有跌破過生產成本下限,只有一次例外是在 2020 年 3 月崩盤時,當時是因為新冠疫情爆發引發市場大跌,然而隨後幣價也很快回到生產成本之上。
Edwards 表示,生產成本下限的當前行為和 2018 年、 2019 年熊市底部(藍色區域)很像,指數會達到底部,都是由一開始的崩盤所造成。然而,比特幣價格接下來的盤整,導致生產成本下限的上升。
另一項指標則是從「哈希帶」衍生出的指標 Difficulty Ribbon Compression,從歷史來看,這個指標如果處於「高壓縮帶」,也就是下圖綠色區域的低價值水準,都會是買進的好機會。這裡的壓縮門檻設在 0.05 。
長期圖表顯示,Difficulty Ribbon Compression 指標處在綠色區域時,通常是比特幣價格底部,或多頭市場(藍色區域)展開前的時期。然而,2020 年、 2021 年大漲的高峰,幣價攀抵 64,850 美元歷史新高(紅色區域時),卻是個例外。當時該指標處於超買區域,比特幣呈現拋物線大漲,然後在 2021 年 5 月修正。
觀察過去兩年來的走勢,從 Difficulty Ribbon Compression 指標突破綠色區域時,通常是良好的買進訊號。在最後兩種情況(藍色區域)時,當該指標果斷地重返中性區域,會與比特幣長達數月的多頭市場相關。
然而,當指標無法留在綠色區域上方時,代表比特幣價格會進一步回檔並下跌(紅色區域)。因此,如果 Difficulty Ribbon Compression 指標在未來幾周內果決地升高,可能是比特幣價格漲勢的開端。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