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亞太地區加密貨幣發展蓬勃的地區之一的台灣,據最新消息指出,主管機關金管會將在 9 月發佈有關「虛擬資產專法草案」的研究成果。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透露,預計半年左右將推出專法草案,主體方向是監管加密貨幣業者、交易市場,並強化投資人保障,預計不會與傳統金融的銀行法、證券交易法做太多連結。
全球各國針對加密貨幣及交易平台的監管法規越見明確,看似為這個潛能尚待爆發的產業提供了明燈指引,然而,業內人士對於「該怎樣被管」仍存在各種討論。對於成立歷史相對悠久、業務已遍及全球多國的業者來說,其要承擔的監管及合規風險越高,在合規之路上如何砥礪前行擁抱監管,到樹立為產業行業典範,這當中要投放大量資源及時間。
儘管「監管」勢在必行,但監管機構如何提供足夠的調整空間、修整過渡期等,讓業者在合規之路上能少走一點「冤枉路」,業者又該如何作好部署應變,均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全球加密貨幣交易平台龍頭幣安在合規方面的經驗和資源相當豐富,區塊客有幸邀請到幣安亞太區域團隊成員 Damien Ho 進行訪問,除讓大眾了解幣安對虛擬資產產業發展的看法與未來佈局外,更重要是了解幣安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地區的策略發展及已取得的成果。
重點落實投資者保護與推動產業健全發展,「重視合規與透明度」初心不變
作為產業先驅,幣安一直以來重視合規與透明度,在合規方面持續投放大量資源,深明虛擬資產產業若要走向普及化,「合規」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
過去曾代表幣安參與台灣立法委員公聽會並發表建言的幣安亞太區域團隊成員 Damien Ho 在採訪中表示,不管在任何產業中,監管的核心目標有二:其一是「落實消費者保護」,其次是「推動產業健全發展」。
對於產業長遠發展而言,不管是消費者保護或產業發展都相當重要,不可偏廢。他強調:
幣安投入大量的資源與精力,與各國監理機關、立法單位等交流,以期能夠為產業建立起一個永續的監理框架,在落實投資者保護的同時,避免過度限制產業創新。
積極在台強化產官學合作
事實上,Damien 在加入幣安後,陸續推動了不少在台的產官學方面合作,包括「幣安學院」與政治大學簽署產學合作 MoU 、一系列與台灣執法機關的執法培訓合作計畫,這些正是作為產業引領者在「教育與保護」中做出的貢獻,也是幣安在推廣產行業普及的重要舉措之一。
全球擁有最多合規許可的交易所
Damien 還提到,在合規方面,幣安已在全球 18 處司法管轄區取得註冊或牌照,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合規許可的交易所,若交易平台要取得有關牌照,「風控、安全性」等條件必不可少。他進一步透露:
我們長久以來持續在企業組織、系統投入許多的資源,幣安擁有具有豐富合規經驗的管理層與專業團隊,來自頂尖的傳統金融行業與執法機構;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斷優化並提升內部系統,並與業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建置嚴格的風控流程,確保平台的合規與安全性。
加強用戶保障:從「提升透明度」開始
除了這些基礎配套,加密貨幣投資老司機們應該更關注另一個重點——「資產儲備證明(Proof of Reserves,PoR)」。幣安是業界首批提出資產儲備證明的交易所之一,並且公開其冷熱錢包地址,如今此一機制亦已獲得多數國際主流交易所的採納。
與此同時,幣安也設置業界最大的「投資者保護基金(SAFU)」,用於意外事件發生時對用戶提供具保障作用的「保險」,並也已公開該基金的鏈上地址予大眾檢閱,Damien 表示:
這些舉措都是幣安對提升透明度的承諾,而我們也呼籲更多同業能夠建立類似的機制加強對用戶的保障。
推動台灣 Web3 產業接軌國際,一起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在採訪中,特別向 Damien 了解一下幣安在台灣所推動的一些計畫,當中重點談到有關幣安的「全球執法培訓計畫」,據當下的市場資訊,目前國際交易平台業者中,只有幣安在重點推動這樣的合作計畫,計畫的源起與成效如何呢?
首開先河推出「全球執法培訓計畫」、上千位執法人員參與
Damien 指出,隨著近年來虛擬資產的發展,各國監理和執法單位對於虛擬資產也有更密切的關注,相關教育訓練的需求亦不斷提升。
在此之下,幣安首開業界先河,推出了「全球執法培訓計畫」,「期望透過我們專業團隊的幫助之下,協助全球監理和執法機構認識虛擬資產,並共同打擊犯罪。」他續指,
以全球層面來說,我們在 2022 年舉行和參與了 70 多場線上、線下培訓課程或研討會,在 2023 年這個數字成長到 120 場。其中在台灣,我們至今已與超過 10 個不同的單位合作舉行虛擬資產教育訓練課程,共計已逾超過千位執法人員參與,在新的一年,我們仍會持續推廣這項計畫,為 Web3 產業建構一個更安全的環境。

化解虛擬資產迷思,產學研合作也同樣重要
近期在亞洲不同地區相繼發生交易平台涉及到司法案件之中,這無疑對產業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幣安所推出的「全球執法培訓計畫」著眼點在於加強執法人員對虛擬資產產業的認識與知識,從而提升處理相關調查的效率,但在大眾及投資者對於虛擬資產產業的疑慮與不信任加劇之時,產業參與者還可以做什麼來重建外界對產業的信心?
