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kyle,PANews

撰文:Joy,PANews


自從香港去年 10 月發布虛擬資產政策宣言,鼓勵 Web3 發展以來,位於香港南區鋼線灣,曾經肩負著培育和振興香港科技產業重擔的數碼港成為 Web3 發展的排頭兵。今年 2 月,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裡更是明確為數碼港賦予新的定位——「香港 Web3 基地」。

如今數碼港的 Web3 相關產業發展如何,未來又會為企業提供有哪些有力地支持?近日,在數碼港主辦的「2023 數碼娛樂領袖論壇」上,PANews 專訪了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據其介紹,成立 20 年至今,數碼港已經累計入駐了超 1900 家企業,近年來更是匯集了 180 餘家 Web3 相關企業,還有近 400 家金融科技企業,其中包括 Animoca、ZA Bank 這樣的獨角獸。

在扶持 Web3 企業發展方面,數碼港可謂做足了功課。採訪中任景信介紹到,人才培育方面,數碼港推出了 Web3 學院,向民眾進行 Web3 科普,扭轉大家此前對 Web3 領域的刻板負面印象。

在資金方面,港府為數碼港撥款 5000 萬元扶持企業發展,這些資金將在 2 年內陸續向園區企業落實發放。此外,每家企業都有機會享受數碼港原有的最高可達 110 萬元的資金扶持計劃。除了數碼港自身的資金扶持,園區還搭建投資者網絡,定期舉辦活動,牽線搭橋幫助企業獲得風投資金支持。

針對此前 Web3 企業面臨的開戶難問題,數碼港也提醒和為銀行進行相關的講解,避免對所有 Web3 企業一刀切式的負面評判,更具體到企業個案情況去針對處理,而園區內的 ZA Bank 如今也成為對虛擬資產友好的銀行。

此外,針對企業的創新業務,數碼港也有先導計劃(PoC,概念證明), 設置了平台可以讓概念先進行測試,例如先讓數碼港元做測試(如恆生銀行),而正式的先導機會將會在 9 月份正式開始。

以下是採訪的整理:

PANews:作為「香港矽谷」的數碼港,在推動香港 Web3 發展中扮演何種角色,可以分享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

任景信:我們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在數碼港成立了 Web3 基地,今年 2 月的時候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裡將數碼港賦予新的定位「香港 Web3 基地」,隨即我們就開展了不少相關的活動和培訓,主要從三個方向出發:人才的培育、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在人才培育方面,數碼港設立了 Web3 學院,主要會跟不同的大學合作、和業界團體、專家合作,開展一些培訓,並且用影片記錄下來,上傳到網上,讓更多人學習到 Web3 知識。

在產業發展方面,我們會有一些項目實際去推動,例如像是 Web3 Living Lab,打造 Web3 的應用體驗區,讓園區內的 web3 企業可以有一個地方去展示他們應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來推廣這些 Web3 的應用。

另外數碼港也有先導計劃(PoC,概念證明), 設置一個平台可以讓概念先進行測試,先讓數碼港元做測試(如恆生銀行),而正式的先導機會將會在 9 月份才會正式開始。

在創造新的機遇方面,我們會有一些 Web3 的科普,向一般民眾普及 Web3 概念,讓大家可以進行體驗,舉辦活動,讓民眾感受到 web3 的好處,使從業者可以考慮轉向 web3,希望可以對市場進行教育,目前不少民眾對於 Web3 的影響還是停留在虛擬貨幣,是一個比較負面的影響,我們希望可以透過舉辦活動,來改變大家的印象。

PANews:目前入駐數碼港的 Web3 企業情況如何,具體可以提供怎樣的支持呢?

任景信:園區內有 800 多家公司,其中 180 多家與 Web3 相關,大多都是香港以外的企業,當然也有一部分是來自香港本地項目、公司,而數碼港過往累積下來的數量(正在入駐+曾經入駐)達 1900 多家公司(所有類型的公司),一直有跟數碼港保持聯動。

數碼港的四個網絡:數碼港企業網路、投資者網路、技術夥伴網絡、專業服務網絡

  • 企業網絡:

數碼港會主導這些企業的配對,主要作用是媒合商機,幫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配對,進行資源媒合,例如跟華潤就有保持合作,華潤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同時他也需要一些新的應用,數碼港就幫他配對這樣的需求。

  • 投資者網絡:

裡面會有一些本地、國際的風投機構,每季至少一次的投資配對(中規模),每年會有一次大規模的投資配對,12 月會舉辦 CVCF(數碼港創業投資論壇),去幫項目方找錢,找科技夥伴,讓他們更快的落地,進入市場。

  • 技術夥伴網絡:

過去可能大家會想要自己開發技術,但目前已經有很多成熟的工具、模塊,可以讓團隊直接進行整合,幫助創業團隊更快的完善自己的產品,將產品投入市場,多次的進行測試,提高後續的成功率(如果是孵化器計劃、培育計劃的成員就可以免費享用)去驗證這樣的商業模式,像數碼港就有更騰訊、阿里等大的技術團隊進行合作,為園區內的公司提供一些如雲端工具平台。

  • 專業服務網路:

裡面會有一些知識產權、審計公司,為園區內的公司提供最佳的稅務方案或者是其他的專業服務,當項目要出海的時候,會需要這些資源,尤其是科技(技術背景)公司特別需要這方面的支持。

PANews:陳茂波司長之前透露撥款 5000 萬元促進數碼港 Web3 企業發展,能透露下這筆撥款的用途方向和具體計劃嗎?

