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oopy
原文來源:Odaily星球日報
近日,DeFi 協議 SafeMoon 被美國監管機構起訴的新聞成為加密社群的熱門話題。
11 月1 日,美國SEC 向紐約東區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加密公司SafeMoon LLC 及其創辦人Kyle Nagy、SafeMoon US LLC、公司執行長John Karony 和首席技術長Thomas Smith,透過未註冊的加密資產安全SafeMoon 進行大規模的詐欺性計劃,控罪包括證券詐欺、電信詐欺和洗錢共謀。紐約東區美國檢察官辦公室宣布,目前John Karony 和 Thomas Smith 已經被逮捕。
SafeMoon 代幣 SFM 價格曾在2021 年3 月至4 月期間飆升超過55, 000% ,一度被冠以「牛市神話」的稱號;但隨著各種負面消息傳出,其代幣價格暴跌。
Coingecko 數據顯示,在昨日SEC 起訴後,SafeMoon 代幣價格再次下跌超過50 % ,目前仍未出現明顯反彈,如下所示:
SafeMoon 做了什麼?
SafeMoon 為何涉嫌詐欺?SEC 提交的刑事起訴書向我們揭示了其違法的原因。
起訴書指出,被告及其企業 SafeMoon US LLC 向投資者錯誤的解釋「鎖定流動性意味著什麼」,然後他們用投資者的錢購買了保時捷 911、房地產及其他名貴物品。
SafeMoon 在宣傳中強調,它無法製造一個「Rug-pull」騙局,因為它「鎖定」了自己的流動性。然而,這其實是個謊言,專案方一直保持著對流動性池的控制。
此外,團隊聲稱,他們沒有將任何的SafeMoon 代幣提供給自己個人使用,但 Karony 和 Smith 親自討論了交易策略以獲得暴利。Karony 曾經向 Smith 建議,將團隊錢包中的代幣出售;但 Smith 警告道,他們需要更謹慎的使用資金,他也表示已經厭倦了向美國國稅局報告銀行存款。「如果我們不謹慎、定期進行稅務申報,美國國稅局將會對我們進行大量審計。」
當他們的 SafeMoon 代幣被成功轉換為另一種加密貨幣後(即代幣拋售成功),他們慶祝道,「IT’S FUCKING GO TIME」(是時候撤了!)
另外,SafeMoon 的計畫還涉及某家加密貨幣交易所,該交易所同意協助向 SafeMoon 持有者分發獎勵。Karony 曾經從交易所獲得了 800 萬美元的穩定幣,這些穩定幣本應存入流動性池。然而,他卻將 150 萬美元轉入交易所,然後將 140 萬美元的法幣提取到他的個人銀行帳戶。
SEC 指出,被告承認對價格進行操控,並從專案中撤出價值超過 2 億美元的加密資產,將投資者資金挪用為個人使用。
SEC 認為 SafeMoon 違反了 1933 年和 1934 年證券法的規定。「未註冊的產品缺少法律規定的揭露和責任需要,而且它們吸引了像 Kyle Nagy 這樣的騙子,他們利用這些漏洞來為自己從他人處賺取費用。」SEC 執法官員 David Hirsch 表示。
SafeMoon 是什麼?
不少加密新人可能對SafeMoon 專案並不熟悉,回想 2021 年牛市之時,曾一度創下了漲幅神話。
SafeMoon 於 3 月 8 號上線 BSC,價格在 2021 年 3 月 12 日至 4 月 20 日期間飆升超過 55, 000% ,市值達到 57 億美元,也曾一度取代「狗狗幣」( Dogecoin ) 成為 了搜尋引擎上搜尋量最大的加密貨幣。此後,SafeMoon 被曝出的流動性池並未如所稱被鎖定時,其代幣價格暴跌近 50% 。
SafeMoon 的獨到之處在於其分紅機制,也導致了 Safemoon 模式的流行,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上百個仿盤。
簡單來說,SafeMoon 擁有獨特的獎懲機制:合約會懲罰進行交易的人、獎勵持幣的人;抽取交易稅並自動將其添加進流動性;用戶持幣即可「坐等」抽稅,用戶無需任何操作、僅需持幣餘額即可增加。
安全隱憂早已暴露
2023 年 3 月,SafeMoon 曾發生安全事故,因智慧合約漏洞損失了 890 萬美元。由於無法追蹤到攻擊者,加密社群曾猜測漏洞是由創始團隊故意留下的暗門。
2022 年2 月,許多名人也因曾參與推廣 SafeMoon 遭遇集體起訴,包括音樂人Nick Carter、Soulja Boy、Lil Yachty 以及YouTube 部落客Jake Paul和Ben Phillips 在內 的 。
根據訴訟,SafeMoon 及其子公司模仿了現實生活中的龐氏騙局,以不現實的利潤為藉口誤導投資者購買SafeMoon 代幣;上述涉案名人說服他們的粉絲投資該代幣,成功地炒作了該代幣,人為拉盤。
(以上內容獲合作夥伴 MarsBit 授權節錄及轉載,原文連結 | 出處:Odaily星球日報)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