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Web3 應用與創新引起關注,也伴隨結構性與詐騙風險。 信任科技(TrustTech)新創 Gogolook(走著瞧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與台灣刑事局共同發布的「Gogolook 2022 年度詐騙報告:虛擬貨幣篇」中就提到,去年虛擬貨幣重大事件損失逾千億美元,達過去 3 年總和的 17 倍。另一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虛擬貨幣十大風險漏洞當中,網路釣魚占近 8 成,位居榜首,提醒全球虛擬貨幣投資人多加防範。
報告引述區塊鏈數據分析新創 Chainsight 統計指出,由於去年重大風險與詐騙事件頻發,導致全球虛擬貨幣投資財損攀升至千億美元,相當於過去 3 年加總的 17 倍。
投資財損飆升! Chainsight:去年全球虛擬貨幣財損破千億美元、總和為過去 3 年 17 倍
儘管 2018 年曾發生 Plus Token 龐氏騙局、 Thodex 項目方捲款潛逃,各自造成 22.5 億美元、 26 億美元的投資人損失。然而,報告指出,LUNA 去年 5 月在短短 3 天內崩盤,間接導致新加坡加密貨幣對沖基金三箭資本及全球第二大虛擬貨幣交易所 FTX,相繼在 6 月和 11 月宣布破產,任一件重大事件財損皆超過百億美元,全年加總更突破千億的規模。
FTX 創辦人 SBF 隨後遭挪用用戶資產及詐欺等多項指控,受此影響的台灣數位資產管理平台 Steaker,其創辦人也因疑似涉嫌違反銀行法遭執法機關羈押。虛擬貨幣機構紛紛在危機事件發生後極短時間內破產,交易所流通性與投資損失風險也成為各國監管機構關注重點。
Chainsight 公開虛擬貨幣十大風險漏洞!網路釣魚佔近 8 成居首
除了穩定幣結構性設計以及公司治理漏洞所造成的損失外,檯面下的虛擬貨幣詐騙與資安漏洞也不斷發生在詐騙網站與各類通訊、社群軟體中。
根據 Chainsight 虛擬貨幣詐騙與資安漏洞案件統計,「網路釣魚」類型詐騙高達近八成,最常見手法之一即為「假網域」詐騙,尤其虛擬貨幣網站域名特殊,容易受到域名排序置換、後綴不同等詐騙網站混淆;從而在詐騙網站下載假冒的加密貨幣錢包與交易所 App,或是透過詐騙網站取得錢包權限,即使是資深用戶也難以第一時間判斷真假。
此外,「假冒身份」類型則以近 17% 位居第二,詐騙集團會在 email 、網站、社群與通訊軟體等場域中,假冒交易所或項目方官方人員要求提供個人敏感資訊,例如錢包助記詞、 API 密鑰、私鑰、重置密碼驗證碼等,容易使個人資產遭到盜領。
觀察其他風險類型,可以發現虛擬貨幣所衍生的詐騙與風險相較傳統投資更為多元而繁雜,例如勒索、智能合約漏洞、 NFT 空投等。儘管發生案件佔總體案件比例較小,但皆能對投資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 2023」
由區塊客與奧果區塊顧問 Argoblocks 主辦、 KryptoGO 共同主辦的年度產業論壇活動 —「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 2023」— 將於 4 月 7 日盛大登場。區塊鏈應用法律高峰論壇為亞洲區塊鏈法律頂尖論壇品牌,每年蒐集業界最迫切的關鍵議題,邀請產官學代表進行討論,論壇旨在集合金融科技法規之法律從業者及產業人士,共同探討區塊鏈應用的適法性,期盼在科技發展之初,提供一個法律友善的創業發展環境予全球業者,進而落腳台灣,帶動科技法律新時代。
詳細請至: https://blockchainlegalforum.com/
早鳥門票現正開賣:http://bit.ly/3mgUL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