任景信:主要是會使用在以下三個方面:人才的培育、產業的發展、市場推廣(佔比會稍多一點)需要強調的是這五千萬是讓數碼港使用資金(推動 Web3 的發展),而不是直接給到 web3 團隊,這五千萬的使用時間是 2 年,但預計在前一年會使用掉大部分的資金。雖然這五千萬不會直接給到 web3 團隊,但這些 web3 的團隊可以享受到原有的 110 萬補助的覆蓋。

PANews:相比傳統企業,Web3 項目的管理風控更難,那麼數碼港將如何應對這種風險?

任景信:數碼港有不同類型的 web3 公司,數碼港會有自己的一套分類方式,將他們進行歸類:基礎建設的公司(做鏈的公司)、工具/數據/專業服務/應用類的公司(也就是一些輔助基礎建設的公司),因為區塊鏈的發展,也衍生出了一些新晉的服務公司(安全公司、審計公司)傳統的審計方法對於 web3 項目、公司來說,可能是不太適用的,而監管機構需要了解 web3 的審計,也需要製定一些規則和標准出來給大家參考。

而數碼港不會去調整這些公司的風險,因為數碼港不是一個監管機構,更加不需要為這些企業發牌照,所以也沒有能力去評估他們的風險,而數碼港需要做的是建構一個 web3 的生態圈,知道一個完整的、蓬勃發展的生態圈需要哪些相關企業的參與,並且去尋找這些企業,讓他們進入到數碼港裡來,所以數碼港是保持一個非常開放的態度。

PANews:此前有消息傳出不少 Web3 企業因 KYC 和反洗錢規定而面臨銀行開戶困難,數碼港會幫助園區企業協助解決銀行開戶問題嗎?

任景信:監管機構(證監會、金管局)在推出 KYC 或其他的監管框架時,並不會做出一些很寬鬆的規定,在數碼港看來監管機構並不會針對 web3 公司,提出比較嚴格或者是比較不嚴格的監管標準。

而對於 Web3 企業難開戶的問題,我覺得可以分開兩方面來看,第一是剛剛提到的,這個標準並不會因為你是 Web3 企業而變得更嚴格或寬鬆,他是跟其他的標準看齊的,第二是 Web3 企業難開戶跟 KYC、反洗錢的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一些傳統的銀行他們一聽到你是做 web3 的就會把你和虛擬貨幣畫上等號,然後就不會開戶給你。

數碼港沒有權利要求銀行進行開戶,只能是和金管局的做法一樣,提醒這些傳統的銀行,在面對 Web3 企業申請開戶時,可以認真點去處理具體個案,而不是看到 web3 就當作是虛擬貨幣,然後直接拒絕。

另一方面,數碼港的企業網絡裡,其實也有一些金融的公司,例如是有包括眾安銀行在內的兩家銀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向這些銀行解釋清楚 Web3 是怎麼樣的,希望他們可以按照政府的標准進行審核,一方面這些銀行本身可能就是 web3 圈內的,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數碼港所培育出來的,所以對於 web3 企業相對友善些。總的來說,難開戶的問題已經是過去式,現在情況已經不同了。

PANews:自加密新政落地以來,有不少企業赴港發展,您能透露下目前數碼港有哪些計劃來吸引和幫助更多 Web3 企業和人才?

任景信:數碼港一直以來對於人才的培育都有相關的計劃和補助,針對不同時期、階段的團隊,提供相對應的補助,而每個公司所有的無償補助加起來,可以達到 110 萬港元,去推動這些項目成功落地香港。

只有想法或概念,可以連公司都沒有成立,可以申請獲得 10 萬港幣補助(半年內進行使用)

當有一個具體的商業模式、具體的應用雛形,在成立香港公司後並參與數碼港的培育計劃,可以申請 50 萬的港幣補助,再加 2 年免費使用數碼港的辦公地點,另外還能申請延伸的兩項補助,包括加速器計劃(30 萬港幣)、市場推廣(20 萬港幣),所有合計最多就是拿到 110 萬港幣資助+2 年免費的辦公地點。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PANews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熱門市場動態與新聞傳送門:

區塊客致力於發掘和整理各種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內容,只要與區塊鏈或區塊客網站有關的合作和/或建議,我們都非常歡迎。請您發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 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