Damien 提到,在產業還處於早期階段,且監管仍在發展下,產業參與者的確應肩負起更多的企業社會責任,事實上,「全球執法培訓計畫」是透過業者主動與公部門的合作,不僅能夠化解外界對產業的迷思與誤解,也能更進一步提升產業透明度,重建社會大眾的信心。
除與政府間合作外,藉由各類產學研之間的交流,比如幣安學院與政治大學合作展開的學術沙龍, 也有助於促進社會之間正向的理解與討論,「我們期待推動產業與各界之間的相互認識與協作,確保產業以負責且有序的發展和運作。」
幣安加入「台灣金融科技協會」,推動台灣 Web3 產業接軌國際
加密貨幣產業在台灣的發展可說自 2017 年起有了重大的飛躍,與之相關的新創事業、公司在這幾年期如雨後春筍湧現,隨著產業出現越來越多參與者,相關的協會組織也陸續成立,以利產業協調發展。當中尤以「台灣金融科技協會」歷史較為悠久,多年來著力推動虛擬資產在台灣本土以及接連國際的全面發展。幣安於去年加入台灣金融科技協會,Damien 更獲選為新一屆的協會常務理事,我們也在訪談中問及幣安與協會在未來會有什麼合作嗎?
Damien 表示:
我們相信台灣擁有極大的潛力發展成為亞太 Web3 重要基地,透過與金融科技協會的合作,我們期待能夠將幣安在全球的產業教育或產業監理的經驗與作法,分享給台灣不同領域內的參與者,共同推動台灣 Web3 產業接軌國際,並一起探索新的發展機遇。
他補充說,幣安作為產業重要參與者之一,非常熱切與監理機構、政策制定者以及如台灣金融科技協會這樣重要的本地協會組織交流,「共同為 Web3 產業打造一個永續且開放的發展環境,並且促進跨產業之間的合作,為產業創造更大價值」。
「Crypto is here to stay」
Damien 在傳統金融、金融科技領域均擁有深厚的產業知識與經驗,曾任職於本土及外商銀行,過去也在美商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擔任合夥人。從傳統金融領域再轉到虛擬資產產業,究竟 Damien 在 Web3 身上看到什麼潛力,又是什麼契機或誘因,促使 Damien 加入幣安 ?他回應稱:
其實從約 2017 年我還在顧問業的時候就逐步把重心放在數位轉型、 Fintech 等相關較新穎的議題,也開始關注區塊鏈的發展,也對比特幣的概念及設計感到十分驚豔。到了 2022 年,幣安剛好有個吸引人的機會,讓我能夠運用過去建立的專業及人脈,協助虛擬資產這個新興產業的發展,因此毅然決定投入。
為布局合規發展,幣安一年投入逾 2 億美元資源
Damien 還特別提到,從 2022 年中到現在經歷的產業事件大家有目共睹,過程中起伏跌宕,更令人切身感受加密產業行業的快速變化僅在轉瞬之間,
但對我個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體認到兩件事:一、「Crypto is here to stay」;二、合規才是虛擬資產永續發展並擴大採用的正確道路。而幣安已經大規模投資在這條道路上,以 2023 年為例,投入在法遵合規的相關資源就超過了 2 億美金。
從 Damien 的言談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對幣安的認同與支持,同時更深受幣安公司自身的企業文化與策略發展所吸引。無可否認,在加密貨幣產業發展上,越早建立出法遵合規標準的企業,未來也將在產業中佔據重大優勢。
各國政府積極扶持 Web3,產業「一片向好」指日可待
談到近日幣市逐漸回溫,大眾的視野又開始重新轉回虛擬資產市場。 Damien 表示,隨著比特幣現貨 ETF 的通過,這對虛擬資產不僅是一種認可,也標誌著更多傳統投資人與資金能夠進入這個領域,對於虛擬資產市場整體長期發展而言,無疑是一項利好,加上各國逐漸成熟且明確的監管,對於提升虛擬資產普及率也是一個重要的催化劑。 Damien 也相信產業終將邁向普及化:
以亞太地區為例,我們看到新加坡、香港都提出要成為全球虛擬資產中心,而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提出政府將積極支持 Web3 發展,都預示著各個政府看見了 Web3 和虛擬資產的發展潛力,通過政府的扶持,相信虛擬資產產業定能取得長足的進展。
為產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教育投資人才是正道
加密貨幣市場最常被詬病的原因在於行情起伏跌宕劇烈,但當加密貨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邁向普及化,市場也會不斷湧入新的投資者與資金,針對這一點,產業參與者還能作出哪方面的努力或貢獻,來為產業穩定發展「保駕護航」呢? Damien 在採訪尾聲時表示:
不管市場處於何種狀態,我相信,我們還會需要推動更多教育方面的努力,幫助投資者掌握正確的知識與風險意識,而在產業之間也需要更多的合作與交流,以共同維護產業的信譽。
事實上,幣安在「教育」方面也投放了不少資源與心力,從線上的「幣安學院」到線下的「學術沙龍」;從專業的「幣安研究院」深度分析與洞察報告,到成立通往 Web3 內容門戶的「幣安廣場(Binance Square)」,以上這些都可讓社群大眾更快速輕易,且正確地認識加密貨幣,從而為推廣行業普及做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文只為提供市場訊息,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